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寇清杰:全人类共同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1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呼应人类对幸福生活和美好世界的向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念上的支撑,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的价值观基础。其既源自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国际关系领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上的时代表达,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原创性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之源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70多年前,但至今依然显示出其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作为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占据真理制高点,是因为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地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证明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对各国人民从事革命、建设与改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科学指引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成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也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强大思想武器。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关于人类共同价值的主张,具体来说,这一新的价值理念是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科学指导下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而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以惊人的洞察力揭示出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他们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00多年来,世界越来越成为开放的世界,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都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世界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普遍交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频繁、更紧密。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科学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这一思想不断发展,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科学思想武器。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正确的命题,还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就提出了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而为当时一切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们所赞成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在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为破解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创造性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和美好世界构想。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5](P50)

  当然,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严重危机的今天,“逆全球化”“反全球化”声音不时出现。但我们认为,总体性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随着人类的交往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拓展和深入,必然会逐渐形成一种在共同需要基础上的基本共识。经济全球化需要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理解、认可和认同的过程,在求同存异中逐步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价值公约数”。中国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为人类发展而勇担使命的体现,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会愈加凸显并深刻证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站在道义制高点上发出的时代声音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同时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思想理论并不多,马克思主义是同时占据两个制高点的伟大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制高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利益的理论代表,以劳动人民为中心是其基本价值立场。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作为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表达。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指明了方向,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实际上就是“为了谁”的问题,这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是决定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国之大者”的重要内涵之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这就决定了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了让人民生活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执政,为人民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结带领人民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

  其次,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广阔的天下胸怀和强烈的人类关怀。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制高点还表现在胸怀天下,放眼全人类,突破阶级关系和制度架构去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马克思在其高中毕业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一生尽管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但依然坚守这份志向,尽显其高尚伟大,也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道义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以来就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而且努力带头推动这一伟大构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道义制高点上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四大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破解这“四大赤字”需要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担当。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积极倡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关怀和平等交往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三、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延长线上不断开拓创新

  从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一种理想的共同体生活样态应该承载人类多样文明和多元现代化模式。由中国所倡议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描绘了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应然状态,刻画出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良善交往秩序图景,表达了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的认同和追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实现世界共同发展,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美好新世界。这一系列倡议和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党,站在全人类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和深厚的人民情怀,把握历史大势、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需要的正义之举,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基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规律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福祉的重大问题,正确地回答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之问,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制了清晰蓝图。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对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和人类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解决全球性危机、走出现代性困境、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提供了科学理念和现实路径,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体现了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全人类共同价值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捍卫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是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一边的生动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次,对西方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的批判性超越。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在西方形成了一些错误观念和认识,主要有“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明优越论”“普世价值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其共同的特点是无视不同文明、文化的包容并蓄、和谐共生,把达尔文针对自然界生物界的进化论移植到人类社会,站在西方文明优越论的立场上,贬低甚至否定其他文明的意义和价值,将符合自身利益的“文明标准”作为“文明审判”的工具,展现出强烈的文明—野蛮、西方—非西方的排他思维,其实践逻辑是同者联合、异者打压,在国际上充当了资本主义向世界其他文明推销其文化和价值观的文化霸权的武器,是资本主义霸权思维的表现。

  与强调“西方文明优越”,渲染“文明冲突”的排他性做法不同,中国道路克服了“文明中心主义”的狭隘心态,积极开启各文明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文明共生的新纪元。文明共生的主张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道路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文明共生的价值旨归,自觉站在了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习近平强调:“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加强文明的交流互鉴,以平等谦虚的心态取他者之长补自身之短,才是有利于文明发展的理性选择。“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任何试图通过贬损其他文明从而否定他国文明存在价值的行为都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违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庄严宣示,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对待人类社会各文明间关系上的博大胸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坚定的价值追求。

  最后,在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纵观世界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现代性压力,各后发国家都面临现代化转型的任务,面对来自政治和经济上的竞争压力以及伦理和价值层面的冲突和挑战。中国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追赶型的现代化”。与世界上其他后发国家一样,中国面对的是已形成的以西方经验为基础构建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模式和西方现代化理论,西方国家已经占据国际规则制定权和关于现代化的话语主导权。西方国家基于“西方中心主义”构建的现代化理论,意在为发展中国家引导方向,即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和竞争选举的政治制度是现代化的标尺,发展中国家只需跟着学、照着做就行。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乐于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但是,面对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当时中国文化知识界一些人形成了轻视、鄙薄自身文化文明而重视、崇尚西方文化文明的思想倾向,有的甚至主张走全盘西化的道路。部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明自信受到严重打压,丧失了文化自信的底气。这一西化思潮历经百年仍然时有表现,在当今社会上也还有不少拥趸者。主要原因是关于西方文明优越、关于西方现代化道路乃“人间正道”的神话,在西方国家国际话语权优势的加持下变为了“真理”。具有历史担当和人类情怀的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打破这种“话语霸权”,发出中国声音。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以主动和自信的大国担当,向世界发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时代呼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人类情怀,既给深陷西方现代化泥淖不知何去何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价值理念借鉴,又为西方发达国家反思自身治理模式提供了价值坐标,从而在西方现代化模式暴露重大缺陷的当今时代彰显出非同一般的世界意义。

  (作者简介:寇清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