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须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经验、规律与启示
世界政治组织的发展史显示,一切政党都具有自己的组织纪律性,纪律是积沙成塔的内聚力与黏合剂,是确保组织团结、强大的驱动力。纪律强党就是把党组织作为一块整钢反复淬火锻造提纯的过程,过硬的纪律约束、严格的党纪党规是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纪律建设的经验与做法,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意在为千年伟业注入持久的助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一以贯之的经验与做法
在100年的时间中,中国共产党从50余名党员发展壮大为9500多万名党员,创造了世界政党史上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自身规模奇迹与人民拥戴奇迹,尽显伟大政党的独特魅力。这与党一贯的纪律建设关系极为密切,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般纪律建设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特殊纪律建设经验,是进一步提升党的约束力、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使命。
1.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统领纪律建设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攻克纪律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为抓手,突出每一个历史转折关头的主要矛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应对党的纪律建设的阶段性历史难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打江山”之后出现的以功臣自居、要地位和待遇的“坐江山”思想的抬头,党中央着手治理这种看不起群众、脱离群众、轻视党的组织和纪律的官僚主义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经济与外部环境的考验,少数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和糖衣炮弹的冲击下,理想信念动摇,纪律意识淡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增多,为了净化政治生态,党中央实施强化纪律约束,遏制不良之风蔓延的行动。新时期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建设,则是以政治纪律建设为抓手,然后兼顾其他纪律建设,因为政治纪律具有统领性。
第二,既坚持抓表象的、显性的治标工程,也注重从源头上实施正风肃纪的治本工程。一种违纪的“现象”背后有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的短板之“本”。实践表明,既要强调治违纪之标,更要突出治违纪之本,通过标本兼治减少违纪案例;既要运用暂时性的专项的纪律治理手段,又要强调综合运用制度化与常态化方法治理违纪违法;既要遵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肃贪必严的震慑力、敲打警示,又要突出建平台、扎“笼子”、防脱轨、治越轨的有效机制的约束力。此外,还要筑牢干部思想堤坝、提升拒腐防变的自律力,形成把关口、防溃堤、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算旧账”的系统化治理,实现由“不敢腐”向“不能腐”再向“不想腐”的升级,达成现象治理和本质治理统一的闭环管控。
2.始终遵循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人人平等的纪律关系
第一,人民的政党建立的是同志式的纪律关系。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本质上是以新的更易于为广大人民接受的平等关系、自由原则代替旧制度下的不平等、不自由,在新制度下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组织关系,确立平等的纪律要求,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列宁曾指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制度,人民自己的政权也赢得了平等的纪律关系,“农奴制的纪律”就是“棍棒”、资本家统治的时期的纪律就是“饥饿”,饥饿的工人被迫听从资本的召唤与剥削,以换取温饱和生命延续的机会,而自苏维埃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纪律就建立在崭新的基础上,“这种纪律就是信任工人和贫苦农民的组织性的纪律,是同志的纪律,是对人非常尊重的纪律,是在斗争中发挥独创性和主动性的纪律”。无产者基于对党组织的信任,让渡自己部分的选择、权力给有纪律的组织,组织以集体的理性代替个体的经常性的散漫与非理性,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强党前进的基本方向。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一方面是人民信任党而赋予党的管理权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项纪律对每个人的约束都是一样的,无差别的约束力弥合了旧王朝下那种庶民与天子的差距,每个人都是“党员”“同志”“人民的一员”,“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从而如滚雪球一样,在百年的历程中不断优化纪律强党与组织强党。
第二,改造无产阶级的纪律观必须从改造世界观开始。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纪律观、群众观、干群观。南宋诗人陈亮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中之所以感叹“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归根结底是因为“朱门酒肉臭”与“路有冻死骨”的悖论在那个时代无解。旧王朝的统治者眼中只有“达官显贵”的家利、帝王将相的私计,没有一统河山为“天下苍生计”的观念。认识不到历史的推动者、创造者的“人民主体性”,就做不到为人民服务。正确的无产阶级纪律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原则,必须建立在牢固正确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如果每个党员关心的都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门户的私利”,必然会侵蚀到党的纪律根基。
3.以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纪律建设、加固思想堤坝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面对民不聊生、国破山河碎的旧中国,力主在信仰真理中寻找出路,虽断头流血而万死不辞,光复中华要“以真理之权威,张言论之权威”,强调“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正是这种精神信念支撑着最初建党的革命者坚信“我不负此中国,中国即不负此河山”,怀揣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呼号着救“四万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觉醒呐喊,在筚路蓝缕中奠基立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伟力、共产主义信念的不竭动力。毛泽东强调:“共产主义在中国意味着民族解放运动、自由和民族主权”。理想信念能够鼓舞人们前进,越是坚定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纲领,行动就越有力,“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
邓小平指出,“四有”“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主张“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江泽民进一步重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强调“这个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主张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胡锦涛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全党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强调全党要学习为了实现伟大理想而殚精竭虑、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先辈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奋力书写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新诗篇,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用信念铸就坚强。
4.始终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纪律建设的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与鲜明的批判性,激励着理论家以发展的视野看待未来,不拘泥于刻板的结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中国理论家与政治家,同样主张“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纪律强党的探索中,也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打上中国的烙印、时代的烙印、中华文明的烙印,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代替“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以“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矫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民主、平等又集中的原则”化解“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难题,以廉洁鄙视谋私,以艰苦奋斗救治享乐主义。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纪律强党思想的继承,也是党中央在复杂多变的具体实际中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今天,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纪律建设环境相比,无论是组织的规模、面对的发展困境、科技迭代的程度,还是国际环境、媒体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中央根据需要适时提出新的纪律强党要求,如不容许组织党内的秘密集团,按规定向党组织请示报告重大事项,保持“亲”“清”的政商关系,“禁止领导干部家属经商,禁止党员领导干部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不准党员干部违反规定买卖股票、必须配合巡视巡察工作、不参加迷信活动、不包庇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等事项,不容许因公出差报销顺道旅游产生的相关费用等。
5.始终注重与时俱进推进肃纪的体系化建设
第一,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是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社会主义法治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更好完成革命目标与执政使命使然。党内法规是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向刚性的法律规定延伸的结果,主要由党章、准则、条例以及规则、规定、办法与细则构成。1921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了党的宗旨、奋斗目标、纪律以及入党程序等,自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党、制度立党和制度管党的序幕。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从此《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有了“党内宪法”“根本大法”之称,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的三大、四大、五大通过的党章,使得管党治党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为从严治党逐步确立起坚强的组织保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90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内法规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2004年5月14日,江泽民指出,在解决新问题的实践和探索中“要遵守党章、党内法规和国家宪法、法律,坚持有利于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此后,胡锦涛又进一步强调“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重点解决好“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在一百年的强党之路上,无数鲜活的案例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破法”无不从“破纪”开始,监督之后必须有执纪和问责来托底,必须在法治逻辑的框架内以更严厉的执纪来净化党的队伍。
第二,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执纪的权威性来自公正,“打铁的人”必须首先是硬度极高的“铁打的人”,纪检干部的高素质决定着纪检工作的高效和优质,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专门机关和队伍,是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职责的迫切需要。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拒腐防变和坚持“两个务必”的方针,规定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等纪律。1951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三反”运动,1952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1952年党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随后又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运动,以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1960年11月,党中央着手整治“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1963年5月,周恩来提出了领导干部要把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的著名纪律强党论断。事实表明,对监督者监督不到位就会有“灯下黑”的事情发生,必须解决好“谁来监督纪委”的难题,必须造就一批知敬畏、有底线、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使之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敢于动真格、硬碰硬,敢挖“雷区”,不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将纪律“笼子”越扎越紧,确保纪律的压力无处不在,纪律的刚性无时不有,营造严以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与廉洁用权的良好纪律生态。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出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党的纪律建设的诸多伟大创举与看得见摸得着的正风肃纪的成效。党中央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任务,把纪律建设提升到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总布局的高度,采取一系列纪律建设创新举措,着力扭转党的纪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要求严格但执行乏力的状况,实施了监督、执纪与问责的系统性创新,以制度化的纪律建设支撑起从严治党的穹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1.顶层设计与细节完善同步推进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纪律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也是强化执纪、统筹全面从严治党、促成党纪和国法相衔接配套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增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内容,这是指导思想上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丰富的纪律建设和规矩建设的伟大创见,明确反对搞山头主义、反对妄议中央、反对阳奉阴违、反对搞政治权谋,反对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反对两面派、做两面人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行为,这些是搞好新时代纪律建设的根本遵循。
第二,既注重抓纪律建设的“国之大者”,也努力填补纪律盲区和漏洞。纪律建设工作必须聚焦全局、体系和“靶心”,新时代的纪律建设既坚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与生活纪律建设的系统化整体推进,又强调要抓住在时代发展中的突出纪律难题,实现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相互配合,弃旧规则、立明规则、破潜规则齐头并进。2012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2019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修订了此条例,为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供了基础性制度规范。中共中央于2015年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配套制定或修订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2016年密集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并逐步形成“两个为主”,落实“两个责任”的纪律监督良性发展局面,“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和“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注重发挥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能定位更加明确、职责权力更加清晰、制度体系更加规范。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在具体的执行环节不断查漏补缺,化解牛栏关猫的困境,既要关注“绝大多数”,又要管住“关键少数”,这是对全党负责的科学方法。
2.牢牢抓住纪律建设这项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
第一,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建设是积基垒石的基础性工程,没有休止符,伴随党的建设全过程。无数事实表明:“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明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关键,政党必须依靠规矩来维护执政地位。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规定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党中央既要不断严明成文的纪律,确立高标准,又要严明未明文规定但必须遵守的规矩,划出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要求,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推进纪律建设,仅仅靠党员个人慎独、自我觉悟远远不够,必须实施刚性的纪律约束、强制推动。纪律可以强化核心力量,一个没有严密组织、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队伍是难成大事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不能“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些干部目无组织,不请示不汇报,“有事要找他,众里寻他千百度,颇费周折”。只有夯实纪律建设基础、打牢执政根基,方能彰显领导核心的应有地位。
第二,抓紧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个核心任务。党中央以纪律为抓手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不怕得罪千百个腐败分子,始终坚守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体系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纪律建设强化执纪效能;以反腐的决心取信于民,让党和人民放心。近年来,党中央不断以壮士断腕的气魄震慑于官、以自我革命的胆略向内发力、以带电高压线营造严厉执纪氛围,在控制增量的基础上一体化推进反腐工程,风清气朗的良性政治生态日渐形成,正在巩固反腐的压倒性态势,更加坚定夺取压倒性胜利的信心决心。
3.以政治纪律和党内法规构筑纪律强党的政法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管党、治党、壮大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政治纪律挺在前面。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党内法规,既是成熟的政党政治的标配,也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标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复杂性、伟大事业的艰巨性、伟大梦想成真的阻碍,都对新时期的政治纪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政治纪律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全党同志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与政治行动,妄议中央、结党营私、官商勾结,热衷于“铁杆朋友”“圈子文化”,搞政治阴谋活动、“封妻荫子”等行为是政治纪律的天敌。
纪律强党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服从服务于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政治纪律建设的基本功能定位与价值体现,在体系化、谱系化的纪律强党架构中,政治纪律与党内法规是两根主梁,能否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组织统一与行动一致,关键看政治纪律建设效果与党内法规的震慑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两个维护”重在用行动去“维护”,对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零容忍、对政治野心膨胀搞破坏分裂党的政治勾当不姑息、对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独立王国”的行为坚决查处,确保广大干部在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衔接的配套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用好以党内法规解决问题这一制度利器。2012年5月正式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前文提到的“暂行”条例同时废止。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将“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对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和管理,要“在内容上系统起来,在措施上完善起来,在环节上衔接起来,做到不漏人、不缺项、不掉链”。同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再次强调:“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实现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和谐一致,既有具体实施细则、明确的约束性、规定的可操作性,又兼顾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的系统性。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8月30日,中央又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使得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无死角的制度监督体系正在形成。实践证明,只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制定并有效落实党内法规的相关条例、准则、规定、办法、规则和细则,就必然能大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创新常态化、分领域、系统化的巡视制度,并不断加强派驻机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严治党任务艰巨紧迫,一些党内同志对违纪的危害性认识尚不够全面,不少同志主观认为“水至清则无鱼”“违纪只是小节”,对党的纪律政策阳奉阴违,有的地区一些基层组织纪律建设几乎瘫痪停摆,有的同志为了明哲保身,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面对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易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极端化局面。面对违纪审查,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就会暗潮涌动,有的地方不查则已,“一查就是窝案串案”,极大影响纪律执行和党的形象,造成人才夭折和国家经济损失。巡视制度与派驻机构的设立,能及时发现、处理、拯救丧失党性、纪律观念差的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项之间统筹衔接与贯通协调的作用越发明显,这与巡视制度与派驻机构的不断完善有紧密关系。
5.以刚性执纪的高压态势推进反腐肃贪
第一,善于下先手棋、治未病。关口前移的监督与伸手必被捉的严格执纪,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标本兼治之策。古人讲“上医治未病”“禁于未然之前”,在苗头初现的第一时间警示干部、最大限度挽救干部,力争在“廉洁政治”的大地上尽量少一些“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予其惩而毖后患”,很多案例说明,“组织纪律松弛已经成为党的一大忧患”,监督执纪是一个维护政治生态全局、确保整个“森林”勃勃生机的系统工程,既要拔“烂树”,治“病树”,还要扶“歪树”,更要护“小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同步实施严管与厚爱、激励加约束等手段,在两手抓的综合平衡中不断营造出党员干部自我纠错、自我慎独的良好氛围。
第二,采用“点穴”式精准反腐肃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监督执纪的重视前所未有,高效运用纪与法“两把尺子”,用铁的纪律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以惩治极少数来教育大多数。实践表明,“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相反会越来越严厉,对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整治已经日常化,不断清除纪检监察机关的私存线索、跑风漏气、以案谋私的“害群之马”,正在逐步实现事实证据准确化、量纪量法标准化、执纪监督靶向化、手段“点穴”精准化、手续程序依纪合规化、打听干预案情报告备案制度化、监督执纪智能化,确保执纪与执法同向发力、精准发力,不断创新“杀回马枪式的巡视”、不打招呼直抵现场的巡查等好办法,不断推进巡察下沉、开设“谈纪说法”大讲堂、有效避免人情干扰、防止产生歇一歇的松懈,防止出现执纪“疲劳综合征”,让“提提领子、扯扯袖子”常态化、“红红脸儿、出点汗儿”经常化。充分发挥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期实现严管的纪法约束、厚爱的批评教育与温暖的组织关怀相统一,营造出执纪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纪律建设的基本规律
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纪律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比较中外政党纪律建设的成效,反思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的创新创造,党的纪律建设有规可循,“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规律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厘清经验做法与党的强大、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经验层面升华为规律性、原则性与原理性表达,能更好推进纪律建设的制度定型化。
1.没有严格纪律的党必然会分崩离析
纪律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属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指出的:“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与纪律学说始终强调“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马克思在1859年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苏维埃俄国走向胜利的关键就是“依靠工人的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毛泽东同志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要求既是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物质条件使然,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的必然要求。在帝国主义的铁蹄和“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要完成“镇压剥削者”、把剥削阶级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使命,“一个以铁的纪律武装起来的党”至关重要,这既是保存有生力量的需求,也是团结一致顽强斗争的需要。离开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对党的无限忠诚,就不能战胜无产阶级的共同宿敌,就无法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此后无产阶级政党成长发展所倚重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基础。纪律要求具有绝对性和彻底性,全体党员必须无例外和无条件地遵守。
2.离开党中央的权威中国共产党就一事无成
历史已经得出结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方面放松警惕、降低要求往往遗祸无穷,必须始终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纪律强党的核心内容。在1938年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鉴于张国焘打出分裂党的伪中央招牌、严重地破坏纪律的行为,毛泽东重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纪律原则,并强调四项原则对全党具有根本性意义。毛泽东严肃指出:“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则进一步规定:“不能容许有破坏党纪、向党闹独立性、小组织活动及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明确规定:“在党内不容许有违反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行为,不容许有分裂党、进行小组织活动、向党闹独立性、把个人放在党的集体之上的行为。”离开坚强团结、意志统一与行动一致,中国共产党就会成为无纪律的松散组织,没有铁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组织,党领导国家和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在拥有14亿多人口和56个民族的大国长期执政,如果不把9500多万名党员管理好,没有严明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
3.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恒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苏联共产党因为最终成为特权阶级的代表而亡党,西方很多短命的资本主义政党潮起潮落、灰飞烟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百年纪律强党的历史就是确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一个世纪的攻坚克难中,“人民的诉求”就是具体的“国之大者”,人民最向往的内容就是国家的中心任务,纪律建设也必然要聚焦于人民的“急难愁盼”,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为人民谋利是纪律强党的刚性约束,共产党的先锋队的觉悟、自我牺牲的精神、奉献人民事业的气概,常常体现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为经济建设服务、维护团结统一、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挺在抗疫抗灾前线、联系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具体事务中。党在不同时期加强纪律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就是向人民需求点发力,永远追求人民的普遍利益,绝不容许党有人民利益之外的特殊利益,绝不能让市场经济原则渗透到党内,绝不能让资本左右党的喉舌,绝不容许存在干扰政治决策的利益集团。
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启示
新形势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是党自身建设与应对“两个大局”的紧迫需要,必须用好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的宝贵经验与规律总结,全面系统推进党的纪律建设,让信念“生根”、党章“显威”、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教化“常在”。
1.必须在伟大新征程上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在新征程上,既要坚持以物质手段维持纪律建设的正常运转,从整体上提升全体国民的待遇,富足衣食、充实仓廪,又要坚持精神上的持续的信念信仰教育教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没有这两样,党员干部就会背离党的立场宗旨、走偏走邪、思想污化、方向迷失。在百年奋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迷茫、三观不正、怀疑共产主义行为的批评与斗争既坚决又彻底,从建党之日起,就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倾力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根基,确保广大党员心中有信仰、理想有分量、行动有方向、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批判一些同志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把共产主义看作“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强调全党必须从“安身立命的根本”“政治灵魂”“精神支柱”的高度看待理想信念,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管好三观总开关、维护公平正义、保持廉洁品格,在风吹雨打、千难万险中铸就始终不渝、百折不挠的信念,既要防止精神上“缺钙”,又要积极“补钙”,为信仰固基,给思想掌舵,倡导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坚持用理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2.必须在全党进一步“觉醒党章意识”
党章是根本大法,规定着政党的根本性质、主要原则、基本特征、核心主张,是共产党人的生命与灵魂,维护党章权威是纪律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觉醒全体党员的党章意识,将党章这个“总规矩”的权威凸显出来,以党章约束管理党员,党员必须履行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两个基本要求,体现党章的刚性、铁规的硬性、党纪的威信。学党章,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党员必须经常性强化党性锻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不断增强宗旨与服务意识、执政与大局意识,以党章凝聚起众志成城的意志,铸就永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以持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塑造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断巩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铸牢共同理想和党性支柱、厚植严守政治纪律的思想根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与政治执行力。
3.必须筑牢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群众路线是贯穿纪律建设始终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路线。党因人民而诞生,党的纪律建设也必将为人民多得实惠而走向与自己终极使命的自洽。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要求共产党员看问题、搞研究、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夯实群众基础、涵养鱼水情谊、建构官民和谐,是筑牢血肉联系的基本纪律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通过自我加码、自我限制、自我立规的纪律约束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的建党原则。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决定党必须以严格的纪律来扩大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与战斗力,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既是党作为先锋队的使命使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秉承的政治价值原则,以遵守纪律约束、尊重纪律权威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随着时代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纪律强党的内涵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应不断净化队伍,“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清除出党,将入党宣誓、任职宣誓制度化,使纪律强党不断生活化、规矩化、长效化。
4.必须继续深入推进“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败斗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绝不能有歇一歇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不仅要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还要持续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化建设,持续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制定明晰的权力清单,把权力关进更严格的制度的笼子里。
5.必须以经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党性教育持续赋能纪律建设
百年党史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发展史,筑牢遵守纪律的思想基础离不开持续的规模化、专业化的教育,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锻造最强堡垒型、忠诚型、学习型党组织,用制度化的学习模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党的四大明确提出了“设立党校,系统地教育党员”的要求,革命的部队也因地制宜地以喜闻乐见的说唱、标语、板报、歌曲等方式开展纪律教育,毛泽东在全党开展“三反运动”、在全党全军开展的整风运动更是纪律教育的经典范本。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一条全党全国的经常性学习模式与中央领导层的定期“学习制度”。截至2021年10月19日,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34次集体学习。党中央以上率下,以学习制度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实现学、思、信、行的统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并不断通过党内教育影响全社会,涵养共产主义的情操、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从一百年纪律强党的历史中,总结纪律强党的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匡正纪律约束的边界、汲取开拓前进的勇气,进一步营造全党懂法纪、明规矩、存戒惧的良好纪律氛围,为开启新的百年征程擘画好纪律强党的新蓝图。
(作者简介:刘须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