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林建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建设的逻辑机理和宝贵经验

发布时间:2021-11-17
字体: 打印
分享:

  从1921年到2021年,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刻度,更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辉煌历程的标尺。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的意蕴,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凝练和概括。但是,这一百年作为我们党在理论建设中立党兴党强党的一百年,则是我们必须浓墨重彩书写的内容。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其根本旨归就是为人类求解放。这个理论扎根中华大地,取得的创新成果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曾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实际上就是通过党的理论建设,在思想上武装全党、壮大党的队伍。“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百年理论建设中,我们党一路走来,不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铸就了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种“大的样子”。百年理论建设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下一个一百年的永恒财富。

理论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意义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是1847年6月2日创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国共产党的先驱。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纪念日,6月2日则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共同的纪念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根据唯物史观,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们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撰写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但是,“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关于“主义”的作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关于“理论”的作用,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炮声,给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就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武装人民群众。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产主义者同盟的创立开启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开启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建党、取得政权、开展建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精彩演绎的三部曲。

  建党包括党的建设,取得政权之后还要进一步巩固政权。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所有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为了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圆梦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党的理论建设包括理论传承、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理论武装。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既提出了“建设这样一个党”的问题,也回答了“怎样建设我们的党”的问题,同时凸显了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曾引用《庄子》中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二十四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但“还要再前进,要再长大一点”。这既是对党走过的道路的总结,也是对党的未来发展的期许。

  历史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顿。新时代新实践,新任务新要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政治宣言,旨在“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一百年来,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的壮大,究其原因有千条万条,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被历史一再证明了的并将继续得到证明的真理。

党的理论建设的丰富内容和逻辑机理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建设,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机理,其主题主线就是理论传承、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和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却历经20世纪、21世纪传遍全世界,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思想武器和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自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以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与开放性等独特品格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尤为光彩夺目。这一理论不是在书斋里闭门造车的产物,更不是为了束之高阁的,而是为了在实际运动中应用的。这一理论是在为人类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中不断发展的。

  一百年前,近代中国的境况是列强肆无忌惮入侵、民族在危亡旦夕之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必然面对和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在那个“伟大觉醒”年代,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二三百个政党,但是,惟有中国共产党真正体悟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俄国的生动实践、光辉范例和真正伟力,惟有中国共产党真正汲取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甘甜味道、丰厚滋养和前进动力。马克思主义从万里之遥的欧洲、从近在咫尺的日本、特别是从十月革命的故乡来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对话和对接,并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队伍里,毛泽东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在谈到信仰的选择和确立时,毛泽东曾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用28年时间,取得了革命的基本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用70多年时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用40多年时间使中国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更深刻改变了中国,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在中国大地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首要的、也是根本的就是要服中国的水土。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和精髓,就是在“结合”中“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逻辑就是这样生成并发挥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它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它的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的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辩证法,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实事求是”以全新内涵,从而使其具有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时曾作出概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阐发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比如关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关于阶级、阶级斗争、阶级分析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学说和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原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共产主义的社会的原理等等。”这些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初、最集中也是最重要的阐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原理意义的思想进行了概括,诸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等。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坚持与高举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并不是拘泥于教条上、停留在本本上,而且要善于“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

  做好“结合”的文章,必须真正读懂中国,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做好“结合”的文章,既要反对经验主义,也要反对教条主义,正确的做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这个“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所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时期,也不同于列宁时期,而是有着自己的特色。由此,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篇章中得到永恒,马克思主义的光芒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中照亮中国的前程和未来、照亮人类的前程和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还有一个理论武装群众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为人类求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了大众化,才能发挥其与生俱来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传播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就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而是要致力于使其大众化、通俗化。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始终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从未动摇以之武装全党全国人民的决心,从未放弃使之大众化通俗化的努力。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这一科学理论具有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因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其思想的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深层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党历经磨难而屡创奇迹的主要经验。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理论建设的基本观点,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的实践探索。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致力于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实践行动;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三是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在批判和清除错误思想理论的同时,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特别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水平。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和发扬了这些好传统,形成了理论传承、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理论武装、理论建党、理论强党新优势。

  始终坚持把党的理论建设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路径,并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所有这一切都建基于并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指导必要、重要且紧要,理论强党意新、意深且意远。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旗帜。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能够预测和难以预测的艰难险阻、完成近代以来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根本不会和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新的征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新的理论遵循。

  始终坚持把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作为党的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信仰信念信心是理论建设、理论强党的内在诉求,理论建设、理论强党是牢固树立信仰信念信心的思想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贫的延安为何如此令人神往?信念使然。艰难岁月,人们为何如此斗志昂扬?文化使然。星罗棋布的根据地,为何无人拥兵自重、“割地称王”?信念和共同思想使然。仅从成员和组织的关系来看,“信念”的影响力在于维系二者的关系,“文化”的影响力在于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思想”的影响力则在于排斥对手组织对自己组织成员的吸引力。延安的“信念”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年代激发了人们救国救民的强烈诉求。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构筑起的精神穹宇。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源所在。

  始终坚持把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作为党的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我们党始终注重以求实求是精神洞察历史大势、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持久作战的战略,还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历史进程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与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与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与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不仅具有担当的铁肩膀,更具有成事的真本领,不断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始终坚持理论武装、深化学习教育与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相结合,不断开辟党的理论建设新局面。思想理论是灵魂。注重理论武装是党的理论建设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理论建设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渠道,发扬斗争精神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提高斗争艺术和斗争水平,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错误理论、错误思潮进行理性分析和批判,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在多元、多样、多变中立主导、把方向,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因为,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做到思想的统一和团结,在任何时候都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的首要原因和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政策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涵养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样是党的理论建设的基本功、必修课。

  思想新则党新,理论强则党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从讲政治的高度致力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立心铸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这是百年大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精神所在和力量源泉,也是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的基本逻辑和真正密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2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