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金民卿: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系列解读之理论创新篇

发布时间:2012-11-12
字体: 打印
分享:

  【嘉宾简介】 金民卿,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党史党建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等。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充分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观点,把党的理论创新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只要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新的胜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负责人金民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杨崇海 摄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于2012118胜利召开,这次大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是1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的一次集中展示和高度升华,充分发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经验,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鲜明特色。那么理论创新有什么作用?如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史党建学科负责人金民卿博士生导师。

  理论创新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经验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不行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当然也要不断前进。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科学回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能够在重大的历史关头,推进理论创新,破解实践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大解放,启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制度模式。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明确了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重大国情。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党的指导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和发展,同时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新世纪发展进步的航标。十七大,系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指针。正是有了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在实践上取得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充分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观点,把党的理论创新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等方面都做了深刻阐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

  报告对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新的更加完整的表述。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明确告诉人们,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包括了我们已经坚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即科学发展观,从而使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对一些人所提出的所谓“去马列化”、“去毛化”观点,给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个论断,是在总结16大以来,我们党实践重新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带领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创立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核心和统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就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个概括,既是对奋斗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同时也是继我们党在80年代提出建设小康社会、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对小康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作了言简意赅而完整系统的阐明,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在此基础上,报告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更有深度和高度的概括,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特别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除了指导思想、重大理论、重大问题方面的理论创新外,报告还对转变发展方式、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论述,这些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鲜明特色

  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些重要的新思想、新论断,不仅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而且体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生动经验和鲜明特色。

  党的理论创新是在理想信念引领下的进行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其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理论创新的关键所在。理论是有方向的,理论的方向同理论家的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动力,搞改革开放,不能丢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老祖宗”。即便是遭遇了政治风波的冲击,遭遇了西方某些势力的制裁,邓小平也始终坚信:世界上造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这种理想信念的引领下,坚持正确的理论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提出创造性的理论观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理论创新,始终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引领下的创新,其创新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的理论创新是在社会实践推动下发展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大篇幅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理论创新和制度形成的实践历程,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这实际上也是对党的理论创新经验和特点的一个概括。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日益深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主要矛盾不断呈现新的特点,这就给人们提出了新的需要在理论上探索回答的新课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勇敢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着眼于实践本身和客观形势的新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新的时代特征和矛盾变化的趋势,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素材,捕捉新的理论生长点,破解和回答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实现理论创新。

  党的理论创新是通过集中集体智慧获得的。胡锦涛同志在谈到科学发展观时明确指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历来就是一个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当年,刘少奇在谈到毛泽东思想时就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改革开放之初,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最初就是由学者提出的学术问题,经过有关领导支持和媒体宣传而转化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在集中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智慧的基础上,把它上升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指出它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集中智慧的有效方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决策层经常到基层进行调研,把实践中的办法措施和人民群众的创造集中起来,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理论升华,转化为科学理论。这些年来,我们党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渠道和平台,将思想界的调研成果和理论观点,输送到党的有关机构,经过有效的思想融合和总结提升,成为符合科学规范的理论观点或思想体系。特别是,我们党的高层建立健全了完善的集体学习制度,17大以来,仅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就多达33次,与此同时还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研讨班,省部级领导高级研讨班等,推动和加强高中层领导的理论学习,在集体学习中把握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把中央高层、思想理论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有效集中起来,集体探讨实践问题的理论答案,实现重大的理论创新。

  党的理论创新是在思想交锋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实际上就是告诉人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遭遇过一系列的挑战,同封闭保守思想和改旗易帜的错误思想进行过斗争和交锋,在这种斗争推动着道路开拓和理论创新。思想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路径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创立、发展并不断胜利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对于各种错误倾向决不能不进行严肃的批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之路同时也就是一条思想交锋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间的交锋始终没有停止过,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干扰更是不绝如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正是在思想交锋和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系列最新成果。在未来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中,交锋也将必不可免,当然也不可怕,只要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新的胜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果。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通过统一思想过程不断走向群众实践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既是工作部署,也是经验总结。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和理论转化,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群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些年来,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等,不断掀起最新理论成果学习教育活动高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创作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及大批重点教材等理论成果,形成了理论研究的崭新机制,搭建了理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先后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等理论学习读本,连续10年出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的通俗性大众理论读物,制作播出了《复兴之路》、《旗帜》等多部电视理论专题片,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普及。以庆祝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建党90年、辛亥革命100年,以及奥运会、抗震救灾等重大节庆和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正是通过这些工作,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发挥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功能和目标。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转变发展方式仍然是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挑战性矛盾和困难依然很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发展不均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西方经济危机将给中国发展带来长期影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上回答,通过理论创新,破解重大实践难题,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引领思想发展方向,破除杂音噪音干扰。

(责任编辑:高莹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梁卫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11-9

  网络编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