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论坛与讲堂>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通知

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

发布时间:2022-12-12
字体: 打印
分享: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2年12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院长论坛的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科研高校机构近80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权威专家和院长作了主旨报告。线上参会人数近300人,直播观会人数超过1000人。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分论坛主题报告两部分进行。

 

论坛部分专家学者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立新、吉林省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厅长张洪彬、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颖分别作开幕式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主持。

 

韩喜平教授致辞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二十大报告给我们信心,要求我们自信自立,同时二十大报告也给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继续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求我们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等。最后,韩喜平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吉林大学,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吉林大学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并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辛向阳研究员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报告明确了踏上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重要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其中很多重要论断、很多问题需要加强纵深研究、学术深化。因此,本次院长论坛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主题,意义重大,正逢其时。

 

刘立新副部长致辞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立新在致辞中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主力军,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引路人。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上走在前列,要带领马院青年学生率先学习领会,同时要加强思政教师培养,用好思政课来启迪青年学生的思想。最后刘立新在开幕式致辞中再次感谢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对吉林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两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吉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贡献。

 

 

张洪彬厅长致辞

吉林省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厅长张洪彬在致辞中表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要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领悟党的二十大的理论贡献,感悟二十大的精神能量;二是要深入思考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准确把握科教强国战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新定位。三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此次论坛既可以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理论体系,也可以深入阐述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必将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推动理论创新。

 

王颖研究员致辞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颖在致辞中表示,在学习二十大之际召开院长论坛,充分体现了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政治自觉、学术自觉和行动自觉。王颖院长向社科理论界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出三点倡议:第一,用心做凝心聚力的事。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研究阐释。第二,用心做智力支持的事。坚持问题导向,更加自觉地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深深扎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第三,用心做学术创新的事。科技创新要解决“卡脖子”问题,社科理论问题要解决“哑嗓子”问题。最后,王颖院长诚挚地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向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投稿,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吴宏政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分为两个时段,16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第一时段的主旨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主持。

 

林建华教授主持

 

辛向阳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作了题为《新时代党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正确方向的路径》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是从多个方面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正确方向的路径的:一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改革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并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二是保证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是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是保证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腐败是现代化的毒瘤,要防止腐败蔓延使现代化举步维艰,同时清除腐败会大大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吴潜涛教授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潜涛教授作了题为《正确理解中华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报告。他指出,中国人的道德观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及中国人民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所说到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人心和善表现为心灵祥和,内涵着和合的价值追求,有其独特的含义:首先,人心和善是一种以和合价值理念为遵循的道德要求;第二,心性和善是与人的存在发展融为一体的道德要求。第三,人心和善是一种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要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庚续好中华民族的道德基因和血脉,发挥好中国人心性的禀赋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颜晓峰教授作主旨报告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二十大报告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第一,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立的根据,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更有基于我们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第二,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第三,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即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求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就是制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并从多角度阐述了这个战略布局的地位、作用等;第五,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发展进步的关系。

 

韩庆祥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韩庆祥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的报告。他指出,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关键是在于要揭示出它背后的深层逻辑:第一个逻辑是政治逻辑,这个政治逻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逻辑是现实逻辑,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三个是哲学逻辑,用哲学术语是“主主平等”,而非西方的主客二分。第四个逻辑是理论逻辑,这个理论逻辑就是新发展理念;最后一个逻辑是时代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在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目标追求及其实质就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骆郁廷教授作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骆郁廷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独立和自主探索相结合的道路创新。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必须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中国,同时国家民族独立,才可以自主地选择我们的发展道路。二、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创新。必须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四、科学技术方面坚持创新为主与借鉴为辅相结合的道路创新。

 

冯刚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作了题为《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战略思维》的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战略目标、战略判断、战略决策、战略实施的逻辑体系当中:第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目标思维,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目标思维是战略思维全过程的一个主导因素;第二,意识形态战略决策重点还体现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上,要善于抓住重点,而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里;第三,意识形态战略措施还体现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最后,意识形态战略思维里面还包含战略实施的思维,同时要注意将其转化为意识形态战略实践的过程。

 

王炳林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作了题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的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精髓,实际上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要深刻领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概括习近平总书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从哲学层面解决了我们理论的升华和方法的指引的问题;第二,要全面把握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内涵;第三,要守正创新,自信自立;第四,坚持问题导向,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第五,坚持系统观念,核心是把握三点,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系统谋划。第六,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的基因传承;最后,我们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

 

孙熙国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孙熙国教授作了题为《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的报告。他指出,思考“六个必须坚持”的原创性贡献,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马恩所提到的三个主人: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这样一个思维路数:从自然、从社会、从人出发。第二,“六个必须坚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原创性贡献。原创性贡献就是回答了别人没有回答的问题,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完成了别人没有完成的任务,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规律。第三,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所代表的特殊含义。

第二时段的主旨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陈志刚主持。

 

陈志刚研究员主持

 

杨晓慧教授作主旨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作了题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的报告。他指出,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首先,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地位。从目标谋划上,二十大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从战略的摆布上看,二十大报告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强调也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报告又首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摆在一起,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第二,要牢牢把握教育的系统思维。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整体部署,在方法论上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思维。第三,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根本任务。二十大报告又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这方面的要求。

 

王树荫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树荫教授作了题为《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的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王树荫教授认为,理解新的飞跃的问题要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续性和阶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我们既要放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也要分阶段地去深入探究,只有把接续性和阶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去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的问题,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艾四林教授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作了题为《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报告。他指出,如何做到胸怀天下,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使命。人类情怀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质,如果不谈人类情怀,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第二,“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奋斗百年取得历史成就的宝贵经验。我们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事出发,再和世界的交互、互动当中实现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第三,“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胸怀天下,才能超越个别地域的意义,而进到世界普遍性的意义上。

 

刘建军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作了题为《分化发展:新时代理论创新的一种规律性现象》的报告。他指出,“两个结合”是从“一”的结合当中分化发展出“二”来,它并不是说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并不是说从一个片面变成一个全面,而是说从一个抽象的整体到一个具体的整体,就是在“一”的结合里面本来就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的内容。再一个,从“一化”到“两化”,特别是在这次二十大报告中,原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中本来已经包含着第二个化(时代化)的内涵。毛泽东思想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好,都是中国化时代化“两化”的飞跃。

 

钟明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的报告。他指出,关于“两个结合”第一次的论述是在去年建党100周年的讲话当中提出来的,在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作了论述,可以说,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个新的结合或者第二个结合,而这新的结合的价值意蕴可以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新的结合是新时代理论创新和思想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其价值也体现在文化复兴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上。第三,从文明的建构和发展来看,体现了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价值。

 

佘双好教授作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佘双好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因素》的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佘双好教授谈了四个方面的观点:第一,制度先进、文化优越、精神充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追求。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第三,精神因素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精神”的词频分析,主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部分,但也超越文化建设部分。第四,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精神动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王永贵教授作主旨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作了题为《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和重大意义》的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讲“六个必须坚持”有三个角度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讲“六个必须坚持”的前提是要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把握好尺度和原则。第二,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内在的相互定位问题,对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本身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第三,理解“六个必须坚持”,要注意一定从整体把握每个必须坚持,也要看到每个方面的侧重点。“六个必须坚持”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在我们要强调各自特点时,也要注重整体性,把它贯通起来。

 

龚云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作了题为《新时代在党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他指出,新时代为什么在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揭示:第一,新时代十年的实践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个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共产党这十年在探索当中有效应对了四大挑战,也正是在面对四大挑战中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第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实践,揭示了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第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找到自我革命的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践让我们重新书写了世界政党话语,重新审视政党在世界大变动中、在世界大变革中、在追求人类进步当中的重要性。

 

分论坛部分专家

下午设置了四个分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60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院长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四个分论坛均分为两个时段进行。

分论坛一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及其当代推进”,两个时段分别由《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员于海青和《浙江学刊》总编辑田明孝主持。在第一时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授作了题为《西方现代性的构架》的报告,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教授作了题为《从领导和制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之新文明性质》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教授作了题为《“两个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的报告,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方式——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教授作了题为《从大历史视野看中国现代化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的报告,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教授作了题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义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报告。在第二时段,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作了题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的报告,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仁忠教授作了题为《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要求》的报告,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慧芳教授作了题为《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教授作了题为《文化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与推进战略》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报告,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刚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解析》的报告,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作了题为《谈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的报告。

分论坛二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与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分别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副主编郑端和《江海学刊》杂志社社长、主编赵涛主持。在第一时段,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报告,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云阁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报告,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十年成就的世界意义》的报告,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勇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认同》的报告,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秦法教授作了题为《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性贡献》的报告,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柴艳萍教授作了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报告,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克全教授作了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的解放”维度》的报告。在第二时段,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十年之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十年变革之于中共党史的意义》的报告,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强教授作了题为《从大历史观视角看待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广兴教授作了题为《深刻理解新时代伟大历史性变革的三个方法论原则》的报告,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汤志华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意义》的报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教授作了题为《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教授作了题为《两个“行”的七种体现》的报告,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韦洪发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的理论建设与现实意义》的报告。

分论坛三主题为“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分别由《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任、研究员张建刚和《学习与探索》副主编、编审房宏琳主持。在第一时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教授作了题为《立足高度契合 推动深入融合》的报告,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秀玲教授作了题为《深刻把握“六个坚持”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报告,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虹教授作了题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作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观”论述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向度》的报告,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基本逻辑》的报告,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栓久教授作了题为《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的报告。在第二时段,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洪亮教授作了题为《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旨趣》的报告,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行的?》的报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的报告,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作了题为《彰显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动精神》的报告,中国社科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楠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阐释理路》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教授作了题为《理论之光照亮我们前进之路——学习新思想的路径思考》的报告,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史家亮教授作了题为《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论》的报告。

分论坛四主题为“民族复兴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分别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副主编刘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朱效梅主持。在第一时段,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厘定》的报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确保共同富裕》的报告,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作了题为《国家安全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报告,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作了题为《深入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教授作了题为《在高质星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报告,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宏志教授作了题为《我们是否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报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教授作了题为《党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新命题》的报告。在第二时段,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教授作了题为《以大党独有优势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报告,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作了题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文化建设维度》的报告,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怀友教授作了题为《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主题中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报告,《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国教授作了题为《理论创新中人民立场的坚守》的报告,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报告,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龙兵教授作了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戴立兴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创新》的报告,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树彬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报告。

 

石瑛教授主持

 

林建华教授作大会总结

会议闭幕式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作大会总结。林建华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次论坛重点围绕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八个论题展开了讨论,取得了丰富的研讨成果。论坛对于加强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形成了学术共同体。

本次院长论坛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国内多所科研高校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学生参加本次会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知识体系、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院长交流互鉴,搭建了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丰富的交流和研讨成果。

(供稿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克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静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