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秦正为: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发布时间:2018-09-09
字体: 打印
分享: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薪火相传和蓬勃发展,是 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努力及其思想的影响分 不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 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发展史上的卓越代表。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同时赋 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力。在毛泽东看来,马克 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四化”,即马克 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核,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基,马克思主 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

一、科学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核

任何有生命力的理论,都在于其真理性、科学 性。对于马克思主义,亦是如此。但是,理论的生命 力,与关键人物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分不 开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经典作家、领袖人物对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 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抑或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成 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核。因为,这本身就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并使其得到继续发 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我们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马克思主义 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对此毛泽东指出 : “只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才对社会发展有了预见,使人 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 表现在理论上,更表现在实践上。为此,毛泽东也明 确指出 :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 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 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 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因而, 他告诫全党 :“我们的同志必须明白,我们学马克思 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 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 学。”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 的伟大作用。毛泽东强调 :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 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 联系的。”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 认识真理的道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体 系。毛泽东认为 : “马列主义应包含三部分: 一、马 列主义的哲学,这是理论基础; 二、马列主义的经济学,这是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考察经济现象的学说; 三、马列主义的革命学说,比如关于阶级斗争、政党、 无产阶级专政等的学说。这三部分不能分割,而应 视为马列主义的三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另外,毛泽东还指出,“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 学”。为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共产主 义的思想体系”而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否 则就会减弱乃至销毁其应有的活力。第三,马克思 主义是一种方法。根据对许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毛泽东指出 : “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 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 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 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 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 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 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是非常有害的。”他说: “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 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他又说: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 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 界。”因此,我们“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 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 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为此, 他明确指出 : “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 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 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 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第四,马克 思主义是一种工具。毛泽东指出 : “对于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 于应用。” 因此,“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 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 用。”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 就起了变化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 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 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将这种工具比喻为“望 远镜”“显微镜”“指南针”,他说 : “马克思主义的方 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他还多次申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 “在全党中提高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当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是“包医百病”的 “灵丹圣药”,“要使我们的同志认识到,老祖宗也有 缺点,要加以分析,不要那样迷信。”这实际上也 是科学态度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由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 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因而毛泽东多次强调“马克思 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马克思这些老祖 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 “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 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为此, 他还推荐了《共产党宣言》等书,并说“普遍地深入 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 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 题” 。第二,要反对“本本主义”。尽管马克思 主义是真理,但还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运用,反对 照搬照抄。对此,毛泽东指出 : “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本本主义”就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 不除去,那末,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启发,拿 不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恶习就不能肃清,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为此,毛泽东一直坚决反对“本本主义”。 同时,对于变相的教条主义,毛泽东也进行了批评: “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 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 些人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 ! 所以我劝这些同志先办‘少许’,再去办‘化’, 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第三, 要分清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强调: “要 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 义。”他指出 : “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 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 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要的 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 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第四,要 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指出 : “马克思主义一定 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1960 年前后,他在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之后感慨地说 : “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 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 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 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 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另外,毛泽 东指出 : “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 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 样。”他还说: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 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 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 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免疫力。 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 力。”正因如此,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使马克 思主义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必要条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其 理论上的真理性、科学性,但这只是其内在的规定性 和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生根发芽、茁壮成 长,还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这一理论对环境的适应性, 即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民族化。对于中国而言,马 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必须通过和表现为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对此,毛泽东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做 出了独特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在中国革命中实现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 程,也更换了许多方案。其中,有地主阶级的“师夷 长技”“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有农民阶级的“太 平天国”“扶清灭洋”,有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 ; 有“东方文化救国论” “全盘西化论”,有“教育救国论”“实业救国论”等, 但最终都归于失败。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才焕然一新。但是,毕竟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样属于“舶来品”,其生命力在中国革 命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考验和磨炼。先是中共一大 提出了在中国推翻不存在的“资本家统治”,其后出 现了一次比一次严重的三次“左”倾,甚至险些毁灭 了中国革命。这些都是在堂而皇之的“正宗”的马 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但其结果却几乎也毁灭了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基于这些深刻的教训,毛泽东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他说 :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 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 1938 年中共六 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 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 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 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 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 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 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 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至此,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也 开始了真正的中国化,并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结出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硕果——毛泽东思 想,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在中国建设中实现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没有国家管 理和社会建设的经验,也由于中国面临西方国家封 锁包围而唯有苏联大力支持的国际形势,中国实行 了“一边倒”的处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 社会主义阵营。因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和社 会主义改造中不得不照抄照搬了苏联的做法。对 此,毛泽东曾谈道 : “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 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当然,“一五”计划 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这种 “基本照抄”的办法,毛泽东“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 舒畅”  。随着过渡时期的基本完成,毛泽东逐渐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 次结合”的问题。曾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曾经回 : 1956 4 4 日最后一次讨论《关于无产阶 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修改稿的会上,毛泽东在会议 即将结束时说 : “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 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 这种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 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道路。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就开始考虑,先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考虑把合作社办得又多又快又好,后 来又在建设上考虑能否不用或少用苏联的拐杖,不 像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样照搬苏联一套,自己根据中 国的国情,建设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现在感谢赫 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 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其实,过 去我们也不是完全迷信,有自己的独创。现在更要 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这段话曾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传 ( 19491976) 》引证,因而是可信的。这段话说明, 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是“第一次结 合”,现在要进行“第二次结合”,要“努力找到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即在建设时期仍要实 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956 4 25 日,毛泽 东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以苏为鉴”,指出 : “他们走过 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 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 戒。”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 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名著。1956 9 15 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说 : “把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 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 1962 1 月,他进一步提出 : “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 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 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 律。”毛泽东“第二次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使马克思主 义生命力再次焕发。不过,其探索的曲折过程乃至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又使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受到 极大损害。当然,这也成为一种教训鉴戒和反面 教材。

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是真理但不会终 结真理,这就是其时代性、与时俱进性。马克思主义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在帝 国主义时期由列宁所发展,从而在每个时期都显示 了其蓬勃的生命力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力量。对于中 国的革命和建设而言,只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 时代化,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对此,毛泽 东也有深刻认识,并作出了艰苦努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在中国革命中实现马 克思主义时代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共产党人早就有清醒认识。李大钊曾说过 : “平心 而论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 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我们批评 或采用一个人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 们的时代环境就是了” 。对此,毛泽东有着更 为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如 1937 7 月他在《实践 论》中明确指出 : “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 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 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 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 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 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 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 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如 1959 年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依 旧谈道 : “没有列宁,不写出《两个策略》等著作,就 不能解决 1905 年和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单有 1908 年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不足以对付十 月革命前后发生的新问题。适应这个时期革命的需 要,列宁就写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 作。列宁死了,又需要斯大林写出《论列宁主义基 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样的著作,来对 付反对派,保卫列宁主义。”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毛泽东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敢于与历次的错误 路线进行不懈的斗争,勇于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从而不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先是, 面对右倾机会主义造成的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提 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此后,面对“左”倾盲动 主义、冒险主义造成的革命的一再挫折,提出了“农 村包围城市”,从而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此过程中,毛泽东根据具体时代情况的变化,分析 了具体阶段的基本矛盾和革命任务,提出了相应的 战略和策略,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了“工农武装 割据”,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国共合作、全民抗 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由此,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 主义”,而毛泽东思想则是“中国革命时代的马克思 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中国革命时代绽 放的最好诠释。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在中国建设中实现马 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 市”,但中国建设必须是在城市。1949 年在七届二 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 :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 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 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 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实际上,早在 1945 年中共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 东就清楚地分析了早作“转变”准备的问题,他说: “一个十几年来争论的问题,就是从乡村到城市,还 是从城市到乡村,争得一塌糊涂。正确路线是要先 搞乡村,要研究农村情况。大家说这是正确的路线, 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走路,走到哪个地方 走不通就要转弯,因为那个地方走不过去。当然在 乡村尽走尽走,走他几百万年,这也不叫马克思主 义,而叫反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当需 要在乡村时,就在乡村; 当需要转到城市,就转到城 市。”可以看出,毛泽东在论述这种“转变”思想 的时候,直接与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挂了钩, 即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 的时代化问题,就是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问 题。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十年的改造和建设, 1959 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中更为明确地指出 : “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 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 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 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 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也就是 说,革命时代有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建设时 代也应该有建设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新著作、新理 论,即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毛泽东是 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建设时期的《矛盾 论》《实践论》。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时代 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 础”和“源头活水”,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中国 建设时代发展的最好注脚。 四、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 任何有生命力的理论,还必须有其群众基础,即 代表群众利益、为群众服务,为群众所掌握、由群众 来传播。只有代表群众利益、为群众服务,才能走进 群众心底,为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才不会沦为 索然无味的清谈。只有为群众所掌握、由群众来传 播,才能反映群众心声,形成社会思潮、群众运动,呈 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体现 在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上。对此,毛泽东有深刻认识,并进行了专门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在其服务对象上实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搞清服务对象并为之做好服 务,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体现。 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进行了较多论述,大致表现为 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搞清宣传对象。对此,他 指出 : “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 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 看、给什么人听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 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 行的。”第二,必须搞清大众和大众化。对此,毛 泽东明确指出 : “什么是人民大众呢? 最广大的人 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 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什么叫做大众化 ? 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 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相反,“有些天天喊 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 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 化。”第三,必须普及为先。1945 4 月,毛泽 东在党的七大讲话中说道: 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百分 之八十以上,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如果 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你“就是读一百万册马 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 “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 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 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 错误的。”第四,必须用大众的语言。1942 5 月,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严厉指出 : “人民的语 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 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 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 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 人。”所以,一些宣传工作者“他们的宣传,乏味 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 他们的演 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总之,只有高度重视 和清楚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能增强马克思 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求在其传播主体上实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清醒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 体及其传播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延续扩展的 关键。对此,毛泽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第一,必须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毛泽东有句名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针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毛泽东也曾经讲过: “如 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主体力量。 第二,党的组织要善于使马克思主义“群众化”。毛 泽东明确指出: “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 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 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另外他还讲 : “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 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 的马克思主义。”同样,产生于群众实际斗争的 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变为群众的尖锐武器,才会继续 成为“活的马克思主义”。第三,党员干部要发挥模 范作用。毛泽东一直大力提倡党员干部要加强学 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成为马克思主义 的学习者、传播者和群众学习的先锋模范。比如, 1949 年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为党的干部专门 列了 12 本马列必读书,并强调将其作为教材,认为 这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 水平”是十分有益的,“如果在今后三年内,有三万 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 很好。”第四,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对 此,毛泽东指出 :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 大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中。”的确,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都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应 该如此。第五,要以大众的方式使之大众“化”。马 克思主义生命力,关键在于要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 大众自己的东西。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新文化“应 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服务, 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为此,“洋八股必须 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 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当然,在此过程中,要 进行调查研究、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学习运用群 众语言、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等等。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生活科学版)》2018年第3

网络编辑 :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