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1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艰难历史任务,毛泽东号召全党干部认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
  改革开放后,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全新的历史课题,邓小平明确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奋力开拓创造,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指导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集中、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庄严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代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调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强调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强调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强调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些重要论述十分明确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极大增强了人们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自觉和自信,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道路、开拓了崭新境界。
二、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深度互动,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给我国经济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归结起来就是:必须系统回答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成功回答了这一时代新课题,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重要原创性贡献。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这一原创性贡献的集中体现和系统表达,概括讲就是:
  1.创造性提出并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新的科学范畴和科学理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主体性、突出原创性,确立了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理论核心。
  2.创造性分析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在不断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导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的规律性认识。
  3.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出了新的时代化阐释。
  4.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内在贯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新论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经济学说,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包括: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坚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等等。
  上述理论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贯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涵盖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主要环节和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宏观治理、工作方法等主要方面,用系统化的学说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不可能解决的时代新课题,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的时代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突出的原创性贡献。
三、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人,也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人,经济与政治以人民为主体实现了高度统一,政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得到极大发挥。《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并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深刻地指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毛泽东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的思想,提出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入创造性的阐释:一是提出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二是提出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三是提出必须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四是提出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专业化能力,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五是提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六是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和实践要求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与政治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政治对社会主义经济巨大的能动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生产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享用的问题即社会的生产目的,体现了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构成了一个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再以服务少数人的利益为目的、不再服从于资本增殖的需要,而是以造福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根本目的,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本质所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习近平强调,邓小平的这一论述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之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一是提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三是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是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五是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六是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丰富内涵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和方针政策,深刻揭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
五、坚持新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应当依据什么样的规律,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消除社会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对抗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实现历史性的和解,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基本原则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强调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坚持新发展理念,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新的阐释。一是提出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二是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三是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四是提出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五是提出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
六、推动高质量发展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进入新时代,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积累的雄厚基础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经济的鲜明标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向着生产力更发达、生产关系更完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丰富的高级阶段不断迈进的进程中发生了质的飞跃,可以在更高的水平、更大的程度、更广的范围,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就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的,就此,习近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四是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五是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些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阐明了我国经济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演化发展的大逻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七、构建新发展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再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循环畅通的基本条件,包括:各种资本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资本在物质上和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及时补偿,各个部门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协调等。一旦经济循环条件被破坏,循环链条出现断裂,就有引起经济危机的风险。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的循环畅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应对这一重大挑战、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此,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二是提出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三是提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四是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迫切需要,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是有力支撑,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必然要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出发点和立足点,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是重要前提和保障。五是提出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循环畅通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深刻阐明了开放和自主、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辩证关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循环的理论。
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决定着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不断变化的发展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聚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任务,围绕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观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一是提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二是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提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四是提出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量子科技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五是提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六是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七是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基本要素、客观规律、历史趋势和主要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时代课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使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经济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九、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处于基础性、决定性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揭示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有计划调节社会生产、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围绕新时代如何更好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二是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四是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履行好政府的再分配职能,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五是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六是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把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并列为基本经济制度,并对三项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变化作出科学分析,根据现实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作了新的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十、实现经济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但是,马克思所说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着深刻的弊病,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给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创举,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提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三是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五是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六是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和发展路径,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课题作了创造性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现代化的理论。
十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马克思指出:“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中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可以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实现城乡融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正确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我们党明确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习近平围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使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三是提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四是提出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精准扶贫方略。五是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六是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独特模式和丰富内涵,深刻阐明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城乡关系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
十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主导下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任何界限都表现为必须克服的限制。”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如阶级对立、贫富分化、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日益向全球扩散,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时常受到干扰、发生波折。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的问题摆在了各国人民的面前。在此历史关头,习近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普遍关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的深刻思考。一是提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二是提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三是提出必须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四是提出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是提出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六是提出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逻辑、主要特点、面临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深刻回答了经济全球化是什么、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深化和发展了对经济全球化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理论。
十三、统筹安全和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风险与挑战逐渐增多,如何在促进发展过程中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把握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国家经济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提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二是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是提出宏观经济方面要防止大起大落,资本市场上要防止外资大进大出,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上要确保供给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四是提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维护经济安全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把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化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安全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
十四、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习近平高度重视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科学制定经济政策,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努力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成功驾驭了经济发展大局,积累了做好经济工作的宝贵经验。一是提出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经济形势,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走势中判断我国经济所处的方位、发生的变化。二是提出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三是提出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四是提出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五是提出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工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增强精准性、时效性。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在经济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经济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深刻回答了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经济工作应该怎么干的方法论问题,深刻阐明了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工作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分析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理论。
十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是21世纪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是立足国情、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也是放眼世界、引领时代的科学理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所面对并致力于回答和解决的,不仅有关系当今中国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问题,也有关系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普遍性问题。比如,经济体制中如何处理公有和私有、国家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城乡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外开放中如何处理国内和国际、自主和开放、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还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因此,这一思想所揭示的经济规律,不仅有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规律,也有适用于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它不仅对当代中国,而且对当代世界都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一理论既是特殊的,也是普遍的;不仅具有重大的民族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激荡、风云变幻的大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肩负着重大的时代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成熟定型,显示了显著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有责任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科学回答,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有责任系统总结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经验,对怎样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科学回答,为人类探索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道路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深度互动的趋势不断加深。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有责任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对怎样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科学回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度理论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也开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局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