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陈炼:为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贡献学理智慧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形势任务变化和事业发展需要采取的战略性举措,是党进行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亟须总结党内集中教育历史经验,把握其学理内涵,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总结党内集中教育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党内集中教育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升了全党的理论素养,解决了不同时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内集中教育与政党治理息息相关,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途径。6月27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的“第三届政党治理论坛——‘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历史、理论与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表示,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研究涉及三个层面,一是要从历史维度回顾总结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做法与经验,更好地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二是要从学理高度进一步认识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内涵、重大关系、重大意义和重大贡献。三是要从实践层面着眼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主题教育,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更好总结新时代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经验。
  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原主任张神根认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确定不同目标任务、不断完善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等是党内集中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局面和新气象。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和问题意识,以及愈发明显的制度规范意识,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功开创政党治理模式的重要经验。 
明确增强历史主动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将其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主题教育的扎实推进,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从而形成了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不断增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主动。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表示,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开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
  理想信念的坚定建立在对理论的深刻理解之上,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是增强历史主动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柳建辉提出,适时在全党开展集中教育,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是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把思想理论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创新点。我们要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切实改进学风,加强思想理论大众化解读宣传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
  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通过梳理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从分散进行到集中开展,从党内向社会延伸,从改革发展到全面深化的演进过程,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丁俊萍提出,学习党史就是坚持正确方向,党史学习和理论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其决定了往回看的历史长度和纵深度,也决定了向前看的高度、远度、力度和清醒度,这也决定了我们要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 
以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如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指出,“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党内集中教育的重点,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
  主题教育是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次大学习,是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刘靖北认为,每次主题教育所形成的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要通过教育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朝气蓬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进一步强调,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了其实践意义。当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推动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的重要任务,具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践导向,是明确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行动准则。
  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学习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应有之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杨俊认为,党的先进性要靠学习教育来保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通过开展学习教育,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化的学习确立了思想路线,汇聚了组织力量,创新了发展机制,提升了自我革命的能力,也成为我们党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密码。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07-11 0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