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22日回答意大利众议长时讲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8个字,表达了大国领袖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人民领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领袖与人民的辩证统一关系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领袖与人民的辩证统一关系,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就是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人民需要领袖,人民群众必须推举出自己的领袖,才能统一行动,形成有组织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领袖是组织人民和发动人民的组织者和发动者。另一方面,领袖是从人民中产生的,领袖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人民,领袖的历史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的实践才能实现。领袖必须依靠人民、代表人民和领导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的理念等,可以说,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几代领袖均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视为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习近平同志是从人民中产生、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领袖,他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投入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不能没有领袖的,只有将人民放在心中,与人民鱼水相依的人民领袖,才能使这个政党立于崇高的执政地位,才能使国家和谐繁荣,人民才能享受盛世太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是人民与领袖心连心,人民与共产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辩证统一,传承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地位和形象的根本保证。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为人民无私奉献,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观,是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最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负人民”正是他的担当精神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
“不负人民”的人生价值观意味着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和文章中,始终贯穿着对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他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要求领导干部严以用权,用权为民,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为政清廉等等;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担当精神的集中表现,“以百姓心为心”,他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安危、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复兴,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继承的优秀品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满足了人民的期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人生价值追求。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
“无我”的状态,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将“我”融入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之中并为之奉献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共产党人“无我”的状态,不是佛家指的个体的我为了摆脱烦恼与痛苦追求真我的修行之境,也不是道家的无为之境,而是将个体的我融入国家、民族、人民中去,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精神境界。大国领袖的“无我”状态,不仅是心中无私,更是“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为民奉献、为民担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是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历史进入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理想信念,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坦荡做人。将个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重要论述为共产党人追求高尚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指明了方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成都日报》2019年4月17日
网络编辑:岚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