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陈志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改变了世界

发布时间:2022-05-18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中国发生了全方位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202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姜辉研究员的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出版,该书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视野宏阔、主题鲜明、逻辑严谨,是一部用通俗化的学术表达、大众化的理论语言,系统分析、精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界意义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精品力作。该书是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回望建党百年”专项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1.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该书坚持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以大历史观的视野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首先,该书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考量中国新时代与世界大变局相互交织激荡的局面,并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的辩证法,阐明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该书明确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在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格局和已有秩序”,“‘东升西降’是大变局的主要趋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就国内来说,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我国已经处于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以更高要求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国际来说,既要看到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从而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也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其次,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刻考察中国新时代与“大的历史时代”的内在联系,分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竞争演变的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该书认为,必须深刻把握时代本质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的联系和区别。一方面,时代本质没有变,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必胜信心;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拓展,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弄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当今时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特征新亮点。虽然“资强社弱”“西强东弱”的大的力量格局仍然持续,但“东升西降”“社升资降”成为明显趋势,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态势和竞争条件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低潮中的局部高潮,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最切实、最坚实、最可依托的“根据地”和“阵地”。

  最后,在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中,把握新时代成功的奥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新时代13个方面的巨大成就,深刻把握其成功经验对于统一思想、强化信心、开拓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该书认为,新时代的成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精髓要义,不断开拓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2.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而且也是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不仅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第一,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规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发展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而且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作出重要原创性贡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得到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誉。

  第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该书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引领旗帜,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从东欧剧变之后的总体低潮到逐渐走出低谷、走向振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极大地坚定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使世界上的共产党及各种进步力量受到鼓舞,“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第三,开辟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该书明确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重塑辉煌的主基调,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主旋律,是70多年来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以贯之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又博采其他文明和发展模式的优点,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新路。该书深刻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五大悖论:建设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悖论,解决了独立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民主的现代化国家,打破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悖论,坚持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统一,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社会的大团结大联合;建设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悖论,以文明平等超越文明霸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建设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悖论,以共建共治共享超越了西方社会治理只见物不见人、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美丽的现代化国家,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态悖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共建地球美好家园的生态理念超越了西方的生态殖民主义、生态帝国主义。

  该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全新的、异质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就新在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4亿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第四,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新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为解决全球面临的“四大赤字”,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该书深刻分析了“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鲜明对比的根本原因,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详细阐述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方面的巨大贡献,驳斥了西方国家加在中国身上的国强必霸逻辑。

  总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也是时代进步主要引领力量、世界大变局的主要推动力量、人类和平发展的主导力量、新型国际秩序的塑造力量、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力量。随着历史发展和时间推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重大意义会越来越清晰,贡献将越来越大,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这部精品力作给人们的最大启示。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