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山: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顶天立地的伟大奇迹,鲜明宣示了党和人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马克思主义行,从根本上讲是其内在逻辑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中国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所证明了的。
一、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始终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犹如穿云破雾,拨开了历史发展的重重迷障;犹如壮丽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唯心主义世界观却长期占据着社会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它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用神、人性、意识、观念等来解释一切、说明一切,统治和左右着人们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300多年时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了猛烈抨击、激烈批判和深刻揭露,对未来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和勾画,也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比如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消灭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直至最终消亡等等,但它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和社会力量,最后没能跳出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窠臼,终究没能起到实际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1848年,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锻造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奴隶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为人民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正当中国“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当时,全国有300个左右的政党、政治团体竞相涌现,但经历大浪淘沙,绝大多数不过是昙花一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从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必将在当代中国得到更加充分的检验。
二、马克思主义在改变人类历史命运上始终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类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所谓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实质“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它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从而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让西方出乎意料,马克思高居得票榜首,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是因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索科学真理,坚定地站在历史发展规律一边,深深植根人民大众之中,人民性是它与生俱来的宝贵理论品格。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义无反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人民”二字深深地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把坚守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一百年来,我们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都不忘初心、坚守恒心,一以贯之地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与其他政党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对各种政治力量和各种主义思潮的比较、辨析中,最终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使我们党拥有了一心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真正铜墙铁壁,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的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筑牢初心使命,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必将在当代中国得到更加充分的贯彻。
三、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斗争实践中始终占据着发展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始终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其他任何思想体系有着显著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无休止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甚至认为自己的理论思维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与时俱进是其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恩格斯在其多部著述特别是晚年的一系列书信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的重大观点:“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宁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了列宁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完全可以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一贯重视理论指导而又勇于理论创新的党。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早期领导人就曾提出过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实践中的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毕竟是党的幼年时期,受主客观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当时还不能完全做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在党内特别是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苏联经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政治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第一次运用“实事求是”这个重要概念。以此为开端,党越来越表现出坚定的理论自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艰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永远站在时代前沿,以更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必将在当代中国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