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陈晓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18-11-25
字体: 打印
分享:

 

  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以及由此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进行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概言之,历史诞生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历史就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制度文明的过程。马克思对历史的这一理解,使人们摆脱了神秘的神学史观和个人主义的英雄史观,开始关注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关系,将作为生产劳动主体的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主体。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认为,以往由少数人垄断的政治权力必须转到作为生产劳动主体的人民手中,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依据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中国共产党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困境,克服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弊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构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确立、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逻辑,将为当代中国的人民民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资源。

  资本主义民主:少数精英决定公共事务决策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历史前提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离,这种二元分离实际上就是“政治解放”带来的市民社会的解放和发展,一方面把人变成市民社会的独立个体,另一方面把人变成政治国家的公民。市民社会的独立个体成为政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由此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政治国家服务于市民社会与独立个体的现代政治逻辑。在这种政治逻辑下,市民社会成员对政治国家的参与实际上就是私有财产权对国家立法权的争夺,政治国家由此成为一个民众可以参与和进行选择的领域。就此而言,资本主义民主可以说是一种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互分离为前提、以独立个体的自然权利为核心价值的政治形式和制度安排。

  根据这种政治形式和制度安排,所谓“民主政治”就是在政治领域引入竞争原则的政治,即企求在政治领域消除权力垄断、进行周期性和竞争性选举轮流获得政治统治权的游戏。从历史实践来看,这种竞争统治权的政治游戏,虽被冠以“平等竞争”的美誉,但往往无法摆脱精英政治和金钱政治的纠缠,甚至沦为政客与“金主”结盟而且充满机会主义色彩的“选主”机制。由此,资本主义民主只能成为少数精英通过竞取人民的选票来获得政治领导权的制度安排,而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人民的作用不再是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不再是决定和影响公共事务决策,而只能接受这些或那些精英的统治。至于精英的统治与决策是否合理,只与精英们的利益有关,而与人民群众的权益无关。这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事实和本质特征,引发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与反思。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为劳动群众服务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在全国范围内夺取政权,建立劳动人民统治的国家。这表明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和管理国家是可能且可行的,其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世界民主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列宁指出,苏维埃制度作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比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高得无法比拟”。因为这种民主制度摒弃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消极影响,将自身建立在消除了各种剥削、压迫与不平等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使得民主第一次为劳动群众服务,而不再是富人的政治游戏。在这种政治理念的指导下,苏联探索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共产党执政下的民主集中制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行民主的选举制、监督制和罢免制,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对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施加更直接的影响。

  客观地说,这一模式在当时苏联的历史环境下有积极的意义,如,在国内外和党内外斗争严重的情况下保持了苏联政权的稳定发展;在二战中迅速动员人力物力保证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但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来说,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在公共事务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传统,以“人民主体论”作为重新思考民主的历史视野和全新范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不仅力求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发展的历史局限,而且力争克服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弊端。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认为,民主不应仅仅适用或限制于政治领域,还必须向其他一切人的生活领域扩展。这就要求民主必须摆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即消除资本主义经济权力的社会强制,防止在民主领域发生“金钱政治”的现象,建构一种奠基在新的社会之上的民主形式。只有这样,民主才不会成为各种政治利益集团、经济利益集团获取政治统治权的竞技舞台,也才不会只是成为社会强势群体竞争表演的舞台。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就在于,彻底改造旧社会的经济关系,消除旧社会的利益对立,在经济关系上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基础,即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之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及以人对人的剥削关系的消失,使得我们建构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们看来,建构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符合“人民主体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要在继续探索和不断试错的深化改革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推进完善。就人民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系统改革,由此创制出能够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能够容纳人民群众高涨的参政需求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则把群众路线当作人民民主的实现机制,坚定地走好群众路线,由此使群众路线成为基本准则,并将其落实到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各个层面。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理论。在新时代,我们倡导“人民民主”,关键就在于,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建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人民在一切公共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真正的民主应为人民所共有、共用与共享。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329

网络编辑: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