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侯惠勤>侯惠勤-著作与论文

《侯惠勤自选集》:学术大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12-09-13
字体: 打印
分享:

 

《侯惠勤自选集》

 

  侯惠勤教授是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他不仅学问造诣高深,更是做人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身体力行者。在发展更加需要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大有作为的当今时代,用他几十篇理论精品结集出版的《侯惠勤自选集》(下文简称《侯选》)日前由学习出版社作为《学习理论文库》系列丛书重点推出做出了最好的证明。正如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赞誉,这是一部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大有作为的经典之作,是让更多人真正认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品。这部自选集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在解读经典著作中彰显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个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力量源泉。作为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难以正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谈不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弄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来龙去脉是侯教授全部理论研究的基础。《侯选》的前两大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研究中的十多篇理论文章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科学解读并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的成果,而这些文章本身的研究方法也彰显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尤其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哲学变革》、《 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两篇文章值得反复研读。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哲学变革》开篇就指出:“仔细研究西方各种反共意识形态,会发现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就是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其攻击矛头指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文章接着从启蒙主义的意识形态变革、黑格尔的意识形态变革、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整体性颠倒等层面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元世界观、一元历史观,这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基础。”在论述中,侯教授指出启蒙运动开创了现代意识形态的变革,使得现代社会的观念变革先于相应的制度构建,而启蒙运动所提出的“人的解放”的

 

  主旨则具有巨大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然后,他进一步分析了启蒙运动本身所存在的“反教会不反宗教”,“反等级不反阶级”等主旨误区和“天赋人权论”、“抽象人性论”等方法误区。指出黑格尔最重要的哲学建树在于他实际上完成了启蒙学者提出的把理性科学推广到历史领域的任务,从而建立了理性主义一元历史观,首次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并且,侯教授进一步指出,黑格尔论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础是两个设定,一是站在历史的终点,二是将矛盾引入概念,将矛盾转化引入逻辑的概念辩证法。这一基础决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唯心主义色彩的根源。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论正是在历史领域从唯物主义立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拯救。这一拯救首先是通过方法论的变革,调转辩证法的方向,打破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封闭性,使其向实践开放。这也就是马克思贯穿始终的原则“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因而马克思的哲学史以改变世界为追求,以解决实践的未来指向问题。其次是通过对革命阶级的分析解决辩证法的历史根据问题,指出革命阶级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和期间所形成的普遍利益是普遍性观念的历史根源。据此,马克思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实践运动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却体现未来社会的要素,这也就解决了辩证法的现实基础。整篇文章清晰地勾勒出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哲学变革这一哲学发展过程的中轴与关节点,从思想的流变中回答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扣问。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重要标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当代中国理论界的许多争论都发端于或围绕着这一理论源头。在《 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中,侯教授从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标志开始,展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理论成就、唯物史观的核心、社会进步的机制及其实现的形式等理论精华,并进而通过对“意识形态”的科学界定以及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展开的理论辨析和当代争论的科学剖析,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没有阶级意识的确立,就谈不上广大下层人民的个性觉醒和真正解放。”“意识形态批判的核心问题是打破资本逻辑的支配、是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问题,决不是纯粹观念世界的变革问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是他创立新世界观的必由之路。”

 

  此外,《侯选》前两大部分中的《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历史反思》、《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讨论的若干倾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四大基本命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的个人观及其在理论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与当代市场经济实践》等文章在带领我们领略马克思主义思想魅力的过程中感受到“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第二,在建设意识形态中高举理论旗帜。揭示当代意识形态冲突的规律和特点,从理论上深入阐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发挥理论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作用,是侯教授的学术追求。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强大思想保证。毛泽东曾经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总是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1]尽管我们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其面临的考验和冲击却不容忽视。从国际环境看,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更加紧了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从国内环境看,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各种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使我国思想政治领域也出现了各种噪音。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的侵害,敢于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良知和责任。

 

《侯选》第三大部分是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该部分所收录的《强化与弱化:意识形态的当代走向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根本》、《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飞跃》、《“普世价值”之争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等文章集中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走向问题,判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革之间的关系问题,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问题等一系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理论问题。

《强化与弱化:意识形态的当代走向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一文中指出,“意识形态问题实质上就是党和国家的‘形象’问题,是其能否得到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问题。因此,适应时代的变化,正视时代的挑战,表达时代的呼声,是意识形态能够成为社会的‘水泥’和‘黏合剂’的先决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就是执政党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路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可以说直接地阐明了我们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质和关键。《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则进一步提出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革本质上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效能,即有效掌控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而在意识形态变革中丧失话语权、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的情况不仅是某些国家留下的教训,也是当代中国正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自身的实践经验,是我们理论创新和意识形态变革的坚实基础。因此,保持自身特质下的自主创新是意识形态变革的首要特征和前提。”“我们今天讲意识形态的变革和话语转换,其实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新形势下中国的实践新课题,是在确定的前提下讨论新话题、说新话。”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根基,解答了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场的这个时代问题,明确了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三,在解答热点问题中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仰,对一个人而言,信仰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追求,是精神寄托、行动指向和生命归宿,是关系到生死问题的终极判断。信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具有独立性、隐秘性,但它最深刻反映和检验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信仰是我们立身做人、不懈前进的基本动力,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个人政治的清浊、素质的优劣、品格的高低。邓小平曾指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2]对于一个理论学者来说,理想与信念可能决定着认识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从而影响其理论的真理性和透彻性。

 

  侯教授尤其重视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研究,并致力于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贯彻到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当中。从《侯选》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等文章对现实热点问题所做出的令人叹服的理论解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坚定信仰在理论创造过程中的力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3]然而理想信念的动摇,信仰失落却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所共见的社会问题。《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文很好地回应和解答了这个问题。侯教授在文中指出,“信仰失落”问题在当代中国,主要不是个人缺乏扬善惩恶、追求不朽的内在动力,而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并进一步认为,在当代中国,即使着眼于解决个人信仰问题,其真正的出路也不是回归宗教,而是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最后指出,促成共同理想和个人信仰相协调,培育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新机制,是当代中国解决信仰问题的关键点。三个方面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扫除了人们思想上的迷茫,使我们从理论上明确了方向,在实践中有了更多、更强大的动力,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第四,坚持理论创新中推动时代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只有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敢于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发展中更加深入人心。恩格斯讲“: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4]而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并善于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5]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这就需要一批敢于坚持真理、勇于进行创新的理论工作者。

 

  《侯选》中《真理标准大讨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开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本性及其现实意义》、《论继续解放思想》、《试论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方法论原则》、《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纪念 发表 160 周年》等文章即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两个“坚信”的态度———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第五,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引领前进方向。批判社会思潮并不是学术含量很低的简单政治划界,有分量的社会思潮批判无疑是一项面对现实的创造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 90 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各种现实难题,应对各种理论挑战,这是侯教授多年来理论工作的独特魅力所在,这一点在《侯选》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侯选》第六部分“社会思潮辨析”中的《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的理论误区和实践危害》、《哲学的耻辱与责任:关于“法轮功”一类现象的理论思考》、《试论当代自由主义思潮》、《评“非意识形态化”》等文章就有力地回应了思想界和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质疑、诘难乃至攻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整合多样化、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发展,透过表象看本质,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释疑解惑、正确引领社会思潮。这些文章使我们明白,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思潮,才能真正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辨别是非的能力,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朝着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不仅需要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还需要能够将这一观察进行理论还原的学术功力,是其立场、观点、方法和学术积累的综合表现。正如侯教授所言,他多年来对于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一直乐此不疲,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杰出的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也在理论的交锋中品鉴出真理的明辨力量。近年来在国内大肆传播的“普世价值”论即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欺骗性。“普世价值”论不仅把资本主义文明看做是不可超越的终极存在,试图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文明的轨道,通过“普世价值”干预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期终结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权力结构。如何让人们认清“普世价值”论的本质,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一个难题,侯教授深入研究之后做出了精彩的剖析和有力的批判。

 

  第六,在注重学用结合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魅力。中宣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从 2002年开始组织出版大型系列丛书《学习理论文库》作为展示我国当代理论家、思想家风采的重要窗口,已经先后推出龚育之、邢贲思、金冲及、刘国光、吴树青、汝信、江流、冷溶等几十位专家学者的自选集,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学术品牌,起到了“充分展示新时期理论工作成就,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作用。《侯惠勤自选集》的出版再一次奉献了一本所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追求真理的人的必读之经典力作,让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学用结合中展现出的理论创造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毛泽东在曾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列出了“党八股”八大罪状。但令人遗憾的是,“党八股”八大罪状今天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不小的市场,让不少群众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敬而远之。然而不得不讲,理论界仍然有一批如侯教授一般的理论家,他们思想深邃却语言生动,洞悉变化却坚定信仰,博学广识却不随波逐流;他们从现象中窥探本质,从现实中把握趋势,专注于并欣喜于无产阶级理论武器的锤炼之中,展现了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风采。正如侯教授在其《自序》中总结 的“知信相长、文为心声;注重源头、立足当代;虚实相兼、学用结合;博采众长,独树一帜”,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悟,也是他的理论成就赢得众多尊重和赞誉的重要原因,更是他始终坚持把做学问和做人、求知求真和信仰信念统一起来的真我人生的生动写照。

作者:朱继东、王青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生

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9/13/c_123711225.htm

网络编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