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果综述·活动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论坛与讲堂>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无神论论坛>成果综述·活动报道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在新时代的建设机遇和建设思路——第六届科学无神论论坛综述

习五一 杜娟

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

发布时间:2023-12-16
字体: 打印
分享:

  第六届科学无神论论坛于2018年8月1日在内蒙古满洲里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国无神论学会、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北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新疆、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浙江、湖北、湖南、上海、重庆、江西、安徽、广东的近90名学者参会。满洲里市委书记陈立新、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朱炳文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全国政协民宗委原主任朱维群参加本次论坛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高举新时代的思想旗帜, 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基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要求, 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纷纷建言献策。

  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朱晓明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机遇、现状、可行性方案和学科体系筹划做出了总体性阐释。第一,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将宗教问题视为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宗教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 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更加紧迫, 因此, 应当及时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第二,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现状。根据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标准和学科专业目录, 无神论尚不能进行独立的学科建设。无神论曾经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 作为宗教学一级学科下辖的二级学科出现过, 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 却没有出现无神论学科和专业。无神论学科要发展, 就必须拥有完全独立的学科地位。第三, 建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的可行性方案。目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 设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二级学科具有现实可行性和良好前景。无神论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 是马克思主义其他一切理论的前提。如果能够进入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无神论就能够为学科建设吸引大批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生力军。第四, 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理论建设。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建设的核心和基础。他建议学会集中力量编写《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 包括四个部分内容:理论 (原理和规律) 、批判 (有神论和神学批判) 、社会 (无神论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实践 (实践中的无神论) 。

  教育部社科中心研究员田心铭阐发了无神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地包含着无神论,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无神论。古今中外各种无神论理论中, 有马克思主义的也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无神论, 是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科学无神论。同时, 坚持无神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当前无神论工作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 结合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和无神论工作的实践,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无神论思想。无神论宣传教育要面向广大群众展开,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认识坚持无神论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 遵循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做好这项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

  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加润国认为,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有鲜明的学术立场和独特的学科视角, 其研究对象既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有神论, 也包括与各种有神论相对应的不同形态的无神论, 更包括有神论渗透蔓延的现实情况和科学有效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 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直接相关的宗教学属于哲学一级学科, 但是无论宗教学还是其他哲学二级学科都不涉及无神论研究, 有的甚至坚决反对无神论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学科, 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主要围绕现实世界无神而很多人心中有神这一基本矛盾展开, 包括五个层面的基本范畴:一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核心对范畴, 即有神论和无神论;二是关于有神论社会形态的基本范畴, 如宗教、迷信、伪科学、邪教等;三是关于有神论思想观念的基本范畴, 如鬼神、灵魂、上帝、天堂、地狱、特异功能、超自然等;四是关于有神论社会问题的基本范畴, 如宗教问题、迷信问题、邪教问题, 以及宗教政策、宗教工作、无神论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等。就研究方向和分支学科来说, 至少有8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 二是科学无神论原理研究, 三是中外无神论思想研究, 四是自然科学与无神论研究, 五是当代无神论研究, 六是无神论宣传教育研究, 七是宗教迷信和有神论研究, 八是政教关系和宗教治理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 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 对改变“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的被动局面, 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迫切需要, 对于改变“有神论有研究机构、无神论无研究机构”和“有神论有学科地位、无神论无学科地位”的不合理局面,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改善我国宗教学研究生态的迫切需要, 对于改变“有神论有人研究、无神论无人研究”和“有神论有话语权、无神论无话语权”的现实困境, 校正宗教学研究学术方向、提高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研究员发言的主题是《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抵御宗教向大学校园渗透。抵御国际基督教右翼势力的文化渗透;警惕国际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文化渗透。她重点论述国际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向我国高校的文化渗透问题。近些年, 我国公办高校和科研机构中, 伊斯兰教研究领域逐步形成两化的格局, 即:学术队伍“穆斯林化”, 学术导向“伊斯兰化”。一些学者在工作中难以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他们被地方官员视为专家学者, 奉为上宾, 客观上为其搭建了宣教的平台。有些人反对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视文化融合、民族融合为文化同化和民族同化, 在研究中不能坚持学术路径, 所谓“研究成果”实为变相宣教。在西北一些高校中, 已形成穆斯林师生宣教的小圈子。一些伊斯兰教相关的院系、研究所, 脱离世俗研究的路径, 出现“经学化”的趋势。这与国家教育世俗化的导向相悖。随着国际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复兴, 高校校园宗教气氛逐渐升温。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向高校渗透的现象, 出现从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扩张的趋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 (80后和90后) 信教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就是近些年来“教族一体”意识的增强。民族由先天血缘、历史文化等等因素构成, 而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后天的自由选择。打破民族和宗教捆绑, 反对强迫信仰教义, 每一位公民都有信仰和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只有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打破教族一体的束缚,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研究员对中国无神论话语权的现状表示担忧, 并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大众化提出了思考。他指出,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主张无神论本是天经地义的, 中国共产党8900多万党员本应该都是无神论者, 无神论在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应该掌握主流话语权。但现实与这个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许多党组织没有也并不积极宣扬科学无神论, 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内的不少党员笃信某种宗教或与无神论对立的学说。无神论被虚化、弱化、污名化, 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中无神论已处于濒危学科。对此他提出, 首先, 应理直气壮地、公开地阐明中国共产党是无神论者的家园,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 主张并坚持无神论, 倡导发展和普及无神论, 不能似是而非, 遮遮掩掩。其次, 为无神论者正名, 阐明作为无神论者的正当性、真理性、科学性, 也阐明其合法性。再次, 要大力发展无神论学科。对于无神论大众化的问题, 他指出, 要突出无神论的科学性, 宣传无神论就是宣传科学;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要亮明无神论者的身份;无神论者在各行各业都要发声, 要敢于作为, 有所作为, 争取广大群众, 使他们也成为无神论者。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教授介绍了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科学无神论教育的调研状况。她指出, 受特殊地缘文化、特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科学无神论教育对于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民族 (地区) 高校中的指导地位、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 为民族地区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陈智教授的课题组以我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为调研对象, 通过对1643份有效样本的分析得知, 大学生在信仰选择方面呈现多元化态势, 反映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对宗教抱有幻想的大学生对其信仰的宗教并不十分了解, 许多人存在信仰困惑,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一定程度上的不到位。大学生的宗教观呈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特点, 因此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她指出, 民族 (地区) 高校在科学无神论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 通过理论育人、实践育人、制度育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无神论教育。

  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李申教授通过他新著的《中国无神论史》阐释了无神论研究的一些要点。第一, 无神论是在反对有神论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没有有神论就没有无神论。不了解有神论的情况, 就无法深刻理解无神论。所以这本无神论史在每一个时代, 都先讲讲有神论状况。第二, 古代没有彻底的无神论者。古代的无神论在否定传统神祇观念的同时, 往往同时又在创造着新的神祇观念。中国古代如此, 外国古代也是如此。彻底的无神论思想是十八世纪才出现在法国的。像伊壁鸠鲁、荀子、柳宗元等中外著名的无神论者, 总体上也都是有神论者。他们一面否定旧的神祇观念, 一面创造着新的神祇观念。第三, 古代的无神论观念, 往往是首先促成了有神论的发展和变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 神祇都被认为是兼具灵魂和肉体的存在, 并不是纯粹精神性的存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神都有血有肉, 能生育, 会受伤, 与人同形同性。把神祇说成纯粹精神性的存在, 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神祇观念的历史演变, 是有神论观念不断否定自己的历史, 也是无神论观念不断胜利的历史。因此, 某种意义上说, 无神论的历史, 也是一部神祇观念的发展史和消亡史。李申教授的《中国无神论史》书稿从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开始, 一直到辛亥革命, 详尽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的发展脉络, 为无神论学科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

  与会学者还就构建无神论学科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重点在于明确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意义和作用。学者们系统地梳理了习近平的宗教观, 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新思想, 还特别关注了新时代少数民族党员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与会代表中有不少是高校教师, 他们从实际教育教学出发, 对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还有学者分析了邪教、迷信骗术等现状和特点, 探讨了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意义, 以及在全社会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 等等。与会学者们普遍认为, 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研究基础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 形成了明确的研究领域, 锻炼出了专业性的研究队伍, 此外, 无神论的学会、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专业期刊也已陆续到位, 建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

  加润国研究员对会议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侵蚀和毁坏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的唯心论和有神论思潮重视不够, 应对不力。以为宗教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错误的,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正因为有神论还有长期存在的现实基础, 无神论应该进行长线布局, 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目前无神论宣传教育在总体意识形态工作中还是一块短板, 无神论的学科地位尚未得到确认。许多学者提出了构建无神论学科的方案, 这些方案和意见有史有论, 有纵有横, 有破有立, 有知有行,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体系的视野。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应当尽快建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