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朱佳木>朱佳木-著作与论文

朱佳木:陈云与经济特区

发布时间:2020-09-15
字体: 打印
分享:

 

 

陈云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党中央副主席,这是全党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在那之后,他和邓小平同志携手推进改革开放,这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公认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同志积极支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支持和推动农村和城市改革,支持从沿海到内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然而,一度有人以陈云同志强调特区要总结经验,要重视技术含量高的、能打到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反对特区发行独立货币等为由,制造舆论说他反对兴办特区、反对改革开放。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要把历史搞清楚、立准确,对此不能不查。

从公开文献上看,陈云同志最早提出经济特区要总结经验,是在198112月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在那次会议的讲话中,他提出现在特区只能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市的部分地区,不能增多,特别是像江苏那样的省不能搞特区;特区第一位的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还没结束,四个特区从筹办到试办也才两年多时间,而个别地方的领导又犯头脑发热的老毛病,不顾条件地提出在本省的一些地方甚至全省都可以办特区。陈云同志的上述讲话,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针对这种现象而说的。就是说,特区刚刚试办,其中有利方面有哪些、副作用有哪些,还不是很清楚,因而先不要急着办新的特区。从这篇讲话中还可以看到,陈云同志认为试办特区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来料加工搞多了,要防止“把我们自己的产品挤掉了”;二是“人民币与外币同时流通,对人民币不利,会打击人民币,因人民币‘腿短’,外币‘腿长’”。可见,他提出“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起码包含这两方面内容。

1982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向中央上报了《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初步总结》,陈云同志在中办秘书局送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传阅件上批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那时我已负责陈云同志办公室的工作,所以,时任总理的赵紫阳看到批示后即打来电话,要我问问陈云同志,不断总结经验究竟指什么。刚好,那天我把新华社关于“广东沿海走私活动重新抬头,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打击”的内部参阅材料送到陈云同志手上,他便批给了赵紫阳,并在上面写道:“要不断总结,因为走私分子会用各种办法进行活动。此件上说的不能‘以罚代刑’,很好。必须既有罚,又有刑。”随后,他又让我给赵紫阳回话,说他之所以强调不断总结经验,就是因为特区在试办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只总结一次两次经验是不够的。

1984年春天,陈云同志按惯例在杭州休养。3月下旬,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此前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意见召开会议,决定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在会议纪要发出前,时任副总理的谷牧受邓小平同志委托,专程到杭州,向陈云同志汇报,听取陈云同志的意见。谷牧副总理到后把我叫去,说请陈云同志先看看会议纪要,然后他再去汇报。我把纪要送给陈云同志,他用半天时间,很细心地看了两遍,第二天便请谷牧副总理过去。陈云同志和他谈了两个小时,其中既有关于文件的内容,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事后我考虑,谷牧副总理当时没有做记录,为使传达尽可能准确,还是有个文字材料比较好,于是起草了一个谈话纪要稿,经过陈云同志审阅后,当天送到谷牧副总理的住地。他见到后非常高兴,对我说,他正发愁回去怎么传达呢,有了这个东西就好办了。

陈云同志在谈话中,首先明确表示同意关于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座谈会纪要,然后说,纪要中有两个问题他很注意,一是提出开放城市要有“拳头产品”,二是提出国外来料来样的加工产品要有“一定比例的内销”。他指出,现在经济特区还没有“拳头产品”,但深圳有新的管理办法,这也是“拳头”,这样管理发展得很快。据我理解,座谈会纪要和他所说的“拳头产品”,指的都是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占领国际市场或替代进口的先进工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谈话中,陈云同志还指出,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来样来料加工的产品,国内市场不能不让出一些,否则对外资没有吸引力,问题是让多少,“一定比例”可大可小;对国内工业,“保护落后是不应该的,但自己必须发展而且正在发展的东西,不要被外面进口的挤掉了。发电机组,开始是几千千瓦,现在搞到三十万千瓦,像这样的东西就要保护”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还用了一句家乡的俚语说:“癞痢头的儿子,还是自己的好。”他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吸引外资,当然要给国外产品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但同时也要保留足够的市场份额,保护我们需要发展和正在发展的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将起骨干作用的产品。这类产品的质量一开始可能不如国外,但不能因此就不给市场,如果那样,民族工业永远发展不起来。

在那次谈话中,陈云同志特别谈到了是否搞特区货币的问题,说对这个问题他考虑得比较多。那时,一些同志力主发行特区货币,陈云同志认为不妥。他指出:特区货币究竟是一个特区发,还是每个特区都发?“如果各个特区都发货币,实际上就是两种货币并存。而两种货币并存,人民币的‘腿’会越来越短,特区货币的‘腿’会越来越长。因为,‘优币驱赶劣币’,这是货币的客观规律。”“优币驱赶劣币”是由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劣币驱赶良币”的表述演化而来的。后来,他在中国银行两位工作人员就反对发行特区货币写给中央领导的信上批示:“特区货币发行权必须在中央。决不能让特区货币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流通。如果不是这样做,就会出现国民党时期法币发行之前的状况。” 再后来,他在听取谷牧副总理等关于特区货币问题的汇报时又讲:“如果大家坚持要搞,我提出两条:一是发行权属于中央,二是封关以后只能在特区流通。”那时,特区货币已经印好,特区有关管理部门听到陈云同志的意见后,感到这件事不那么简单,所以搁置下来,没有发出。

那段时间,有人和海外一些舆论相呼应,说陈云同志“左”了、保守了,反对改革开放、反对办经济特区。他听到后一笑置之,对我说:“好哇,能把我‘一贯右倾’,‘老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摘掉,我很高兴呀!”他还以开玩笑的口气问我,他到底是右了还是“左”了。我回答说:“你没有右,也没有‘左’,还是站在原处没有动。变地方的是那些昨天说你右今天又说你‘左’的人。他们过去站在你的‘左’边,觉得你右了;现在又站到了你的右边,所以觉得你‘左’了。”后来,针对国外有些人把中国共产党党内分成改革派、保守派的言论,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反对,还说他是改革派不错,但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他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他是实事求是派。19926月,李先念同志逝世,邓小平同志请陈云同志写一篇悼念文章。陈云同志在文章中特别提到,先念同志和他“虽然都没有到过特区,但我们一直很注意特区建设,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他强调指出:“这几年,深圳特区经济已经初步从进口型转变成出口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发展确实很快。” 可见,陈云同志那些关于特区意见的实质,不是要不要改革开放、要不要兴办特区,而是如何使改革开放发展得更好,使特区能够行稳致远。

关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胆子大不是蛮干,蛮干一定会导致瞎折腾。” 陈云同志曾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而且被公认为行家里手,就连毛泽东也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恩来同志、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 因此,陈云同志在改革开放包括特区发展的问题上,在“稳”字上考虑得更多一些,是很自然也是很必要的。今天回过头看,我感到陈云同志在经济特区问题上讲的那几条,尤其是特区要重视不断总结经验、要注重自己的“拳头产品”、不要发行特区货币的意见,不仅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对特区的平稳、健康、顺利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关于注重拳头产品的意见,更是被特区特别是深圳特区逐渐做到了。总部设在深圳的华为、大疆、比亚迪等公司,就是几个最为鲜活的例证。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只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沿着“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路子走下去,改革开放就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样的“拳头产品”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文章来源:原文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4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