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作推荐

王文利:新时代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9-01-29
字体: 打印
分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内涵丰富,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以感性认识为主,表现为人们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社会意识形式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以理性认识为主,表现为概念、判断和推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引领作用。

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又存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政治关系的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安全是保持政治稳定的基础,也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标志。意识形态具有维护特定政权的合法化、政权运行的稳定化、社会政治动员等功能,而这种功能在行使作用时会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其所维护的文化安全都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稳定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利益。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重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新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根基,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高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之所,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建设者的重地,也是服务社会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纷繁的国际现状面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和多样。例如:网络媒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便利了大学生的学习,但网络信息量大、内容庞杂、观点视角各异,这可能造成大学生内心的彷徨或无所依托;同时现实生活中的炫富、奢华和大学生课堂中讲授的节约、朴实形成对比。这些状况可能会造成部分大学生的焦虑和急功近利,甚至严重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客观现状,更好的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成为重要的现实课题。《社会思潮的传播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卜建华、胡玉宁、王群林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2月出版)一书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高瞻远瞩,全面厘清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思路,科学构建了这一研究的整体框架,立足实际,深入浅出,点面结合,论证得当,对策明确,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书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社会思潮的传播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研究、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运行机制、强化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平台建设七个方面论述,视角独到,深入浅出、结合实际阐释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涵,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与建设意义,并结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背景提出了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和对策。这些研究结论一方面在理论上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多样性和急迫性提供了解题思路和建设框架,分析了社会思潮在当代青年群体中形成与传播的特征和现状,并据此提出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并提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构建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运行机制与平台建设。本书对维护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新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新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思想保障的作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阵地。书中提到中国经历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突出表现为社会思潮的多元并存和碰撞交锋。因此应对多元社会思潮,我国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渠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引导与教育,同时课程思政也要与时俱进渗透其中。这些观点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新视域。有利于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运用已经普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密切相联,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和对世界的认识观念也悄然影响了青年一代,为此网络环境已成为意识形态建设不容忽视的阵地。书中对此提出了为了消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高校要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提高政治站位,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突出政治标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先进形象,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引领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传播正能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也是推进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要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优良师德师风,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构建新媒体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强化主阵地建设。

最后,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出了新举措。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中国话语领导权。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加对社会思潮的主导力,这是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书中科学的提出了解决之策。即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防范机制,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课堂教育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着力点,社团活动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阵地,校园媒体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大舞台。高校必须结合师生的思想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依靠科学的理论品质和时代精神,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中国话语的主动权。

总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下,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努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本书科学的构建了这一时代问题的解决对策,辩证地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提到只有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引导力。为此高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理念,引导学生向启发式方式转变,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含量,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对我们在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凝聚社会共识。

(作者: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编辑:彩虹

原文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