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杨卫军、王燕楠:深入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发布时间:2023-05-24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中两个“行”的重要论断,是对“三个为什么”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最新论断指明了党的理论创新的空间向度和时间向度,表明了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信和历史自觉。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旨在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不仅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积极地改造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和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实践伟力,所以至今没有一种思想和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所能到达的理论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价值性。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突出地体现为它的人民性,它站在人民的根本立场,代表着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庄严承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突出的实践品格。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命运,关注时代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密码。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坐而论道,而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比解释世界更重要。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智慧结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实践探索无止境,理论创新永远没有终点。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引领实践,不断开拓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途径。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一贯反对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毛泽东也反复强调,我们不要死的马克思主义,要活的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结合”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才能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党的百年历程,从成立之初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时期的“翻天覆地”到新时代的“惊天动地”的中国创造,成功秘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究其根源就在于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有着高度的契合。“两个结合”并非闭门造车、因循守旧,它内在要求我们批判吸收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资源,正确妥善处理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当代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方法论原则。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我们党百年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也是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追求,同时也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没有教科书、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境下,依靠把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点放在自己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们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的最鲜活的现实基础。独立自主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根本立足点,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独立自主走到今天,更要依靠独立自主走向民族复兴的未来。理论上的成熟是来自政治上的坚定。守正指的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坚守我们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践反复证明,学深悟透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兴旺发达,不断取得新胜利。创新指的是创造马克思主义之“新”,只有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我们要将社会主义看成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不断赋予民族和时代特色,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唯物辩证法认为,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正确对待矛盾和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运用,它不仅是工作方法,也是实践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直面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回答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强调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须着眼部分、把握整体,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就是坚持系统辩证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理解“两个大局”“三大时代课题”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都是有机的整体,都要坚持系统辩证法加以理解和把握。

  坚持胸怀天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是共产党人特有的大视野大格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理念,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行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行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两个结合”,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行在中国共产党是坚定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