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华侨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与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办。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侨大学等全国40多家学术机构,以及《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媒体单位的1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研究员,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院党委书记姜辉研究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关一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樊建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谭扬芳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余维海副教授,中央编译局许宝友研究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唐海军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林德山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轩传树研究员,深圳大学曹天禄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薛新国教授,云南大学袁群教授,九江学院冷树青教授,江南大学贾淑品教授,山东大学焦佩副教授,厦门大学吴茜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关巍讲师,湘潭大学李保全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李瑞琴研究员、潘金娥研究员、范春燕副研究员、贺钦助理研究员,华侨大学吴苑华教授、叶麒麟副教授、张进军助理研究员等2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谭晓军研究员、华侨大学王四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主任吕薇洲研究员分别主持上、下午发言并进行点评。
开幕式由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教授主持,邓纯东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号召,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前态势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讨,做出新判断。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蒙受了巨大挫折,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现在,在欧美、原苏东地区各国共产党都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探索、努力奋斗。希望本次会议能对这些探索奋斗的状况有些新研究成果,并向全社会宣传。在此基础上,对我们思想理论界及全社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复兴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积极意义。贾益民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专家学者的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将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开展。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代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代社会主义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动态”、“当代国外主要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当代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世界左翼思潮与左翼运动”、“当代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等议题展开了专题研讨。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中认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当代世界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进入深度调整期,至今复苏乏力,其制度体系无法根除的基本矛盾加剧着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和矛盾对立。另一方面,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苏东剧变后的低谷,进入了谋求振兴期。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和形成中国方案的实践勇气,将为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振兴,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樊建新副院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表示,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重视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然而,该学科仍然存在着课堂失语、教材失踪、论坛失声的现象,需要专家学者、高校同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扩大该学科的影响力,推进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振兴。
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华侨大学合作成立“政治发展与公共治理研究基地”。邓纯东院长和贾益民校长进行授牌,吕薇洲主任和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振翔教授接受挂牌。“研究基地”力争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领域研究,提升政治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更好更多地推出学术精品。
(孙应帅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