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朱衡、王维国:深刻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5-01-08
字体: 打印
分享: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10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和把握改革方法论,对于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必须一体考虑、协同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和法治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以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成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改革的推动,改革的深化也必然需要法治的保障。一方面,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各项改革。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法治在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在正确方向上行稳致远。只有改革与法治相统一、相衔接,改革才能在法治框架内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法治才能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只有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相得益彰,才能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局面。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和法治都应聚焦现实问题,将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围绕改革发展所需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依靠改革体制机制解决深层次问题,在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中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谋划改革,促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与改革相衔接,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以改革和法治的协同推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破是手段,立是目的。只有做到“先立”,把该立的主动立起来,改革才能“蹄疾”;也只有“后破”,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改革才能“步稳”。正是在破与立的有机衔接、循环往复中,先进替代落后,创新取代守旧,各项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统筹破与立,必须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把握政策调整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要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确保改革有条不紊推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各种挑战。应对危机变局,我们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用好“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科学方法。立得住,才能破得好。要对改革的各项事业做到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确立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以创新为引领,敏锐把握改革机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把该立的及时立起来,在改革道路上稳中求进。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坚决破、彻底破。“先立”不是“不破”,而是“后破”。要在确保“立”的条件下,加快破除阻碍发展的堵点、卡点、痛点。例如,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中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破除“唯GDP的错误思维,为下一步更好地清除阻碍、创造条件。立破衔接,系统推进。在先立后破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立与破的有机衔接,畅通立与破的反馈机制,动态调整改革策略,确保改革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三、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妥扩大制度型开放”。开放不仅能够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重要借鉴,也为改革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则为更高水平的开放夯实基础、增加底气。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不断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要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各种体制弊端,为开放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内在动力,让国内国外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的舞台上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为吸引外资、拓展对外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注重改革与开放的协同性联动性,不断探索改革与开放的最佳结合点,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改革中扩大开放,在开放中促进改革,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四、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关键在于切实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要防止重文件制定、轻督促落实等现象,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一竿子插到底,务求取得实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系统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指引。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依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改革方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推进改革,方案先行。制定周密可行的改革方案,既要吃透党中央精神;也要掌握实际情况。改革具体举措贵在可操作性,只有从全局出发想问题,从实际出发作决策,才能切实提高改革方案质量,为抓落实打牢基础。完善问责机制,激发担当精神。通过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夯实改革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考核“指挥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激励干部主动担当、充分落实。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推进。把各项改革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宏观层面把握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既加强顶层设计,又注重基层探索,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通过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红旗文稿》2024年第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