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朱继东、许莫晗: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意义

发布时间:2024-10-26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因此,文化建设的成败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开辟我国文化建设新局面,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发展、新闻舆论、网络信息、文艺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整体部署,构建起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总体布局,党的各项文化工作内容有机结合为一个大文化工作的范畴。在202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事业上的关键节点,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给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价值观方向,而且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保障,提升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优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给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提供丰富文化滋养,厚植深厚文化底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党的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在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中的关键性支撑作用,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因此,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厚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厚文化底蕴,给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必然选择。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方面,而坚持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创新性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特别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上升到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列的高度,更加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研究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常常告诫我们,要注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他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警示我们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有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真正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而且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现代化,二者结合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进程。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具体工作方向,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后,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既肯定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成绩,也说明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习近平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的本质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改造,这种改造并不是把“错的”改为“对的”,而是把“好的”改为“有用的”。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工具,使之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的需要。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可用的思想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习近平关于“第二个结合”的思想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核心之一,不仅是习近平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此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不仅能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文化支撑,而且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相关思想,这些思想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习近平始终坚持文化建设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二者的有机统一,推动中国文化领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历史巨变。他同时对“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进行了强调,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双百”方针为文化领域创造了良好政治生态,给予新时代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更加充分的发展与繁荣,“二为”方向则能够有效保证文化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始终不偏航、不迷航,始终服务于社会主义、服务于全体中国人民,确保党不变质、红色江山不变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相统一,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确指导,这决定了我国文化发展与文化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根本方向。 

    在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相统一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重要文艺工作原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不仅强调了文艺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同时也阐明了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问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习近平多次将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同强调,表明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必须将这三者统一起来并坚持好、贯彻好,才能真正做好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史上、在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也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价值观方向:抵制错误价值观念,破除价值观念障碍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强大的现实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的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价值观方向。习近平认为:“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只有占领价值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制高点,才能真正做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同时他也指出:“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首先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绝不是“一时之强弱”,而是“千古之胜负”,因此,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方向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价值观方向要靠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不断展开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并在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与经验,坚定价值自信,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而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根本方向,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重要原则。“颜色革命”问题是习近平一直关注、警惕的问题,他指出:“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复杂尖锐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争取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坚决批驳西方的“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守住国家安全防线,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发展社会主义。这是国家发展与政权安全的底线,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守的正确方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文化思想更是明确提出“七个着力”,这都是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举措,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强调:“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因此,我们要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反对和彻底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冲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我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提醒我们决不能盲信、迷信西方,一定要在文化建设中警惕、防范西方文化渗透所带来的价值观念渗透、意识形态渗透,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意识形态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决抵制一切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相背离的错误价值观念,坚决破除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价值观念障碍。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价值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支配下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是政治、经济甚至人都受资本支配的发展模式,这导致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各个细节都暴露出资本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人的异化,从而导致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与西方现代化相反,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为终极关怀,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引,始终坚持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做斗争的基本立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当今社会的主要斗争形式不再是武装斗争,而是价值观念之争、意识形态斗争,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争夺人心。习近平一直勇于直面思想文化领域长期累积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并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的严峻现实。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强调要增强斗争精神:“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这警示即使在和平发展年代,斗争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他还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更加重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重要精髓之一,我们要通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来防范化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并且,要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整个过程和不同方面。由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指导主要在于文化建设方面,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建设方面,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价值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展现出比资本主义更强大的价值自信。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保障:立破并举维护安全,确保正确方向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是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某些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特别是近年来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意识形态进攻、围攻甚至围剿,国内反动的、腐朽的、落后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后沉渣泛起并几度泛滥,党内一些腐败、变质分子不仅在经济上贪污腐化,更在政治上、意识形态上站到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并且,党内外、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互相配合,这些情况决定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不仅要把握战略机遇,也要应对多种风险挑战,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步前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离不开强大的意识形态保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价值意义之一就是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保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强的思想保证。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习近平在2013年就明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此后他又进一步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从而,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和党、国家、民族之间极其重要而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对维护国家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的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其核心就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保障,能否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思想,其所蕴含的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刻认识也是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习近平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极端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是强调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能够完成且必须完成的时代重任。直面党内外、国内外存在的诸多意识形态风险挑战,习近平就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做出了多次重要批示、指示,对错误思想、认识、做法等坚决进行纠偏纠错,唤起了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他站在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了意识形态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并特别剖析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此来警示全党,通过一系列要求、部署让全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行动起来。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习近平任组长,这标志着网络安全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提醒全党,互联网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的主渠道、主战场,是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最前沿,我们必须从国家政权安全、政治安全的高度来重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把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全党动手、全民动手来协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不仅强调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提升了全党对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而且对一些党员干部的错误思想和认识敲响警钟。从2014年明确提出“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到2015年强调“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这些都是他针对党政干部的政治敏锐性、责任感问题,以及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错误思潮蔓延现象所给予的警示。在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与一再强调下,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扭转了党的十八大以前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存在的乱象丛生的危险态势。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肯定:“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同时也提醒全党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继续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习近平的不断强调、警示和亲自指挥下,在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和极大褒奖,这个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坚强的意识形态保障,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密切交织、高度重合、深度融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既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大事、要事,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大事、要事。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次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七个着力”本质上都聚焦意识形态,其中前四点更是直接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打压、应对复杂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的关键;通过“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强大的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更好地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通过“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形成体现民意、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磅礴力量;通过“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进一步坚定意识形态自信、实现意识形态自强。“七个着力”涉及了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舆论导向、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等多个方面,目的就是要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意识形态保障。 

    意识形态不仅决定了国家的文化前进方向、发展道路,更决定了国家的总体前进方向、发展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亟待解决的新任务,这需要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和道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多措并举抓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保障,进一步坚定意识形态自信、推进意识形态自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优势:多措并举造福人民,走向世界凸显自强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仅能够回答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而且能够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必须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来展开,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优势,真正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问题,强调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社会进步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增长,也包括精神财富的增长;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发展,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丰富发展。习近平曾强调“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而且明确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就精神世界的本质和构成来说,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的终极任务和终极目的就是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提高人民的能力素质与道德修养,以及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文化领域、娱乐领域、艺术领域甚至是学术理论领域的精神享受。习近平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此后他又强调:“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都体现了习近平对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的高度重视,也大大推动了关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的相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深入人心,相应的,文化高质量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众多优秀文艺作品的涌现等则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发展优势。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多种学习活动广泛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好地助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根据人民群众的学习需要,全国各地建立了社区图书馆这类公共空间。阅读作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帮助人们扩展知识领域,增强思考能力,拓展思维方式,提高情感体验和生活品质。此外,“四史”学习教育也深入人心,人们通过了解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和历史规律,不仅提高了对历史事实、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对当前的社会和文化也形成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各个行业、领域的讲座和研讨会明显增多,这不仅能够促进最新思想成果的交流,而且有助于人们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发展。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能够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拓展人的思维方式,而且能搭建起不同领域相互学习的桥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同时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不断丰富的多种学习活动引领了笃实好学的积极社会风尚,提高了全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历史自信、民族自信。 

    新时代以来艺术娱乐行业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艺术娱乐活动迅速增多并不断丰富,对艺术的欣赏、参与和享受不再局限于少数人,而是融入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会经常走进影院、剧院和音乐厅,观看电影、戏剧、话剧、音乐剧,或通过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来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地区或者一种艺术,甚至能够利用闲暇时间来培养、发展一项艺术爱好。电影、戏剧、话剧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不同的故事和文化,提高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博物馆和艺术展览能够向人们展示各种文化、历史和艺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了解不同的艺术派别,深化人们对美的认识、对艺术的喜爱,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有一些更具参与感的艺术娱乐活动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瑜伽等活动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展现创造力,提高审美和欣赏能力。艺术娱乐行业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避免了人的片面发展,以此超越异化、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达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综合发展平衡。此外,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参加志愿活动,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中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志愿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并且能够从整体社会层面上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力推动社会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优势不仅体现在国内,同样体现在国际上。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兼收并蓄等方针,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通,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上,要敢于和善于推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出去,从而推动中国文化整体走向世界,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学习、信仰。同时,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更好地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努力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号召力,真正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文化优势、文明优势、意识形态优势。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各个领域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精神文明能够持续与物质文明相协调、深度融合,并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在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我们要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做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相关工作,推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再上新台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总而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成果的坚持、继承、发展、创新,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思想成果和经验智慧,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乃至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中,文化建设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将体现出更加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文章来源:《思想战线THINKING2024年827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