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林建华:从道理学理哲理解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发布时间:2022-11-10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人们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可谓仁智俱见。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历史逐步从各国分别的历史演变为各国联系和关系愈益密切的历史,并呈现出不同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中,各国扮演着下棋者和棋子的角色,且这种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各国的博弈是一种客观存在,大国的博弈更是对未来世界走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作为一部拓新之力作,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撰著的《大国博弈与未来世界:历史哲学视域中的国际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26月版),从历史哲学的独特视域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建构的应然和实然,中国与未来世界互动的基本态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理性研判,力图揭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背景下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演化的道理学理哲理。该著作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遵循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标识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作者认为2020年以来的岁月将会在未来书写的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这几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变局,就是正在发生重大演变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国际关系、国际格局同时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多彩画卷。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域中,“世界历史”是一个重要概念,“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一个重要命题。在国际关系、国际格局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影响因素,其最重要的主体则是国家。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处于竞争状态还是处于合作状态,既是变幻莫测的,也是有节奏有规律的。作者指出,世界历史从来不是按照人们的善良愿望发展的,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唯物史观仍然是当今时代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为深刻的方法论。历史不能改变,但可以做假想的推理。对国际关系以及建基于其上的世界历史的认知,总是交织着理想主义的“应然”和现实主义的“实然”,在一定意义上,唯物辩证法就是要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辩证地综合起来。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基本遵循,就在历史的尺度上讲清了国际关系和未来世界是什么样态、为什么是这样的样态的哲理。

  

以在对立统一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矛盾。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在当今世界历史的棋局上,各种力量交互作用演绎着纷繁复杂的活剧,使得当今时代变乱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人类社会大系统中还有一个个子系统。这一个个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处于普遍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并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世界历史的深层运行机制,正存在于这种社会大系统及其内在的合力运动之中。作者以南北分野、东西论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为题,用三章的篇幅系统论述了当今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对立统一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表现为南北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导致的南北关系的变化,北方发达国家极力维护对南方发展中国家的支配地位,而从大历史观来看,南北发展的鸿沟则是一定会填平的。作者认为,考察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竞争、较量或融合发展,同样需要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历史视角来探察。曾经比“西方”先进得多的“东方”在经历了沉沦之后正在走向复兴,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正在走向终结,世界的中心正在从西方重新回到东方,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此消彼长”达到一定的平衡态,就将迎来文明交流交融的前景。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人类还没有实现彻底解放之前,社会主义就有其存在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就是一种现实的力量。作者指出,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不断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击碎了“历史的终结”和“华盛顿共识”的迷梦,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在对立统一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在思辨的尺度上讲清了国际关系和未来世界是什么样态、为什么是这样的样态的学理。

以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和历史自觉、历史自信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素养

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地缘政治角力也是观察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走向的重要窗口。从中国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中美博弈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因素和变量。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始终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被拱卫的中心。而从综合国力的变化来看,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特别是数字经济竞争中,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快、最稳定的是中国。由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人口、文化和社会制度等原因,在美国看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威胁了美国的霸权,美国已经把“与中国的战略竞争”视为“21世纪的标志性特征”,如何击败中国成为美国两党“少有的共识”。从发起中美贸易摩擦到制造台海紧张局势,美国的疯狂举动来自美国的焦虑。作者指出,如果在中美博弈方面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寄希望于美国幡然醒悟,根本就不符合唯物史观。世界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者提出,越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越需要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和历史自觉、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我们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既要掌握斗争的节奏和烈度,更要使斗争的结果向着有利于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方向转化。面向未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进国际局势新发展最具人道主义情怀的积极回应、正确回应。这既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主题,也是我们面对当今国际格局和未来世界时的理性诉求。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和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就在“一起向未来”的尺度上讲清了国际关系和未来世界是什么样态、为什么是这样的样态的道理。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光明日2022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