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陈志刚:从制度上构筑多层次的“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1-01-29
字体: 打印
分享:

 

核心提示: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需要筑牢党的同心圆。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党内党外、举国上下、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网上网下同心同德。筑牢党的同心圆,其前提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核心在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基础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之巨前所未有。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是国际竞争的根本,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长效机制。必须以巨大的战略定力和创新毅力,从制度上构筑多层次的同心圆,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各方面齐心协力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当代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自己狭隘的私人利益,所以在当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政治力量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凝聚社会各阶层纷繁复杂的利益。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结束了被外族欺凌的历史,中国人民翻身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转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是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是构筑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的同心圆的坚实基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切实贯彻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保证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弊端,也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还避免了囿于狭隘的党派、阶级、区域和集团利益进行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体现了协商民主的优势,能够促进社会各界的大团结大联合。实践证明,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取得了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成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必须完善党领导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群团组织等各个单位组织的制度,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决策机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总揽而不包揽,协调各方而不替代,切实贯彻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职责,把党的领导落实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能够在各个部门得到贯彻。完善党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努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确保党和国家机构优化协同高效。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全国的思想政治行动上下同心同向同行

构筑同心圆,必须确保全党全国上下同心。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统一。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无产阶级政党组建初期,马克思就强调权威和纪律的重要性,严厉批判巴枯宁等人从自由主义出发,鼓吹“支部自治、各自治小组的自由联合、反权威主义、无政府状态”这些“动听的词句”。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沉痛教训时也强调:“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而没有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要进行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的!”列宁也指出,“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和非常重要的任务”,以确保“党的政治行动必须一致”。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对于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凝聚强大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严密的组织纪律,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党始终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坚持“四个服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最重要的就在于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党中央必须有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191.4万党员,有着468.1万党组织的大党,要管好治好,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上下就会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领导力。只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才能确保全党全国上下同心同向同行,战胜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共中央政治局要率先垂范,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向总书记述职制度。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确保中央对重大决策定于一尊的权威和令行禁止、畅通无阻。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革命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中,总结中国历史“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现象,提出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明确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本来,才有未来。只有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永不变质、永不褪色,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成牢固的同心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必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使党员干部恪守党的性质宗旨不变质,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奋斗目标不自满,弘扬革命精神不懈怠,从而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不断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首先,要建立学习贯彻维护党章的巩固制度。“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员干部必须在深入学习党章的过程中,经常与党章对标对表,强化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宗旨意识、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章程。

其次,要坚持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只有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才能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才能正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坚定“四个自信”。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逆风逆水时不退缩不动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后,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掌握其精髓要义,推动全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了新时代国内国际的新情况新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确保党心民心永结同心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只有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才能密切党群关系,确保党心民心永结同心,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首先,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切实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政治上,要深入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实现广泛的、多层次的人民民主。在经济上,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此外,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其次,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过程。积极开拓多层次的政治参与渠道,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再次,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行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要把联系服务群众与经常性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教育引导群众、组织凝聚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最后,完善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坚持公权姓公、秉公用权,反对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特权现象。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充分发挥其他监督机制的作用,强化监督合力,切实保证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覆盖。另外,还要坚决查处一切与党离心离德的贪污腐败分子。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避免西化、分化、分裂,确保网上网下风清气正、同心同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西方国家借中国改革开放之机,通过各种途径不断鼓吹新自由主义观念,鼓吹“普世价值”、三权分立,妄图以意识形态领域为突破口,西化、分化中国。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一些人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明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构建党的同心圆,巩固全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教训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绝对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积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征信体系,体现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共识,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必须加强网络治理,依法治理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必须依法坚决制止和打击一切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的行为,确保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网上网下万众一心。

总的来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需要筑牢党的同心圆。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党内党外、举国上下、政府各部、社会各界、网上网下同心同德。筑牢党的同心圆,其前提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核心在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基础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践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创新也永无止境,党的同心圆制度安排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导)

来源:《人民论坛》2021年第2

网络编辑: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