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的位置 > 首页 > 思想政治教育
侯勇 景丝丝: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论域概观、创新逻辑与实践进路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制以来,在学科理论建设、体制机制、人才培养、实践工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也呈现出分化与整合的双重趋向。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成为重要研究论域和前沿问题。由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分殊,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理论“内卷”和实践“混同”等问题,从形态学视角分析其原因,则可将其归咎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内涵与结构的把握不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价值彰显的内在作用机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学理性反思的重要一环。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论域概观及评估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整体性论域
  形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目的是研究生物的外在存在形式以及内部发展规律。形态学通过对其外显性“事态”的研究来把握对象内涵性“本质”,这种研究方法也一直成为诸学科分析“要素”“层次”“本质”的重要研究方法。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也逐渐成为重要研究论域和前沿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内涵与外延。学界从不同研究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内涵展开了论述:一是“状态论”,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存在状态与表现样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内在关联性的重要表征”;二是“阶段论”,从历史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将其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阶段性的体现,并将其归结为一个历史的范畴”;三是“结构论”,强调内部构成与外在彰显的双重构建,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结构的统一,经历“原始思想形态、思想形态、思想的系统化形态、学科化形态、学科群体化形态、方法化形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诸要素在特定时空的存在样态、发展状态、实践方式与表现形式,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本质、结构现象化外显的状态,更是对宏观系统发展以及微观要素运行的现实彰显。
  第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历史发生。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历史发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基于发生学维度,以“群体的活动”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根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功能等诸要素是同原始初民的教育活动共生、同构的”;二是从出场形态的角度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场形态是“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有机统一”;三是从“需要论”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人的政治社会化、文化规范化以及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发生发展已是客观事实,其历史演进研究成为重要研究论域。
  第三,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存在样态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方式维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主要形成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以‘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为主要支撑”的理论新形态;二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成果、社会建制、社会关系、思维习性等各种现象的总体表现样态”,即学术形态;三是“外显为日常性和应急性”的实践形态;四是“制度体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表现形态”;五是以社会教育为呈现方式的教育形态等。由此可见,以理论形态、学术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教育形态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不同方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制度化、体系化建设过程,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提供重要基础。
  第四,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要素与结构。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作为独立的形态考察,关注其具体形态要素与结构成为形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体、价值、话语等要素维度分析。从主客体要素关系维度出发分析主客体关系形态,将实践主体性、认识主体性、审美主体性、价值主体性等作为主体性的基本形态。从内容要素维度上看,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归属为“心理情感形态、思想观念形态、精神品格形态、行为规范形态”;从价值维度,有学者认为“包含了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社会总体价值和类价值”四种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形态;从话语要素维度,有学者分析话语形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话语、追求普遍观念形式的学术话语与融合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生活话语”。二是从形态结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意识形态型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型思想政治教育”和 “面向生活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及从社会学视野维度对其现实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的考察,这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逻辑的运用使智能思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态,这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与要素的更新与完善。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典型特点
  以辩证思维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现状,把握其研究特点与不足之处,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形态研究主题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正试图打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唯一形态”以及“‘同一化’形态”的错误认知,注重不同场域、不同结构或不同要素的外在表现样态,探讨具体时间、空间、结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形态,如从空间结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生活形态、公共生活形态、虚拟空间形态;从结构化维度探讨主体式、主导式、生活化和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换等;从要素维度探讨主体形态、制度形态、话语形态、载体形态等。
  第二,形态研究论域延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论域已经不再被系统内部具体要素与结构的表现形式所局限,而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形态与时代发展的复合性,研究重点聚焦于时代发展前沿。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作为元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范畴,更是一种研究思路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逐渐从遵循学科的起点范畴(思想与行为)经中介范畴(目标与手段)到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再到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论域上呈现出有序化状态。
  第三,形态研究路向多维。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向:一是经验总结范式型,通过总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空间存在,阐述政治型、生活型、学术型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样态;二是理论建构范式型,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范畴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理论建构;三是交叉学科研究取向,即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系统科学等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样态;四是“人学”研究取向,通过分析人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彰显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形态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总体来看,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路向,推进多元存在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价值实现。
  第四,形态研究意识凸显。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实践指向以及问题意识明显,呈现出学理化研究与实践性导向相契合的趋势,形态研究已成为推动实践价值实现的逻辑前提。首先,开展符合新时代人的发展需要的内容框架的建构——实践内容优化;其次,针对实践中“主客体关系背离”的问题开展主客体关系的实践形态研究——实践主体关系优化;再次,对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与虚拟、显性与隐性空间中的矛盾进行分析——实践“双层空间”优化;最后,侧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形态,推动宏微观制度有效性彰显,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诸因素的协调提供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研究广度、深度以及方法论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第一,权威性研究共识缺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划分标准以及概念的定义缺乏共识。当前研究对宏观系统形态与微观要素形态的界定不统一,导致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划分混乱。同时,由于概念界定不清,形态研究极易与模式、范式、现象等研究趋同,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对诸形态内部的矛盾分析以及解决矛盾的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形态、学科形态、工作形态、智能形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注度不高,有待进一步深化。
  第二,整体性研究框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作为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的新视角,其研究框架的整体性不足,即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进路有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应遵循本体论阐释—历史演变及其规律研究—分化与整合现状研究—创新发展的动力研究—优化的实践进路研究,以具体的形态结构分析为基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发展现状,坚持问题意识导向,找准形态发展矛盾,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优化协调。
  第三,社会视野维度缺乏。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对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意识形态的潜在危机等关注度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社会性功能研究有待深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作为社会形态的微观彰显,在研究中对其社会性、阶级性本质研究力度有待提升,关于意识形态引导与社会政治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等发展需要之间的衔接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社会价值形态研究力度较弱。
  第四,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存在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静态研究多、动态研究少等问题。学界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分析多是立足于理论逻辑的概括以及对形态内部的规律性探索,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范式的构建。虽然研究涉及实践形态运行的发展机制研究,但是缺乏对实践过程中变量因素(既包括主体要素、环境要素、内容要素,又包括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工作手段)的动态考量。
  可见,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概念内涵、历史发生、具体样态及形态创新等研究现状来看,具有研究主题多元、论域拓展、路向多维和意识自觉的特点,但也存在着权威性研究共识缺失、整体性研究框架缺乏、社会视野维度缺乏、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这为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与实践路径优化提供了参考借鉴。
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逻辑理路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论域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实践进路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理论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理论逻辑可以从理论依据和学科基础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空间和各个群体之中,必然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内涵、历史演进、目的任务、转型发展等问题的重要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始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自觉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在学科研究域中属于元理论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也为形态问题的省思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互促、融通创新,推动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学科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思维以及学科范式的创新为形态研究提供了学科基础和学科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方式、发展状态以及实践形式,在社会场域中多以理论形态、学科形态和工作形态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就是要将其存在面貌、发展状态和实践形式揭示出来。一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形态而言,存在着“学科理论内卷化”现象,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形态的尴尬。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性与发展性严重不足,学科发展需要与理论支撑不足之间的矛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不完善的主要问题所在;同时,理论的社会现实性彰显不足,并“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学院化的发展取向”。二是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态而言,交叉与分支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问题域的拓展与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域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态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服务等实践方式的概括及表达,其研究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适用性问题、工作人员的协同性问题、工作理念的现代性问题,以及组织管理和治理有效性问题等。
  (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历史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现实要素与结构的作用方式的现实呈现,对其研究是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从实践形态到学科形态再到复合形态的演变是历史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必须以社会发展状况为基础,以特定历史场域中阶级主体的统治需要为现实导向,按照历史阶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外在呈现方式。沿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脉络可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历史起源、历史生成与历史演进三个方面把握其发展创新的历史逻辑。
  一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历史起源研究。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从何而来”的问题,必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来源。具体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认识根源、价值根源和实践根源出发,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产生、发展与创新问题。二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历史生成研究。从社会形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发展也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以及人对“自我”与“群体”概念的辨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意识形态性功能凸显,逐渐演化成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实践形式,以加强对形态的生成、根源研究。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历史演进研究。随着社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与结构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型形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形态、学科形态、生活形态、工作形态等复合型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需要推进历时性演进分析与共时性逻辑分析的统一,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历史演进、发展特点、适用场域,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提供新的学科视角。
  (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时代逻辑
  一方面,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时代方位。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并不是以单一的形态出现的,按其场域划分,可分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等;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划分,可分为理论形态、学科形态、制度形态、工作形态等;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划分,可分为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生活形态等。从内部视角分析,应注重新时代社会发展阶段与时空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关注诸要素在整体结构中的定位及其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对智能形态的守正和创新研究,深度把握智能形态的内部要素与结构发展。从外部视角分析,应主要考察社会系统诸要素的现代化更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影响,关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带来的结构维度与要素维度的变化。因此,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所处时代方位的复杂性与层次性,推动形态整合协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要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时代场域。当前学界多是立足于理论逻辑的概括以及对形态具体样态的“要素式分析”,其研究系统性、时代性分析有待进一步强化。虽然研究涉及实践形态运行的发展机制,但是缺乏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变量因素,如主体要素、环境要素、内容要素、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工作手段等要素的现代化维度动态分析仍不足;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系统内部及外部现代化社会互动关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分析。因此,需要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创新,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内部性结构与过程性问题的学理指认与实践创新。 
  (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实践逻辑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歧见纷呈,存在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静态研究多、动态研究少等问题,导致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划分混乱,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缺乏共识。同时,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形态、学科形态、工作形态、智能形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注度不高,缺乏较为深入的系统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需要宏观的总体把握与完整的研究思路,以全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要素组分与内部结构。
  一是廓清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方面,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及其相关性概念,尤其要把握形态与“现象”“范式”“模式”以及“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历史演进、规律及特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规律。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形态、本质形态、价值形态、实践形态等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突出特征。
  二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分化的现实境遇,即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分化中所产生的矛盾,并分析产生矛盾的内外部原因。立足于系统思维,提出解决形态分化过程中的矛盾的宏观和微观思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整合研究的原则理念、目标动力,从结构、功能、空间等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整合优化。遵循基础性分析、历史性演进、现实性探究、根源性反思以及宏观实践引导与微观实践落实这一逻辑,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外部呈现与内部结构的把握。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的实践进路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应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本体性研究,以社会基础为现实支撑,以整体性思维为研究指导,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推进形态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创新路径分析。
  (一)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理论体系
  第一,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理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党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外部理论资源,也包括基础理论在内的基础依托和理论营养”。基于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交叉学科理论体系。因此,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结合多学科知识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科范式统领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域中开展,利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辅助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动态表现与价值彰显,从而实现元理论研究与实践性现象的衔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要积极借鉴社会学、形态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本体性概念及其差异化的外显形态,推进其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系统科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为交叉学科形态的价值彰显奠定基础。
  第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属于“元理论”研究的范畴,其研究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性研究为基础,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本质的把握的基础之上开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必须依据一定的研究框架展开。笔者以为,可以遵循“本体论阐释—价值论分析—认识论发展—方法论创新”这一分析框架,以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结构分析为基础,运用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唯物主义研究方法论,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分析形态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内在矛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学理论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实践创新优化。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本质上是涉及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研究,因此开展形态研究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为条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运行机制、历史演进、前沿趋势、分化整合与转型发展创新研究。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社会视野
  考察社会系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形态必须将其社会属性考虑在内,在社会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中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内在逻辑以及变动规律开展研究。
  新时代推动形态研究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多元路向:一是拓展社会现代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受社会现代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转型发展中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微观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形态、内容形态、话语形态、制度形态、载体形态、价值形态等要素的分化;宏观上表现为学科形态、理论形态、工作形态、制度形态、网络形态等结构的分化。注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同构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对社会其他系统的依附性,同时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与党的建设系统的运行结构、社会主体思想发展状况、社会要素的表现形态等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社会系统的协同展现研究的现实性与科学性。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形态研究。智能社会的来临,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把握与适应社会条件,更要以社会发展为基础,考察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影响,关注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形态与现代化话语形态的衔接与转化、双主体形态的重塑、内容形态的更新、价值形态的彰显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现代化、体系化发展。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分化与整合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前沿性研究,其研究框架的完善以及研究理论的深入需要突破以往零散、封闭的分析思维的约束,确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分化与整合相结合、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相结合的系统思维。
  一是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上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的逻辑框架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现代化表现为条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分化与整合趋势,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要素与结构的矛盾,即通过分析外显性样态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结构与本质,以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的研究思路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中的发展状况与内在规律。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理论研究主题较为零散这一问题,形态研究应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支撑,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理论的共识性研究,关注功能维度的政治形态、学科形态、实践形态等,关注场域维度的学校、军队、企业、社区、虚拟形态等,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理论“增量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分化与整合相结合。在分化与整合的学科发展背景下,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展状况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规律的应有之义。要将分化与整合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的现实状况,从互补、互促、互构关系入手,整合线上与线下、显性与隐性、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要素与结构等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整合创新。
  三是坚持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分化的同时,也呈现出相互交叉融合的态势。因此,必须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维分析学科交叉形态,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精细化、精准化的发展要求。“运用学科交叉研究进行原理体系的内部化研究”,通过多样化的学科理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与实践创新应用。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方法应用
  第一,坚持思辨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不能简单界定为一种外在呈现方式,更不能仅凭借一些定量的数据就对形态内部发展规律进行总结。思辨性研究的局限性极易导致其陷入理想化状态的旋涡,即脱离系统本体发展状况而使研究过于抽象,只具有理论深度而缺乏现实温度。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需要开展面向社会的实证研究以及理论总结的思辨性研究,基于实践状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内部矛盾以及结构要素互动,打破以往“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次分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
  第二,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必须坚持大历史观,既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发生发展,纵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嬗变规律;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定位,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创新的过程与趋势。通过对微观结构表征与宏观抽象概括的结合,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
  第三,坚持面向实践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应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变动性与现实性的凸显,以往单一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必须运用创新性、交叉性与复合性的研究方法。如有学者运用形态学研究视角分析“大思政课”的空间、时间、结构与功能形态,就是一种有益探索。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领域的多元性、要素的丰富性、实践的多重性等特点,把握时代特征、矛盾变化、价值转换、技术革新等因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创新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以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彰显的具体矛盾为逻辑起点,运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分析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方式以及历史演进,由浅入深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内在本质、发展逻辑,深入探讨微观形态演进规律与宏观形态系统运行模式,以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守正创新,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作者简介:侯勇,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景丝丝,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项目号:22FKSB028)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5 1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