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学与无神论

习五一:弘扬科学无神论精神,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1-11-09
字体: 打印
分享:

 

一、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党中央领导人首次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思路的革命性转变。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交往交流交融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一词出于晚清,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首先使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是一个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之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冲突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中华民族的特征是多元一体多元是要素,一体才是主线。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髓之一。大一统思想,孔子首倡,始见于《春秋·公羊传》。《中庸》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从墨子的一同天下,孟子的定于一,到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的一匡天下,先秦的大一统思想,历经世代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第一次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地域上的统一,将先秦时代的大一统理想变成现实。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将中国纳入统一的模式。秦汉时代所奠定的中华大一统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从古至今的大一统的理念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这是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强盛时期出现过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九次大统一的王朝。虽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四分五裂的时局,但分裂总是支流,统一的历史大趋势不可阻挡。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往交流,大一统有利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文明。大一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稳定繁荣、文明昌盛、军事强大,经历数千年的历史风云,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19世纪世界上著名的多元宗教和多元民族的国家,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印度莫卧尔帝国、奥匈帝国等等,现在都已经土崩瓦解。只有当代中国承袭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每个民族都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纽带,蕴涵着中华各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当今世界风云激荡,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中华民族也面临这种风险。因此,提升中华民族的内部凝聚力,促进民族政策向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向调整,大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二、传承中华文明的人文主义精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人文主义思想丰富多彩,儒释道多元兼容。我认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是中华文明中最值得珍视思想精华。

中国古代先哲提出的究天人之际的概念,是中国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古代汉语中的是个模糊概念。将解释为自然,可以属于无神论范畴;将视为上帝,可以属于有神论范畴。究天人之际,作天人之辨成为中国哲学思考的重大命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论从古至今。

中国古代宗教神学思想比较单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不语怪力乱神而著称。以人为本是相对于宗教家以神为本而言的,可以称为人本思想。孔子虽然承认天命,然而怀疑鬼神。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对鬼神采取存疑的态度,既不否定,亦不肯定。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提高道德觉悟,努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必求助于鬼神。

在天人关系中,提出人为本的命题,最早是荀子。他强调明天人之分,批判天神崇拜,将人格化的改造为自然的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中国古代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哲学家是管子。《管子》说: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句话的大意是:成就霸业的开始,就要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得到治理则国家稳固,百姓民不聊生,发生动乱则国家趋于危亡。这里所谓霸王,就是指强国之道。管子所说的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根据民贵君轻的理念,孟子认为,君主实行残暴的统治时,人民有理由起来造反,推翻残暴的君主。从两宋起,《孟子》成了封建社会各阶层的必读教材,人为本”“民为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虽然民贵君轻的理念与近现代权利观念有着质的差异,然而,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民众重要性的认识,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为贵、以为本的理念具有跨时代生命力,是我们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智慧源泉。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三、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科学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和基石,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从富强”“文明的视角来看,科学无神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富强,国富民强,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就是要大力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是相对物质文明的富强而言,是指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从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看,科学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灵魂。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极大地影响着文化的变革。科学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把人类从蒙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成为近现代无神论思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欧洲,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基础神创论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普及知识包括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使命。百科全书派的核心人物狄德罗指出: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不信神。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随着反对封建主义的神权统治,在理性主义哲学家的影响下,近现代西方无神论思潮日益显著。因为它汲取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为武器,对科学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又被称为科学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也属于科学无神论范畴,是科学无神论的高级形式。它继承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唯物主义,继承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等人类优秀成果,通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发现而展示出来。科学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和基石,由思想文化领域,进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在当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倡导科学精神,抵制愚昧迷信。应当指出,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本身并不等于哲学领域中的科学无神论。当代宗教神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极力适应科学的新发现,力图将其纳入神学解释的范畴。当代科学无神论就是针对种种新有神论而言的,它有自己的特殊研究对象、特殊的理论内容,解决许多特殊的认识问题,不是其他学科可以取代的。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素质的必要环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无神论的唯物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占有重要地位。以鬼神存在为基础的世界观不符合客观事实,依据有神论确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损害人的尊严,贬低人的价值,压制人的创造,使信仰者容易受到自命神灵代表者的控制。科学无神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让我们弘扬科学无神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石。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科学与无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