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云: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当代中国的成就与经验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当代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当代中国历史,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
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一般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从低到高演进。走向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即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农业大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极大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一)成功地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对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来说,最大的痛苦是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而不是一般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推翻封建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而不是进行反对一般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曾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在中国,“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为和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在“五反”运动即将结束的时候,1952 年 6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决定(草稿)》上批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1953 年 2 月,毛泽东在视察安庆时指出:“要搞好革命的转变问题,假如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十项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七项八项,那么要不要等到把这十项任务都做完了,再去搞社会主义呢?不是的,只要基本条件成熟了,就可以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工作。我们是革命阶段论者,但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1956 年 2 月,《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指出,通过“三反”“五反”运动,“作为一个阶级来说,资产阶级已被工人群众和工人阶级所领导的国家的威力所压倒了”。这表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破除了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观念,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新路。他认为:“既然西方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场手工业阶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而依靠工场分工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则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的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进行农业合作化,也是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需要。1955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只有在农业彻底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逐步地巩固起来,才能够彻底地割断城市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联系,才能够彻底地把资产阶级孤立起来,才便于我们彻底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中国共产党根据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特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良好关系,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发挥先进资本家的作用,成功地实行了赎买政策,和平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此过程中,毛泽东非常注重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先进人士的带头作用。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先进的资本家,指出:“需要继续在资本家中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部分眼光远大的、愿意和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靠近的、先进的资本家,以便经过他们去说服大部分资本家”。同时,他还亲自带头做工作。在“五反”运动中,上海知名民族资本家荣毅仁的企业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对资本家进行分类排队时,上海对荣家企业的初步意见是定为基本守法户,此事转报给毛泽东。毛泽东说:“何必那么小气!再大方一点,划为完全守法户”。这个“标兵”一树,在上海以至全国各大城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55 年 10 月 27 日、29日,毛泽东先后两次约集工商界代表人物座谈,荣毅仁也参加了。毛泽东要求工商界的代表人物掌握自己的命运,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共同努力。他还提出要在整个工商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地做工作,慢慢地使我们的新制度往大家的脑筋里面钻进去一点,把不安的心理逐步减少,增加核心分子,扩大核心集团,让大家认识到新制度确实可行,确实有益”。对此,荣毅仁表示:“我们一定遵循毛主席的指示,要同广大工商业者密切联系,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走向共产主义”。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把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同对民族资产阶级团结、教育、改造结合起来,通过和平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的社会变革,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条件。据统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1956年工业总产值比1955 年增加 28.1%,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预定的 1957 年的水平。同时,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改造是根据当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进行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这既是历史的局限,也埋下了一些问题的根源。
(二)成功地在中国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一切只能在探索中进行。
1.改革开放前的探索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毛泽东有过诸多重要论述。早在1956年 4 月4日,毛泽东在最后一次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稿的会上便指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就开始考虑”。1958 年 5 月 8 日,毛泽东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强调:“马克思没有做过中国这样大的革命,我们的实践超过了马克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这种革命的实践,反映在意识形态上,这就是理论”。1961 年6 月 12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谁也没有干过,没有先学会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而后搞社会主义的。我们搞了十一年社会主义,现在要总结经验。我今天讲的就是总结经验,我下回还要讲。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1962 年 1 月 30 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家建设模式在一段时间成为中国的学习对象。1956 年的苏共二十大,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苏联模式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苏为鉴”,结合中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提出了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要防止执政的共产党变质,防止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要在大风大浪中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等战略思想。毛泽东在探索中认为苏联出现了修正主义,中国国内也可能出现修正主义。1966 年 12 月 26 日,他在谈话中说:“社会主义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苏联复辟了,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不行了。苏联的教训说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能不能保持住政权,能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是新的中心课题。问题出在党内,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阶级斗争没有完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同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在党内代理人的全面较量”。毛泽东曾同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打破等级制度和特权思想,避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铲除资产阶级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始终是毛泽东力图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动机。
改革开放前,中国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体上是在苏联模式下进行的, 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很大的盲目性,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需要在实践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需要解放思想,不能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和他国经验。正如 1963 年 5 月毛泽东在对中共中央给苏共中央复信稿的修改中所指出的:“如果不是自己能够思索、能够自己动脑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深知本国各阶级的准确动向,善于应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而只是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照抄外国经验,跟着外国某些人的指挥棒团团打转,那就是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样样都有,成为一个大杂烩,而单单没有马列主义原则性的党。”
2.改革开放后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全面反思苏联模式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必须从实践中去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此,邓小平有过深刻论述。1984年 5 月 20 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在谈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时指出:“关起门来无法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总要有优越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靠发展生产力。”6 月 21 日,他在会见缅甸副总理兼计划、财政部部长吴吞丁时指出:“我们讲的中国最大的变化还是国内政策。国内政策的立足点就是搞社会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应该是生产力发展比较快的制度。建国后,如果说我们有错误,最大的一条就是不重视发展生产,所以我们国家落后了”。1985年 9 月 14 日,邓小平会见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在谈到开放问题时说:“只有对内、对外开放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力量。我们过去多年搞的是苏联的方式,这是一种僵化的方式,实际上是把整个社会和人民的手脚都捆起来了”。23 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会上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在改革中, 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通过改革开放,走中国自己的道路。1989 年开始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道路的信心。同年 9 月 4 日,邓小平在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指出:“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避免,至于乱到什么程度,现在不好预料,还要很冷静地观察……帝国主义肯定想要社会主义国家变质。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不倒,苏联肯定要乱,而是中国的旗帜倒不倒。因此,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影响”。“总之,关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1991 年 10—12 月,江泽民先后主持召开 11 次座谈会讨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主要包括三个专题:第一,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第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座谈会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倾向性提法,为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中共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大旗,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顺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探索,创造性回答了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难题,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创造性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创了世界现代化新路;创造性回答了如何通过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破解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和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为人类探索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成功地在中国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包括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奇迹等。
1.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奇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家。经过30年建设,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道路的开辟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和制度条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长期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大国,这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共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仍然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特别是 2020 年以后,面临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成功统筹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经济比重进一步提升。中国彻底改变了整体落后的局面,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迈进。“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陷入社会不稳定状态,特别是战争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有效治理下,中华民族上下一心,虽然因为失误出现过社会的不稳定,但总体来看,整个社会一直处于和平稳定状态。对于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来说,这是很少见的。中共十八大以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更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受到了严重挑战。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保持历史定力,正稳步向前。
3.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奇迹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如何消除贫困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时至今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生产力水平已经很高,但是仍然没有消除贫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中共十八大以来,依靠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通过精准扶贫,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使近 1 亿人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状态,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人经过百年努力,成功在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千年小康梦想变为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规划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正带领 14 亿中国人民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202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 1.2 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
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在社会主义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更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1982 年 9 月,邓小平在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去四川访问途中谈道:“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可见,在坚持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方面,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恩格斯是一脉相承的。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13 年 1 月,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2018 年 12 月18 日,他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这些论述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坚持发展生产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1979 年 3 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2001 年 4 月,江泽民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指出:“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管我们建设和发展的政治方向、政治保障的,因此我们说它是立国之本。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好,那就会在政治方向、政治保障上出问题,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不能成功”。2008 年 12 月,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2018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也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体要做到: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邓小平也曾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够如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列宁说过:“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选择得正确,这种信心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忱,有了这样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热忱就能创造出奇迹来。”与此同时,要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列宁指出:“如果从实质上来观察问题,难道历史上有一种新生产方式是不经过许许多多的失败、错误和反复而一下子就确立起来的吗?”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也指出:“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要优胜得多。如果不优胜,旧制度就不会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需要高度重视发展公有制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列宁指出:“工人阶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进行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发展中自然产生的社会革命,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把它们变为公有制,组织由整个社会承担的社会主义的产品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1978 年10月, 邓小平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指出:“好的传统必须保留”,“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 那是不能动摇的”。
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改造世界离不开国家政权。列宁说过:“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指出:“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权力,就是这样的条件。不承认这一条真理,就不是共产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正式建立。正如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因而结束了长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 年 12 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也强调:“马克思说,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发现,他的理论最实质的一条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
3.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1998 年 12 月,江泽民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4.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949 年 9 月,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在“俄罗斯革命的思想推动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思想不是别的,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1984 年 6 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思想多样不是矛盾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
(三)坚持改革开放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必须创造性地探索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是创造性的尝试。“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早在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最后一次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稿的会上便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85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则用到自己的实际中去”。此后,他又在不同场合强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等等。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2018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四)坚持正确对待资本
新中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面临着如何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问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说明,正确对待资本,特别是私人资本,是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资本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资本具有逐利性,私有资本具有雇佣劳动性质。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是剩余价值的价值的特殊价值运动形式及社会属性的全过程,资本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认识资本的特点和行为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红绿灯’适用于道路上行驶的所有交通工具,对待资本也一样,各类资本都不能横冲直撞。要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要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资本活动要依法进行。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要抓紧完善,已有法律法规的要严格执法监管。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估计到私有资本对维护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作时,不能忘记自己的远大目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推动当代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取得更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 500 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中最光彩夺目的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已经写就了辉煌的一页。目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的成功经验为新发展阶段提供了借鉴。我们应该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是一项进步的事业。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920年初,有“中国知识界第一人”称号的梁启超在漫游欧洲一年之后回到中国,发表了《欧游心影录》。书中描述了他亲眼所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凄惨景象,慨言:“社会革命,恐怕是二十世纪惟一的特色,没有一国能免,不过争早晚罢了”。1922 年,年轻的张闻天生动地描述过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我们对于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情意上早感到不安,因不安也早产生了改造的决心。不过用什么方法来改造呢?应该改造成什么样呢?这些问题常常横在我胸前面一日不能去的。无抵抗主义呢?反抗主义呢?无政府主义呢?社会主义呢?如江河流水,不绝第引起我的烦闷。但永久不决定是不能生活的。那么,取其长,舍其短,自然不能不走社会主义一条路了,自今日起,我希望能够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像张闻天一样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进步事业。中国社会主义已经汇入世界社会主义大潮。世界社会主义已经走过500多年历史,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象征,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浩浩荡荡的力量。
推动当代中国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985 年 9 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等量劳动交换”,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列宁指出,这个原则“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力量取之不竭的泉源,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呈现。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中,要看到社会主义存在不足,需要完善,但不能仅仅看到弊端。列宁早就指出:“谁要是由于同新制度中的弊病作斗争而忘记了新制度的内容……那他简直就是不会思索”。毛泽东也曾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随着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必将越来越充分彰显,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
(作者简介:龚云,历史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