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果综述·活动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论坛与讲堂>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无神论论坛>成果综述·活动报道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第九届科学无神论论坛综述

李成 夏玉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16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1年6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国无神论学会承办的第九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南京大学成功举行。论坛以“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党委书记樊建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薛海林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应有之义。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无神论者,不仅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也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和无神论、邪教治理等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建党百年

  龚云指出,一部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崇尚科学精神、推翻神权统治、革除积弊陋习,带领广大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艰苦奋进、勇于创新、掌握自己命运、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无神论本质上以人为中心,而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基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如何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减低宗教信众增加的速度,如何抵御宗教对群众的精神诱惑和思想渗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此次论坛正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无神论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2016年宗教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讲话精神。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国无神论学会,一直都致力于深入研究这一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无神论学科如何定位,无神论教育怎么开展,无神论事业如何发展,无神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中的地位如何,这些都值得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思考。南京大学也有着中国无神论思想研究的优良传统,南大哲学系王友三教授的中国无神论史研究堪称经典,我们应予以继承并发扬。在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方面,《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在宗教研究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大学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面引领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南京大学对科学无神论学科和本学科唯一的专业期刊《科学与无神论》加深了解,并从政治和学术双方面考虑,给予重要的扶植。期待不久的将来,科学无神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能真正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流学科。

  樊建新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百年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百年历史,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彻底的科学的无神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所揭示的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人民创造历史等唯物论观点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它与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唯心论和有神论的根本对立。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包括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工作和无神论的学科建设,都是在不断巩固和扩大无神论阵地、压缩有神论阵地。如今我们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就包括加强全社会的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我们要在全社会各领域形成合力,把无神论这个大原则贯彻到各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去,从而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切实减低宗教信众的增加速度,切实抵御宗教对群众的精神诱惑和思想渗透。

  北京联合大学刘福军副教授指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自觉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无神论思想,全面汲取苏联东欧国家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和处理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中的人与“神”的关系、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关系、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的关系,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进程,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理论观点,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无神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神论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思想宝库。

  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李申教授认为,中国有丰富的无神论传统,但中国古代同时也有丰富的有神论传统,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有神论传统不只来自佛教和道教,还来自“民间宗教”的鬼神信仰,以及“儒教”。我们要突破对中国无神论认识的两个误区,既不能看到中国传统的神祇信仰形式和佛教、基督教不一样,就认为中国古代人不信神,是无宗教国;也不能看到佛道教中一些批评否定神祇的事例,就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或佛道教在整体上都是无神论的。中国与西方的无神论状况不一样,中国传统神祇众多,清理起来困难;人们普遍对众多的神祇现象认识不清。中国共产党员和无神论学者需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有神论和无神论;继承优秀无神论传统,并加以宣传;抵制和批判有神论传统,特别是算命、风水等巫术迷信现象;抵制和批判一切新生的和外来的有神论,维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健康。

  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研究员强调,新媒体已成为新时代开拓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新平台。自2016年实名制认证以来,习五一微博已经名列新浪微博校园领域榜首。其中,“科学无神论论坛”、“遏制宗教极端,抵御宗教渗透”、“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三个话题已成为特色品牌。从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出发,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排他性强,伊斯兰极端主义已成为暴力恐怖活动和民族分裂势力的精神支柱,可谓国家安全的肘腋之患,而国际基督教右翼势力的对华扩张战略则是国家安全的心腹大患。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宗教工作和国家安全将构成长期的战略风险。我们要努力创新科学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在新媒体上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话语权。

  西北工业大学韩伟副教授指出,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医疗条件落后,巫神在陕甘宁边区大量存在,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还造成边区社会秩序紊乱。为破除人们的迷信思想,边区政府在党领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普及医疗服务,推动科学教育,并改造巫神群体,组织其参加生产劳动。如此增加了劳动力和农业产出,提高了人们对医疗科学的认识,提升了城乡社会的文明程度。边区改造巫神中党政引领、群众动员、注重思想转变,包括群众路线中克服强迫命令与“尾巴主义”等经验,都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镜鉴。

  福建农林大学王晓云副教授强调,在宗教信仰体系中,神是人的命运主宰,人丧失了普遍性而成为宗教功利性和专制性的对象。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技术、商品、货币逐步“神”化。科学无神论则批判“信仰与交易”、“奴役与被奴役”、“操控与被操控”、“占有与被占有”的单向度社会关系,力主把人类从对一切超验对象的迷信和现实社会的思想痼疾中解放出来,复归“人—人”的“双向度”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和无神论

  原中国社科院网络中心主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张新鹰研究员指出,中国无神论学会是1978年底在南京大学召开的成立大会,是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任继愈先生发起成立的,任先生任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中国无神论史的著名学者王友三教授任秘书长。学会成立的宗旨正是“研究宗教、批判神学”。任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无神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就要把无神论学科建设起来。1999年,任先生率领无神论学会及时上呈关于法轮功问题的调研报告,对中央做出相应决策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随即中央指令中国无神论学会创立了《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自2010年以来,在中国社科院主管下,杂志、学会和无神论研究室都逐步走上了发展正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气魄和胆略,担起了在党内和全社会重振无神论宣传教育这项重任的领率之责。这也是今后宗教治理长效机制中一项十分关键的治心之策、务本之举。张新鹰还提出,当前的无神论社会传播尤其要注意策略选择。

  河北师范大学郝瑞斌副教授指出,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对宗教问题的探索与论述,到列宁在实践中对宗教政策的制定,再到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一直凸显着鲜明的人民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迥异于其他宗教学说之处。彰显这个特性,对于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辽宁师范大学刘晨晔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立足人的社会性本质,通过对资本逻辑与价值失落的双重批判奠定了其作为群体化信仰的合法性根基,同时凭借对科学性和人文性、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融汇贯通,实现了对前现代神秘化宗教信仰和现代世俗化拜物教信仰的双重超越,成为人们追求世俗化信仰的新选择。

  新疆师范大学张轩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和发展中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信仰的理论立场、信仰的自然科学基础、信仰对象、信仰方式、信仰结果和内容等方面均与宗教信仰有着本质不同。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坚持历史自觉、理论自觉、修养自觉、意志自觉和行动自觉。

  新疆财经大学闫国疆教授认为,“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也是新时代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新时代治疆的重要方略。

  四、邪教治理

  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天嘉副教授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邪教治理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上,伴随新冠疫情,宗教、邪教问题与民族、人权问题相互交织相互牵扯,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加剧;美国国内社会分裂加剧,这加速了邪教、阴谋论、极端保守势力的合流。国内,新有神论、伪科学团体则不断整合翻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新形势下中国邪教治理工作应当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精神底色,在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制度、治理目标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治理效能,维护国家安全。

  北京联合大学李斌教授强调,在世界邪教泛滥的国际背景下,在校大学生已成为邪教组织发展成员的重点对象,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安全。对1980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中有关“邪教”和“大学生”的文献分析显示:研究主题以代表性邪教及其预防教育为主;主要是以高等教育、政治学、宗教学为主的多学科研究范式;青少年预防教育尤其是大学生预防渗透风险是邪教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无神论的学科根基与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开端”“西方哲学视野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科学领域的有神论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李申教授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指出,首先,此次论坛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第二,通过此次会议,无神论事业又壮大了队伍,认识了朋友。第三,建议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的教师学者都研究一点宗教,加入无神论的事业。切莫以为宗教和马克思主义关系不大,其实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都以此研究为基础。第四,呼吁建立一个广泛的无神论研究机构联盟。希望全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都能办起无神论研究机构。第五,希望各单位都能创新宣传无神论的方法,做出成绩。第六,现在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因为无神论事业是正义的,神是不存在的,所以将来的世界,必将看到无神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