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树牢群众观点,凝聚磅礴力量
编者按: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大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尤其是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讲话精神进行深入剖析与系统阐述,以期有助于广大读者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百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一重要论述和政治要求,具有丰富的新时代内涵和深远的新时代意义。
一、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最大底气
《中国共产党章程》载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0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截至100年后的2021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超过9671万、基层党组织超过493万个,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过去100多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中,“人民”既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其一,“人民”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其二,“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改造主观世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三,“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由众多人组成的集合体。在新时代的视阈中,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阈中,“人民”是一个分量极重的词汇,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因此,我们要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
二、立命为生民,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根本使命、根本宗旨是高度统一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身份标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座右铭。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使命、宗旨和境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决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10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
围绕立场、使命、宗旨,首先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根本问题。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努力建设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心任务,强调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围绕立场、使命、宗旨,最重要的是衡量中国共产党的践行能力。时代是出卷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人是答卷人。100余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我们党向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党,必将赢得人民的信任。
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命运与共、行稳致远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形成了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伟大力量。
百年风华,人民史诗。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木船划出来的。我们依靠上下同心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依靠齐心协力打赢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正是因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我们党总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拥护、支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
面向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群众观点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法宝和生命线须臾不可舍弃。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把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只有如此,我们的党才能坚如磐石,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无往而不胜。
(作者: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