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潘金娥:越南经济革新的历程及理论探索

发布时间:2020-10-14
字体: 打印
分享: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成效令人瞩目,尤其是经济领域的革新更为突出。越南经济革新的成就,既包括了实践成果,也有理论创新,即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越南经济革新实践进程

 

  1986年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大会被认为是越南革新事业进程正式启动的标志。30多年来,越南的革新从经济领域开始,之后遍及政治、文化、外交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经济革新从农业实行承包制开始,之后在工业领域实行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革,接着对金融和银行业、服务业进行改革。目前,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改革都处于深化时期。

   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来考察,越南经济革新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2006年,革新的重点是练就内功,即侧重于理顺国内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内在关系,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第二阶段从2006年至2019年,侧重点为融入国际2006年越共十大召开,同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的路线指引下,越南经济革新进入了全面融入国际阶段,其特点是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注重与国际接轨,发展外向型经济。至2019年,越南与世界各国签订了10多个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其中《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安排》(EVFTA)被认为是高规格的自贸安排。目前,外资和外贸对越南经济的影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外贸依存度(外贸占GDP比重)达到了200%2018年,越南外商投资企业聘用超200万雇员,外资占越南投资总额的25%,超过70%的出口额和50%的工业产值由外资企业创造。越南已经成为严重依赖外资和外贸的外向型经济体。第三阶段从2019年起开始预热,预计将从2021年召开的越共十三大正式起航。过去两年来,工业4.0概念引起越南全国上下热议,政府制定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是抓住工业4.0时代带来的机遇,集中精力发展以人工智能(AI)、5G和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科技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向更高维度的升级。

   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赶超是越南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越南政府为越共十三大准备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了越南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到2030年(即越共成立100周年)成为一个面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到2045年(即越南共产党执政100周年)成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现代化发达国家。可以预见,今后10—25年,越南经济革新的重点将是发展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赶超目标。

   从经济革新的实践成果来看,革新前越南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6年的人均GDP不足100美元,2019年,越南人均GDP达到了2800美元(数据来源:越南国家统计局),贫困家庭比例降至1.45%,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定为减贫成就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指数(HDI)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越南经济革新的思维转变与理论探索

   越南经济革新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就,有赖于思想的解放和理论的引领。

   在实行革新前,越南效仿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实行了超越实际发展阶段的极端冒进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经济社会陷入危机。在1986年举行的越共六大上,越共中央以直面事实”“认清事实的态度,提出要对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重新学习和认识。越南理论家从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观点中得到启示,提出越南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始阶段。这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越共六大政治报告指出:“在我国,多种经济成分还需要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我国从小生产发展为大生产的过程,是从带有很多自给自足的性质的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的过程”。在这里,越南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到了“商品经济”的概念,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越共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方面全面巩固包括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内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目的是使这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支配作用;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措施,在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密切联系和指导下,尽其他各种经济成分之所能。”可见,越共六大已承认多种经济成分,但强调国营经济的支配地位,以引导其他经济成分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越共六大还提出,要“巩固集体经济”,私人和个体经济属于“小商品生产经济”的范畴,要引导其向集体经济发展并仅限于流通领域,同时还提出要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越共在19893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发展有多种经济成分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并且认为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具有长远意义,是从落后的小生产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必然经过的阶段。六届六中全会后,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价格”“市场”“盈亏等概念陆续被提出来,并且逐步被人们所熟悉。

   在1991年召开的越共七大上,经济革新的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七大政治报告提出:初步形成了有国家管理的、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每个人都能够按照法律自由经营,各种所有制形式相互交叉,形成多种经营主体;各种所有制成分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权利,自主经营和合作;在分配方面,主要按劳动成果和经济效益分配。越共七大还承认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并支持国家经济成分与国内外经济成分进行合作经营,推动形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经济革新的社会主义性质,越共七大还提出国家按照社会主义定向管理经济”。

   革新10年后,越共八大确定长期坚持实行发展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同时强调在发展多种成分的经济中要把握社会主义定向,提出国有经济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与合作经济一起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个体经济、小业主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相当的比重,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各种形式普遍存在

   在2001年召开的越共九大上,越共对过渡时期理论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越南虽然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但应该接受和继承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但不让其占有统治地位。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类文明成果,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以采用,形成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商品经济,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至此,越南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并明确这是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体经济模式

   在这一时期,越南存在6种形式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和小业主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外国投资经济。其中,国有经济是国家定向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而国有企业发挥关键作用,率先应用先进科技,在效率、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以及遵守国家法律方面发挥模范作用。

   越共十大继续强调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提出“在市场经济中,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国家的管理作用和效力;同时发展并有效管理各类市场,保证它们能够良性竞争;大力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发展各种类型的生产经营组织”。关于所有制,越共十大提出: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交叉形成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强调“各种依法活动的所有制成分都是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法律上平等并长期发展,进行良性合作与竞争。其中: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是国家定向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物质力量,为推动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私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越共十大提高了私人经济的地位,将其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动力。而在所有制问题上,越共十大还修改了越共七大所概括的越南社会主义6个基本特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七大概括的6个特征为:人民当家作主;有以现代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有先进的色彩浓厚的民族文化;人们从压迫、剥削和不公中解放出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享有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享有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十大报告把“有以现代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修改为“有以现代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也就是说,把“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从越南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中去掉,而强调生产关系“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对于这一点,目前越南理论界至今还存在意见分歧,但越共十一大修改党纲时以表决投票方式通过了这一重要变化,即不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越南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20083月,越共十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并通过了《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决议》。决议提出: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高度发展,但是它本身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把市场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现代市场经济是建设社会职能的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的手段。至此,越南将市场经济与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初步形成了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理论。  

以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11年召开的越共十一大完善了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内涵。大会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由国家管理的、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商品经济体制,它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行,又受到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的指导和支配。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机制是:保证社会主义法权国家通过法律、机制、政策、战略、规划、计划以及其他经济资源来对经济实行管理和调控。至此,越共将建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建设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目标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加强党和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另一方面强调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管理经济,即按照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制度要求来进行管理。

  关于所有制问题,越共十一大提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集体经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私人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外资经济受到鼓励和发展。保证所有生产资料都有主人,所有经济单位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有自主权,自负盈亏。”十一大报告和纲领编撰小组常务副组长阮文邓在谈到十一大的创新点和重要内容时指出:“十一大关于建设和完善生产关系的重要主张和政策强调,在各种混合所有制形式中,要以股份制企业为主并鼓励它们发展,目的是使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得到推广,进而推动生产经营和所有制的社会化。”可见,越共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规定性的认识,已经从“公有制”转变为“社会化”。在这一指导思想引领下,越南掀起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或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比重越来越低。初步统计,当前越南国有企业占GDP比重为20%左右,目标是降低到10%左右。

   2016年召开的越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提出,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越南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报告对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概括,提出: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完全和同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经济体制,同时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与国家的每个发展阶段相符合;它是现代的、在融入国际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管理下、由越南共产党领导,旨在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具有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的进步的生产关系;有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其中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私人经济是国有经济的重要动力;各种经济成分的主体是平等的,按照法律进行合作和竞争;市场在有效调配资源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是解放生产力的主要动力;国家资源要根据战略、规划和计划并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分配。国家发挥定向、建设和完善经济体制的作用,创造平等、透明和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使用国家资源、各种政策工具来定向调节经济,推动生产经营,同时保护环境;在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项政策中,都要落实社会进步和公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20176月越共十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越南战略任务之一,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完善、有效运行的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

   此外,革新以来越南共产党对于分配制度的认识也随着对经济改革的推进而有所改变。从革新之初只有按劳分配一种分配方式,转变为目前的“按劳分配为主,同时按劳动效率并根据市场要素贡献率分配,同时还通过福利系统进行分配”的多元化分配方式,并强调分配中要注意社会公平。  

 

   越南实行经济革新3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就,并且形成了关于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和制度框架。

   与此同时,越南经济革新当前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河内和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虽然越南政府提出了宏大的蓝图,但有些目标难以实现。例如,有数据表明,在运用数字技术和创新能力上,目前有76%的越南企业尚未开始数字化,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因此,越南能否抓住工业革命4.0的机遇还是个问题。尤其是经济过度依赖外部而带来的风险系数极高,例如参加《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但要求全面地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工会制度、国有企业、自由结社等方面都有要求,这必将削弱国家的控制力,对越南今后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将可能带来冲击。越南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关键是能否克服上述提到的各种问题。  尽管中越两国的经济改革具有很多相似性,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一定差异。其中,越南基于本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认识,确定了本国建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的发展阶段定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外,越南对于其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与我国也不尽相同。显然,中越两国对当前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有所不同,因而政策措施和目标也有所差异。实践中,中越两国可以相互借鉴,以拓展和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越南共产党.革新与融入时期党的大会文件(第六、七、八、九、十、十一次大会)[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13.

[2][]苏辉若,黄志宝等主编.1986年以来党的理论思维革新过程[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9.

  [3][]范文德.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理论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4][]武大略主编.面向2020年越南经济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 [M].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潘金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 《前线》2020年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