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方福前:高质量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27
字体: 打印
分享:

  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发展动力、人与自然、经济与政治等方方面面。不过,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持续和和谐发展。经济在上下颠簸中发展不可能是高质量发展,经济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不和谐,也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适配性是影响经济稳定、持续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政府与市场的适配性,推动市场与政府更好结合。

  准确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西方经济学不同学派争论的主线之一,也是推动现代经济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经济学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的政策思路,不少是在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过程中产生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学派都反对政府干预,强调“市场经济是可以自身稳定的”“政府稳定经济的行动正是不稳定的根源”,是他们一致的理念和一贯的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党对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突破,也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重大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赋予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提高政府与市场的适配性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适配性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界定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两个为主体”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其他市场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两个为主体”为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要在经济实践中实现“两个为主体”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或基础是资源配置有效率,是经济结构合理并且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升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体制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不但有传递信息、提供激励和分配收入的功能,而且还有对经济结构进行调节和优化的功能。市场经济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来协调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自动处理与亿万个经济主体相关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问题;通过激励机制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且通过优胜劣汰来进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是我们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缘由。

  但是,由于存在垄断、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外部冲击、市场调节滞后或不到位,现实经济不时会出现市场失灵、经济波动甚至危机、通货膨胀、就业或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按要素贡献分配往往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有效率的发展,是公平、共同富裕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这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同时,受客观因素影响,由于决策程序不科学、信息不完全和存在政策时滞等原因,政府也可能失灵,政府行为也可能会侵蚀和损害市场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和自动性,同时又要发挥政府作用的公平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要提高政府与市场的适配性。

  双向推进市场化改革与政府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就使我们在提高政府与市场的适配性方面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就是我们需要在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两方面双向推进,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

  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应当围绕这些内容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实施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如持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到国家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经济管理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包括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

  如何提高政府与市场的适配性?首先,在理论上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国家和政府与人民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政府行动和市场行为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在实践中处理好、协调好、发挥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的作用。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重构激励机制,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完善要素市场,从制度上保障体制内主体和体制外主体平等竞争、公平竞争,加快建成国内统一大市场,提高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性,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活力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根本动力。今后政府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政府行为要更严格地纳入法制轨道,提高政府决策和行动的科学性,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追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政府服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平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适度作为、有效作为和科学作为,这应当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更好”所必然体现的题中应有之义。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