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辛向阳>辛向阳-著作与论文

辛向阳:迈向第二个百年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纲领

发布时间:2021-08-19
字体: 打印
分享:

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性、意义及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总结党的奋斗历史、主题及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重要政治文献,也是一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政治文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员令。因此,这次讲话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讲话有三个鲜明特色:

  一是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用“四个伟大成就”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体现了这一点。

  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有无数的人物、事件、重要会议,要在有限的篇幅中把它描绘出来,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智慧是做不到的。1912年,列宁在《纪念赫尔岑》一文中用短短几千字就讲清了俄罗斯从1812年到1912年赫尔岑诞辰100周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则用“四个伟大成就”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即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都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不懈奋斗取得的成就,而每一个伟大成就的取得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从1921年到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社会条件,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更为重要的是“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个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从1949年到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其特点可概括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什么说这一阶段我们创造了伟大成就?有若干方面的史实可以证明——“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

  “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这句话很重要,在以前的纪念讲话中是没有的。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西沙海战。如果说抗美援朝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那么后面的几场仗就是免得“千拳来”、“万拳来”,这才为改革开放赢得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这一阶段,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个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从1978年12月到2012年11月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特点可概括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后面加上了“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又在后面加了“求真务实”,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讲话清楚描述了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取得的成就,包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风险挑战”有苏东剧变的冲击,还有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句话用“开创、坚持、捍卫、发展”八个字精练概括了三位领导人的历史贡献,“开创”是说邓小平同志,“坚持”“捍卫”是江泽民同志,“发展”是胡锦涛同志。接着是“三个历史性”,一个“历史性转变”,一个“历史性突破”,一个“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一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第四个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要坚持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了“守正创新”,比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对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讲话也作出了准确、系统的描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这就是“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一旦成熟定型,制度优势会得到充分发挥。

  2020年,我国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不仅如此,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比如建立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高铁总里程达到世界的70%,高铁技术越来越成熟,速度越来越快。2021年7月20日,我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正式下线。此外,包括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属于“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等,这些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意义中可以看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已经具有了四个方面的条件和基础:一是“根本社会条件”,二是“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四是“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七一”重要讲话能用1600字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描述清楚,主题清晰、逻辑严谨,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智慧。

  二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无比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书写了恢宏的经济史诗,也书写了恢宏的政治史诗、社会史诗。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我们不仅有一整套民主流程,还每天都行使民主权利。我们的民主涉及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协商等各个方面,是生活化的。不讲清中国的政治史诗就无法理解中国的经济史诗。中国的民主政治使我们充满自信、充满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这段话中使用了三个感叹号,充分表明我们是自信、自豪的。

  再比如,“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主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来自世界上16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组织的逾10000名代表在线出席。能够将这么多政党组织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全球事务,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充满自信的执政党。

  三是体现了伟大斗争精神。我们自信、自豪,但不能也不会自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九个必须”,其中之一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他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除此以外,讲话中还有很多充满斗争精神的论断,比如“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教师爷”的特点是自己有一身毛病不改正,还对别人指手画脚。对这类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再比如:“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五个重大理论创新

(一)关于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最关键、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征,所有的特征归根结底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来决定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道路的开辟、制度的确立、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决定,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这个优势,其余十二个优势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比如“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谁来集中能办成大事的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这种凝聚力和号召力。从社会结构讲,中国有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如海归、海待、蚁族、北漂,甚至是散户、“大妈”等。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结构中,怎样让众多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达成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力量?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全面领导,党和国家就不可能有兴旺发达的前途命运。所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人民的利益能够不断实现,就是因为我们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过去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现在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已经解决了过去的社会主要矛盾,正在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美好生活的内涵较物质文化大大扩展了。物质文化主要是解决吃穿问题,而美好生活不仅包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要求,还有养老、信息化等新需求。

  现在养老需求越来越旺盛。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3.50%,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公共卫生健康制度越来越完善,人均寿命延长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198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67.9岁,2019年提高到77.3岁。将来人均预期寿命再延长,70岁的老人赡养近100岁的父母,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压力。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党的文献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过去我们主要靠家庭养老,现在政府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美好生活关键是质的提升。过去我们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好不好”就是质量。质量好体现在哪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更”,即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出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每一项都关系到生活质量的提高。

  怎样才有“更好的教育”?一要提高教学质量;二要提高教师素质;三要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提出了“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等要求。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问题的解决对孩子们“成长得更好”非常重要。

  美好生活不仅要注重客观需求,还要注重主观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九大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讲话中提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达三十几次,说明对其特别重视。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早已不是肚子的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二三十年前,人们吃一顿红烧肉可以高兴一个月,而现在,吃一顿红烧肉还会发愁会不会血压高、血脂高,会不会胖。我们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发展进步,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同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问题也是党中央提出的,没有党的领导根本无法解决,所以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要靠党的领导。

  “四个是”从理论上系统完整地阐释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是一个重大论断。

(二)“三个从来不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段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不仅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总结了世界政党的发展史,是吸取苏共亡党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1.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章中的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这段话强调了绝对不允许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段话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

  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

  2.从来不代表任何权势团体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会为权势团体谋利益。

  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权势团体的利益,是因为世界上的绝大部分政党都是代表权势团体利益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西方政党的衰败是必然的。很多历史上非常强大的西方政党,现在慢慢地变得力量越来越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利益集团化,成为了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政党,已无法代表国民利益。

  3.从来不代表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这一点主要是总结苏共亡党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今年是苏共亡党30年,我们党特别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对苏共亡党原因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原先我们总结的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是,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并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苏共亡党的一个原因:“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此前我们从来没有从形成特权官僚集团的方面总结过,这一总结比之前更加深刻了,并且回应了苏共亡党30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

  从历史上看,我们党始终坚决反对特权思想、作风、观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屡次告诫全党,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坚决抵制党内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包括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是在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我们坚持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掌握其世界观、方法论非常重要,所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多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每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都会特别强调方法论。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提出“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的改革是按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进行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济基础,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如果不能掌握好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我们就不可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他还强调:“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传说几个瞎子摸一只大象,摸到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身躯的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蛇,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我觉得摸到象腿的瞎子在一定程度上说的是对的,大象的腿很粗,像柱子。但是现在如果有一头“大象”,马上会有成百上千人围着它。我们很可能摸不到象腿,最多摸到人腿,然后就会觉得象腿不像柱子,像根棍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摸到的都是假象,我们掌握的信息都是道听途说的,不够客观、真实。这就需要运用辩证法来根据假象分析问题。如果看问题不够全面,就难免会得出片面的结论。一次,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记者刚完成在人民大学的采访,说要到社科院来采访我。我看天下着瓢泼大雨,但是那位记者说人民大学一点雨都没下。这就体现出看问题要有系统观念、整体观念,否则便会得出很多错误的结论。系统观念就是唯物辩证法,是事物普遍联系观念的具体化。

  2015年11月23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现在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要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而现在我们对其方法论的总结远远不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基本还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基本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了很多理论,但我们还没能从中系统地总结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包括哪些方法论。

  我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个方法论,叫时空分析法。马克思用时间和空间来分析资本主义运动,他指出,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资本产生于地中海,地中海位于北温带。资本产生之后奔走在世界各地赚钱,最终又回到北温带。这就是为什么全球主要的资本交易中心都在北纬35度到51度之间,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芝加哥、巴黎全都在这一纬度区间。南半球一个全球资本主要交易中心都没有,只有一个经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其余的经济发达国家都在北半球,这就是资本的空间性。另外,资本还有时间性。马克思指出,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如何超越空间界限、消灭空间?马克思认为,要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回顾人类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讲的一样,时间带来的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创造了超越空间界限进行交换的条件,推动了时间不断压缩空间,最后消灭空间。

  1839年,林则徐从北京到广州去禁烟,路上走了两个多月,现在同样的路程坐飞机只要两个半小时。四十年前,我从山东潍坊的一个县城到北京上学,坐火车要24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两个半小时。这就是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时间在不断压缩空间。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的。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空间经济,还得研究时间经济,比如什么是时间经济、时间经济的形态有哪些。马克思的《资本论》里分析了很多时间经济的问题,仔细研读能从中找到很多方法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能为我们提供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还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现在市场经济的能力一天比一天强大,十几年前,中国个人资产超过100亿人民币的人只有一个,现在个人资产超过1000亿的有好几十个,甚至还有已经超过5000亿的,可能用不了十年就会突破1万亿。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一些国家的GDP总量。一个人的财力相当于一个国家,该怎么驾驭?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需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不仅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要解决党和市场谁驾驭谁的问题。西方的政党被市场驾驭了,利益集团化了,我们的党要能驾驭市场,避免利益集团化。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同时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要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质。为建立新中国,全国牺牲了两千多万人,其中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又有很多人牺牲。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在此次“七一”重要讲话中,又增加了“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这是以前的讲话中没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牺牲了很多人,比如牺牲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1800人,牺牲在2021年7月郑州洪灾中的数名党员干部。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归宿和落脚点。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有共同的、远大的理想,知道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我们都会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阐释过几十种精神,再加上其他专家学者所总结的精神,大概有上百种。这些精神都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群体和地域中的具体体现。比如“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其中“舍生忘死”是伟大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的体现。再比如“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中“英勇斗争”“不负人民”的直接体现。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未来我们还会创造更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道义至上、人格至上的独特精神标识,及不忘本我、紧跟时代、面向世界的独特气质,还具有引领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独特能力。

(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我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展现了其具有的鲜明特征: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遵循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更遵循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规律。2009年9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现代化的三大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现代化三大规律的认识日益加深,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具有的普遍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特点和气派。所有现代化国家都要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才能实现现代化,这是现代化的普遍特征。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特殊规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第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和平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我们的现代化绝不会像西方一样,通过殖民扩张的方式来实现。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拿着这些钱办学校、企业、工厂,搞科研,甚至建议会大厦,这才为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独立,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主权独立基础上的现代化,绝不会变成依附性的现代化。二战以后,很多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是靠依附其他国家,主权都不完整了。比如韩国,有3万美军一直在它的领土上,能说它是独立的现代化国家吗?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独立的现代化,而我们中国就要实现独立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做到的“九个必须”,其中第五个是“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还是前所未有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赋予了人民军队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一定要保证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因此,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是我们能否走通和平道路的关键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本色。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面协调推进的现代化。“协调”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再比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协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让二者相互推动、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时提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其中,“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就包括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老百姓文明素质的提高、教育文化程度的提升,还有思想理论建设等。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一定有一大批能够影响世界的思想家、理论家,我们在培养思想家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基本都在中国古代。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2018年3月20日,他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这五位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并增加了孙子、韩非子:“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他赠送了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马克龙介绍说,《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启发。《论语导读》原著目前仅存两本,一本送给习近平主席,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欧美很多思想家都深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影响。比如哈耶克在《自由宪章》中强调的“自发秩序”理念就深受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2016年,我们在法国开过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位法国教授引用了孙子的话:“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018年12月,我到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因为2018年刚好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所以我问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关于马克思,他只讲了两句话,马克思是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在德国也是受人尊敬的。后来他说自己最喜欢孔子,并跟我讲了5分钟的孔子。

  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丰富的内容,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强调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古代能成为文明强国,首先是因为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文明强国一定是思想家辈出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在“国际影响力”中,首先要重视的就是思想影响力,而扩大思想影响力,就需要思想家。因此到本世纪中叶,我们不仅要培养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还要培养出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式现代化是这一史诗的继续。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消灭了几千年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从消灭封建制度开始,资本主义是这样,社会主义更是这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致力于消灭封建制度,在土地革命时期为取得抗战胜利施行减租减息,在抗战胜利后施行耕者有其田,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免除了过去每年要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消灭了绝对贫困基础上进行的。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不消灭绝对贫困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的脱贫。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实现现代化扫清了一个巨大障碍。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当家做主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充分发扬人民创造性的现代化。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五)人类文明新形态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四件事情放在心上:一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能搞丢了,二是老祖宗留下的地盘不能搞小了,三是我们确定的正确发展道路不能走歪了,四是老百姓的日子要过好了。其中最重要的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能搞丢、正确发展道路不能走歪,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地盘不会搞小,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强调:“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是有原因的:

  一是因为中华民族形成的各种先进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大同理想、“大一统”思想、德治主张、民本思想、平等观念等,其中很多都已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建设和设计中。为什么说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独有、独特的?因为它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天下为公、求同存异,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文明营养。

  二是中华文明的理想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相契合。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用“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而“小康之家”的说法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九大又在十七大“五有”的首尾各增加了一项,“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变成了“七有”。这一表述来源于《礼记》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七有”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全“七有”等方面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七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理念变成了党对社会建设的要求,后来直接变成了一项制度。

  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提出“实事求是”的治史观。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借用这一典故,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后来,“实事求是”成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表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实事求是”作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须遵循的六大基本规范的第一条。他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将“实事求是”作为了共产党人24字价值观之一。“实事求是”从党的思想路线到成为党的基本准则,再到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汲取和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多能推动今天中国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们的很多理想正在不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要向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前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包括所有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设想,比如儒家的大同社会,法家的至安之世。什么是“至安之世”?《韩非子》里面讲,“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通过建立完整的法治体系,要把社会治理到什么程度?任何人的嘴里都没有牢骚话,心里都没有抱怨。因此车马没有远途奔跑的劳累,旌旗没有兵败大泽的纷乱,民众不会因为外敌侵犯而丧命,勇士不失折在将军的战旗之下;豪俊杰士不会在青史上留名,不会在青铜器上记录功劳,记载大事的史册也是空的。“记年之牒空虚”,这是韩非子想象中的理想社会。

  为什么这样的社会是理想社会?古罗马有五位贤帝,分别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马可·奥勒留。其中,安东尼·庇护治理罗马25年,从他去世至今,一千八百年多年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能成功给他写一本传记。因为实在是没事可记,两万字就写完了。别的皇帝可以写好几百本专著,比如凯撒的事迹,一千本书都写不完。但是尽管如此,所有历史学家都认为安东尼·庇护统治罗马的25年是罗马人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这种观点和我们道家讲的清净无为不谋而合。不管是通过法治途径还是其他办法,人们所想建立的理想社会其实是一样的,美好的东西最终都是一致的。我们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就是要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实现。

  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要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跟中华文明的有机结合,让中华文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特点。这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实际相结合之后,我们接下来要作的一篇大文章。

  没能实现社会主义跟自身文明的有机结合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只解决了社会主义跟国情的结合,却没能让社会主义在俄罗斯文明中扎根。所以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解决,而且已经解决得很好,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怎样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制度文化,包括一些其他文明的要求融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文化释放出灿烂的光明,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相信每次读,大家都能从中读出新的含义,更加能体会到这篇讲话的博大精深。谢谢大家。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宣讲家网,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