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刊》讯 近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讲堂”第七讲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哲学院教授韩震应邀作题为“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与建构”的专题讲座。
韩震首先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随后从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审视与建构问题。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他认为,这三个“安全”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政权就是靠制度和意识形态来维持的,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从国际舆论格局来看,目前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还未真正改观,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从国内来看,很多人还潜存着“文化自卑”“崇洋媚外”等心理,缺乏文化上的自觉、自主、自强,思想领域存在历史虚无主义。
韩震从历史、社会、文化、外部分析了文化自信心动摇的原因。从历史来看,近代中国相对衰落,与当时崛起的西方文明形成落差,“西方中心主义”影响严重。再加上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政治意识形态也处于被动。从社会来看,改革开放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式和自卑情结;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呈现出社会分化、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样态。从文化来看,知识经济对创新的需要强化了批判性思维,许多社会问题和道德失范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等。从外部来看,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围剿,对非西方文化的贬低,中国成为让西方恐惧的“他者”;西方发达国家在价值观操纵上有丰富的经验,掌握着话语主导权和议题设置权;宗教的复兴和宗教激进主义的影响等。
韩震表示,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深厚力量。意识形态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意识形态工作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利条件。
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
(作者:张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