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本刊记者: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3-06-24
字体: 打印
分享:
  
  ▲(采访者简称▲,下同): 王院长,您好!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不仅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而且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请您谈谈如何才能理解、吃透十八大精神?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好的。我们学习理解十八大精神,必须首先搞清楚十八大是在怎样的时代条件、怎样的国际环境、怎样的国内形势下召开的,即我们党和国家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和历史方位上,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回答了时代和形势问题,才可以明确十八大召开的意义,吃透十八大的精神实质,认清我们肩负的责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伟大任务,明确行动纲领和工作部署。

  ▲: 如何理解时代和历史方位对于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意义?

  ●:时代和历史方位问题是必须首先作出科学回答的战略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历史长河中,我们国家和民族现在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和历史方位上、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历史命运和前途会是怎样的?只有在科学判断时代和历史方位的前提下,才能够正确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内外形势,科学判断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够采取正确的思路和举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仍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所判断的总的、大的时代。即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的总体上来说,我国正处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该进程贯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种前途、两种命运、两条道路、两种力量的反复较量和生死博弈,即资本主义终究要逐步走向灭亡、社会主义终究要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在该时代,中国人民处于努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上,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上。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

  ▲: 请将我们所处的阶段说得更具体、明晰一些。

  ●:迄今为止,在该时代总的发展进程中,已经经历了第一个历史阶段,即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阶段。走过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即列宁所处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阶段,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我们现在正处在马克思所判断的大的历史发展时代的第三阶段,和平与发展是该阶段的时代主题。我们党和邓小平对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作出了科学的概括。

  ▲: 这是不是说目前资本主义的矛盾有了极大的缓和,世界也处于较为安宁的状态?

  ●:我们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质的基本矛盾就消失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说明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依然起作用、依然不可克服,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近些年,美国接连不断地发动了几次战争,阿拉伯之春在多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多国民众的游行抗议等,说明世界并不是处于安宁状态,总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当代国际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是巨大的。搞清楚世界金融危机是一场什么样的危机,其实质是什么,它给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给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 那么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政府监督不力所导致的?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一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进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意识形态危机,说到底是一场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进而对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严重的冲击,引发了西方资本主义阵发性的全面衰退,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反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历史命运,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的正确性和历史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确立,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抵御,彰显了社会主义顽强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劲创造力。

  ▲: 请您谈谈目前我们国内的总的形势是怎样的?

  ●:十八大报告认真总结了近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纵观十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繁荣,党中央带领全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新时期30多年来,大体上经过了两个阶段,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这是第一个时间段,大体上是十五年左右。一是完成了拨乱反正,进行了改革开放,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第二阶段,大约十余年,从南方谈话开始到十六大,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即进入第三阶段,回答“发展什么,怎么发展”问题。两个阶段再加上新阶段,共30余年,正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期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显著的成就是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改革开放新阶段转折的关节点。一是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向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五位一体”建设)转变。二是由效率优先向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公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转变。三是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是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市(镇)化转变。

  ▲: 前面您谈到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第三阶段,即进入了新的阶段,请问这个阶段有什么特征说明其不同于前面两个阶段?

  ●: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呈现新特点。在快速增长变动中,经济结构升级的约束增多,文化结构更加多元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更加复杂,整个社会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前进中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和改善。二是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以重工业的投资、规模扩大为主的投入产出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三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四是如何解决好分配问题、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成为焦点问题。

  ▲: 在这个新的阶段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请您将矛盾和问题讲得明白一些好吗?

  ●:新世纪新阶段一个显著的特点,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突发期,面临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一方面发展快、形势好,但另一方面问题多、矛盾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关于矛盾,可以归结为六个:一是经济增长快,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社会尚需全面发展。二是社会财富大量积聚,但社会公平问题又极为突出。蛋糕做大了,但如何分蛋糕问题突出。尽管财富积聚增长最大化,但社会分配不公平问题突出。三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解决“三农”问题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日益紧迫。四是经济增长迅速,但环境、人口、资源压力越发明显。五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科学发展。六是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对外竞争力越来越强,但与世界连成一片,承担的国际性风险越来越大,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关于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1年的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中上等收入水平。但是要注意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二是如何度过“增长停滞期”。亚当•斯密认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和程度后,增长的停滞是一种必然。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增长停滞魔咒”两大世界性难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发展问题。

  ▲: 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最重要的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认识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最大理论亮点和历史性贡献。可以从两个视角来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第一,从实践视角来看,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实践需要理论,实践呼唤理论。从“十六大”以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个发展进程中破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作出新的科学回答。也就是说,它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而且经过实践检验,是管用的科学理论。第二,从理论视角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30多年。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不断随着实践创新而推进理论创新的十年。科学发展观正是适应实践创新而形成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 关于理论创新许多人都在讲,请问我们党成立至今大的理论创新有哪些?

  ●:我们党从成立至今有两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飞跃。第一次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共实现了三次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一次是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加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加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 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及其伟大意义。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把握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十八大报告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新境界。十八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也是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报告号召全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这是十八大报告的核心,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中国人民唯一的历史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坚定的历史结论。

  ▲: 请您分别明确阐述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 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三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关系如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十八大报告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部署。请您先阐释一下总依据好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该阶段理论路线、战略策略的基本出发点,是目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说到底,就是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并以这个实际为总依据,来考虑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邓小平曾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首先就要认清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制定路线政策,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对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为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前提、依据和出发点,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重要内容;又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系统科学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排除“左”、右干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 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发展是如何从总体上布局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任务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总攻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努力目标方向。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既是理论上的创新,又是实践的要求。

  ▲: 我们应如何理解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要集中到、落实到这个根本目标上。这个总任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伟大使命,坚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发我们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我们肩负的使命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前途光明,尚需不懈努力。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现代化符合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是对中华民族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

  总之,我们只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胸怀理想大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十八大报告概括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解读这些基本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做好付出艰苦努力的准备,做好同一切干扰因素进行斗争的准备。十八大报告在坚持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这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八项基本要求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每一条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八项基本要求对当前突出问题、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强调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原则、价值追求和根本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认识成果,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新的认识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如何解读这个战略目标?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十八大主题报告的重要内容。建设体现了实践过程,建成则是努力实践的结果,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说明我们党对发展目标认识的新飞跃,体现了十八大为人民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和实现目标。根据我国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两个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全面提高,更加注重民生,提出“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提出“两个翻番”的目标、重视“两个同步”,表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 在十八大之前,许多人认为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改革也要有时限,不能无限期地改下去。您认为改革的时限到了吗?

  ●: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确实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能涉及的领域都涉及了。但也应看到,在一些领域我们还只是触及表层问题,而深层次的弊端一时还无法克服。而不彻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不可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地走下去。所以,报告强调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全党一定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这是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关键。报告提出要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改革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全面改革总目标、总要求。

  报告认为,适应发展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报告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五个“加快”的任务要求:在经济制度改革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经营体制;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等。

  ▲: 您如何理解十八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

  ●: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明确态度、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际内容。

  报告阐明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两个必须”、“三个更加”、“一个突出”的要求:即必须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报告提出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要求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突出地把制度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些是政治体制改革最核心的内容。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国情。随着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更需要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着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以达到广纳群言、广集民意、增进共识、增强合力的目的。

  把促进协商民主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提了出来,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创新,也是一大亮点。

  ▲: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请问我们应如何理解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

  ●:十八大报告论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说明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全面深化。

  随着党的建设的实践发展,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报告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报告对党面临的状态作了分析,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大危险,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报告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都是党的建设的新的提法。

  报告从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严明党的纪律等八个方面又进行了党的建设的工作部署。党的建设的任务要求是既着眼于保持和发展我党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点,又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而提出来的,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新境界,对党的建设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后,报告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努力为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清醒认识。(编辑:汪世锦)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