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徐光春:努力把好政治关学术关

发布时间:2012-06-11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高度,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科学决策。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得到党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参与工程工作的专家学者付出了大量心血,推动工程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工程咨询委员会承担着对工程工作的决策部署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工程的各项成果进行审议评价,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任务。在工作中,我们有着这样一些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一是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党的执政使命、党的执政环境、党的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如何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四个重大的现实性和历史性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破解这四个重大课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创什么样的事业、建什么样的队伍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这些重大课题。因此,这个工程既是政治工程、理论工程、思想工程、教育工程,也是旗帜工程、道路工程、灵魂工程、创新工程,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党的历史上和国际共运的历史上必将留下光彩的笔墨。

  二是把好政治关学术关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把好政治关,就是要把握好文稿的政治导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对工程文稿的编写、评议、审阅,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好政治关,并不是说一切都要以政治划线,而是强调在事关政治的观点、论断、材料、史实问题上,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判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不让错误的思想观点影响读者、误导学生。把好学术关,就是要把握好文稿的科学性、权威性。工程文稿既是理论读物,又是学术著作,也是高校教材,应该体现最高水平。这就要求每部文稿的思想观点、立意论断、布局结构,所使用的材料、介绍的知识、运用的方法,都应该是科学的、权威的、正确的,不仅要符合一般学术著作的研究、写作规律,更要体现出中央思想理论建设工程的高要求、高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尽管困难很多,但是工程咨询委员在工作中不放松、不放弃,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认真真地审议每部文稿,没有辜负中央的希望和社会各界的期盼。

三是把好政治关学术关要有这样几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中央把审议工程文稿的任务交给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本着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中国未来负责的强烈责任意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认真工作。特别是咨询委八九十岁高龄的老同志,更表现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其次,要有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把好政治关、学术关,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更不是压制不同意见,而是采取讨论、商量的方法,充分发表和听取意见。在工作中,即使有不同意见,我们也都通过引经据典、举实说理,心平气和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最终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再次,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准。咨询委员会30多位成员都是当今我国理论界、学术界的知名专家权威。但大家仍然本着学习、求知、请教的态度来对待审议工作,做到在审议中学习,在学习中审议,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准,提高审议水平和把关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咨询任务。

 

(作者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20120606

网络编辑:谭扬芳 

 

 

  刘树成:不辱使命 编好教材

 

编写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获得广泛好评。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确方向。长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学领域存在着两种不良学术倾向。一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的“僵化”思想,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西化”思想,鼓吹自由化、私有化等。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深切感到,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坚决反对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思想,又要坚决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西化”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构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

  第二,必须立足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坚持运用中国话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入总结中国经验、阐释中国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与这种伟大的实践成就相比,我们的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创造性还相对滞后。在教材编写和重大问题研究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历史进程,创造性运用逻辑清晰、学理性强的中国语言,系统阐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创造,全面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以及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更具创造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三,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新特征作出辩证的、有说服力的剖析,增强对资本主义实质的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征。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深切感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也要与时俱进。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当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这次危机所暴露出的资本主义固有的制度性弊端进行深入剖析,深刻阐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和改良虽然延缓了资本主义的衰落,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客观趋势,使学生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四,坚持以重大工程的方式组织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开辟了重要渠道。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深切感到,中央以这种大工程的方式动员组织理论研究和学术攻关,有利于汇集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有利于集中集体智慧和力量,有利于老中青三代学者相互交流和深入探讨,有利于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相互切磋、相互学习,极大推动了党的思想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题组首席专家)

来源:《人民日报》20120606

网络编辑:谭扬芳 

 

 

 袁贵仁:切实抓好工程教材的推广使用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教育部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中宣部做好中央负责的43种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同时全力做好教育部负责的96种重点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建设,组织编写是基础,推广使用是关键。在做好编写工作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教材的推广使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04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对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和教师培训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把工程重点教材推广使用和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做到领导落实、组织落实、工作落实和经费落实。会后,我部及时印发了会议纪要,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扎实做好重点教材推广使用工作。

  200912月和2010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工程重点教材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工程重点教材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要求各高校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相关专业统一指定使用教材纳入教学计划;把是否使用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教学检查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指标;组织开展任课教师专题培训,帮助教师吃准吃透重点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为确保工程重点教材统一推广使用,20114月,教育部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纳入工程总体部署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一律不再组织遴选相关课程的“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宣部、教育部专门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稳步推进、分层实施、点面结合、全员培训”的原则,对工程重点教材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培训。2010年和2011年暑期,共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已出版重点教材四期示范培训班,培训任课骨干教师2000余人。各地教育部门也开展了工程重点教材相关专业教师培训工作,培训教师上万人。2007年至2011年,共举办了30期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3000余人。今年还研究制定了“20122016年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计划”,举办了研究生5门思政课任课教师示范培训班。

  2011年,我部对已出版工程重点教材推广使用情况、师生反映等进行专题调研,在北京、上海分别组织召开重点教材推广使用情况座谈会,听取了高校领导、相关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对全国20个省(区、市)40余所高校200余名相关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6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研,摸清了工程重点教材推广使用的基本情况。总的看,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和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工程重点教材推广使用的有关文件情况还不平衡;少数教师对工程重点教材推广使用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有的高校倾向使用自编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重点教材的推广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出版一批重点教材,进一步做好重点教材推广使用工作。一是会同中宣部再次下发专门文件,对重点教材推广使用和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出要求。二是组织开展重点教材推广使用和教师培训情况专项调研和督查。三是把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之一。四是逐步建立中央、地方和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相关课程教师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课”。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工程重点教材的社会影响。

(作者为教育部部长、工程咨询委员)

来源:《人民日报》20120606

网络编辑:谭扬芳 

 

  王伟光:积极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中国社科院党组高度重视,带领广大科研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切实把实施工程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抓实抓紧抓好。

  一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重点加强马列经典著作学习研究,在做好《马恩列斯论意识形态》等34个经典作家专题摘编和研究基础上,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摘编丛书、马克思主义学术文丛、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等。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从今年起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主持、创办高层次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与国际问题”等“马克思主义论坛”,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

  二是深化研究重大历史事件的重大理论问题。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推出一批深入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为重点,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重点文章,组织出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系列丛书,组织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论丛》、《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研究文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文集》等一批重要著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

  三是深入研究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当今世界变革调整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设计重大课题,深入开展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共同富裕与分配制度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大社会思潮的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共党史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对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研究等等,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很多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被中央有关部门吸收采纳,充分发挥了党和国家的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和推动工程教材的编写、转化和宣传。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是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我院大力支持工程专家的工作,积极参与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在中央直接组织编写的43种教材中,我院承担或参与了27种,首席专家27人,主要成员36人。同时,积极参与工程重点教材的评审把关。我院5位同志担任工程咨询委员,积极参加提纲审定、教材评审等工作,还有众多学者参加教材的集中审读修改工作。此外,积极宣传和推广使用工程重点教材。在大力宣传推介已出版的工程教材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研究生院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凡是工程已经出版的教材,相关研究生课程须一律选用工程教材,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学校、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工程咨询委员)

来源:《人民日报》20120606

网络编辑:谭扬芳 

 

 

 

李捷:强基固本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至今,我直接参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学概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等教材编写,参加了工程咨询委员会的部分工作,对实施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感受颇深。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课题。弄懂搞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工程实施的重要任务。2009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由中央编译局编译出版的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打下了坚实的文本基础。与此同时,工程还集中力量对经典著作的基本观点进行追根溯源的研究和梳理。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艰辛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不仅对弄懂搞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为把这些基本原理贯穿和运用于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过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与时俱进。能否全面系统准确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决定着工程教材编写工作的成败。工程编写组的专家们,按照中央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弄懂弄通并着力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改革开放新鲜经验上下功夫,在把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上下功夫,以基础理论研究带动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深化,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促进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发展,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努力编写出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可以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既是发展的,也是开放的。工程重点教材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每个领域既涉及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问题,也涉及如何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问题。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同西方学术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不是截然分开、完全对立的。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努力分清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同西方学术思想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又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剖析西方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服务。

在参与工程工作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工程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灵魂工程,也是凝聚人才的战略工程;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队伍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队伍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厚望。通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了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的交流团结协作,极大地提升了这支队伍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在各个编写组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当中,凝聚着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术领域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有在改革开放当中涌现出来的中青年后起之秀,还有在国外深造后回国的优秀人才。在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中,聚集着思想理论界的领军人物。他们以耄耋之年,仍然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教材审议过程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他们的奉献精神、严谨学风、渊博学识、民主作风,给每一位参加过审议会的编写组专家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树立起时代的榜样与楷模。在他们身上渗透着的那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令人难忘,感人至深。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工程咨询委员) 

来源:《人民日报》20120606

网络编辑:谭扬芳 

 

 

衣俊卿: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中央编译局作为工程主管单位和主要参与者,是工程很多任务的直接承担者,精心编译出版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权威性教材;同时,组织协调全国40多个科研院所200余位专家,分18个子课题,多学科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我们深深感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可以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时代或者某一领域的某种不变的实证知识或工具性理论,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新的形势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加有针对性地分析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工程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其根本任务是解决“四个分清”的问题,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深入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发展实践,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以更好地为加强党的理论武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服务。

  第二,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研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工程按照“四个分清”的基本要求,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梳理经典作家的基本论述,而且结合时代特点,深刻阐述了经典作家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推动党员干部更好把握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现实,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不是基于经典作家的只言片语或某一部著作的编译和评介,而是建立在系统的编译和研究基础之上,这样可以防止和避免功利主义地选取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一种表述,或者教条主义地固守某个结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这种全面的研究、与时俱进的理解,对于增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局长)

来源:《人民日报》20120606

网络编辑:谭扬芳 

 

 

李君如:一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已经过了8年时间。我以工程咨询委员和首席专家的双重身份,全程参与了这一工程。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可以说十分艰辛。我深深体会到,这是一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首先是一项理论建设工程。工程取得的每项成果都是课题组集体协作和攻关的产物。就教材编写来说,从课题组成立到提纲编写,再到教材撰写,一直到最后审批出版,其间要经过严密的立项审批过程,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课题组内部反复讨论修改,成稿在报课题各主管单位审议后,还要经过工程咨询委员会反复审议和组织专家反复审改,最后才能上报中央审定批准。这些教材,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反映了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它是一项灵魂建设工程。首先,工程的重要落脚点是铸炼人的灵魂的高校教育。在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到高校文科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工程实施的一项基本任务。其次,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工程计划组织编写重点骨干教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第三,它是一项理论创新工程。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而只能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工程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否在理论创新中形成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又符合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因此,各个课题组都努力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破解改革开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难题,回答社会包括广大学生感到困惑的认识问题。

第四,它是一项人才建设工程。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工程实施,无论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还是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编写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最终都要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来付诸实践。如果一名教师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课堂上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那么工程各项工作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工程实施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始终注意让全国各高校教师和各单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参与工程的各项工作,并在参与中受到锻炼提高,进一步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提升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正是由于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工程在推出大量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为工程深入开展以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工程咨询委员)

来源:《人民日报》20120606

网络编辑:谭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