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作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1-03-08
字体: 打印
分享: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通俗理论读物,内容包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发展的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斗争五个部分。有利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辛向阳,现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任中国社科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被评为中宣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的“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出版个人专著20部,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3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40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0余项。

目录

第一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

    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5

    二、当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9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14

  第二节 深刻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20

    一、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

    二、要站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4

  第三节 站在百年的两种制度较量的角度看新时代 27

    一、百年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从未停止过 28

    二、“一球两制”格局下当代中国拥有什么优势 3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在竞争中赢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 32

  第四节 站在制度成熟定型的角度看新时代 40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41

    二、以科学的制度建构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3

    三、以有效的制度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新需求 46

    四、推动建立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 49

    五、以全面系统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现人民新期盼 52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

  第一节 这是一个不断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的时代 58

    一、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看新时代 59

    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0 年的历史进程看新时代 61

    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看新时代 64

    四、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历史进程看新时代 66

  第二节 这是一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有机结合起来的时代  69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 5000 年中华文明历史中走出来的 70

    二、中华文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73

  第三节 这是一个不断解答世界之问的时代 76

    一、回答“魏特夫之问” 76

    二、回答“福山之问” 83

    三、 回答“国强必霸”的逻辑之问 87

第三章 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发展的时代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哲学性 100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强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100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思考历史与现实问题 104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07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学理性 111

    一、“两个决不会”和“三个为什么” 111

    二、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116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守正创新性 120

    一、国内国际的深刻变化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守正创新性 121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正确的路线正确的方向 125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制度创新 130

第四章 新时代完善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第一节 新中国 70 年国家能力建构 138

    一、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奠定了当代中国国家能力的民主性和稳定性的基本制度基础 139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奠定了当代中国国家能力的活力性和社会性的体制机制基础 143

    三、新时代正在奠定中国国家能力的有机性和公正性的制度体系基础 14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53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154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渐进完善 15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论逻辑 160

    一、这是接力办大事的制度,能够保证一代接着一代干 161

    二、这是集中民意民智民力办大事的制度,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化解 168

第五章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斗争

  第一节 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建构 178

    一、进行自我革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179

    二、进行自我革命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180

    三、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严管党治党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182

    四、进行自我革命必须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 184

    五、进行自我革命必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85

    六、进行自我革命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和接受人民监督 188

    七、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 189

  第二节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四个统一” 191

    一、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 192

    二、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193

    三、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 194

    四、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 196

  第三节 坚决打赢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198

    一、为什么要准备进行伟大斗争 198

    二、伟大斗争具有丰富内涵 202

  第四节 增强新时代的斗争艺术 205

    一、增强新时代斗争艺术的重要性 206

    二、增强新时代斗争艺术的方式方法 207

参考文献/ 210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时明确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同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在建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关键在构建话语体系,核心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和范畴。只有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出标识性概念和范畴,才能形成自己的话语和话语体系;只有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话语体系,才能建构好相应的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只有建构好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构建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概念与学科建构、理论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犹如细胞与生命一样的关系。标识性概念的缺乏或不成体系,科学理论难以形成,学科体系也无从建设。标识性概念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党的理论成熟的标志。概念在实践中的指向越具体,它所支撑起来的理论大厦就越具有彻底性,理论就越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成熟概念的提出是理论创新从抽象到具体的必经阶段。也就是说,理论创新首先要提炼概念或概念创新。只有当不断提炼的概念得到认识与认可,它才有生命力,进而才能使理论明晰而实现逻辑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虽说我们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最有发言权,但因我们能得到国内外认同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还有所缺失且不成体系,致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乃至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当务之急。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伟大实践中,依循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着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在理论上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时提炼出许多支撑这些理论的标识性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提炼出许多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概念因其科学性不仅成为新思想这一理论大厦的坚实的奠基石,而且越来越得到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比如,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等等,都是我们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取部分重要的核心的标识性概念进行理论和学术上的解读,形成“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研究系列丛书。在选择概念和进行解读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既要体现学术性,也要体现政治性,要做到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二是既要体现理论价值,也要体现实践价值。这些概念是从实践中抽象提炼升华出来的,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同时,这些概念又对推进实践具有指导性价值。三是既要立足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吸收外来有益的经验与理论。四是既要立足中国,也要放眼世界。五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二者有机结合。

  本智库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已经出版了第一辑共八种图书,本次出版第二辑的八种新书。希望本套丛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新时代新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  编委会 

网络编辑: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