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王伟光>王伟光-著作与论文

王伟光:坚持理论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发布时间:2021-12-16
字体: 打印
分享: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决议》总结概括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弥足珍贵,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下来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其中“坚持理论创新”告诫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不断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创新,这是夺取更大胜利、取得更大成就的理论保证。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就是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创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理论的历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因不断创新而日益彰显的强大生命力、影响力和指导力,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百年来,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理论创新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实践和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活生命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完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展望党的执政使命,充满豪情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新中国成立后,鉴于苏联在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摸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外发生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的历史任务。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须臾不可离开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因持续的理论创新而永葆生机,因不断地掌握群众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物质力量。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

  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相统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态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脱离,或是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的话“裁剪”中国的实际,表现为教条主义,或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以主观经验代替现实的实际,表现为经验主义;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主观主义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失去活力,使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产生偏差,进而使我们党失去活力,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科学态度,不是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而是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又通过党的理论创新来解决现实紧迫问题,推动实践创新。

  要做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反对主观主义。坚决反对主观主义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贯穿着坚持理论创新、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斗争,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主观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即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现成结论,不仅使好的经验、传统和做法无法传承下去,而且干扰党的理论创新,在党的前进进程中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主观主义脱离实际,是理论创新的大敌,学风不正,唯书、唯上而不唯实,就会导致政治上的机会主义,扼杀理论的生命力和实践的创造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机会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着变化了的实际而前进,陷入保守和倒退乃至投降;另一种是“左”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超越客观实际,脱离了当时的实际,陷入空想和盲动乃至失败。实际上,无论右倾机会主义,还是“左”倾机会主义,它们共同的特征都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实质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脱离,表现为主观主义。不打倒主观主义,就无法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就无法真正做到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避免主观主义,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指导下推进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取得事业的前进与胜利。实践证明,只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党就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3.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也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根本思想方法。能否正确地理解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不实事求是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之所以能够不断战胜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回答时代之问、解决时代问题,不断总结提炼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典范。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只有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使之具有中国内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真理性认识也要不断发展,理论也要不断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源于这一生动实践的理论创新,必将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不断深化中得到实践的验证。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运用和发展真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详细论述,国外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的立足点是当代中国的实际,从这个实际出发,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百年正青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刚刚启航,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进行理论创造。

  一百年来,党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