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25年第二次青年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22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5年8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25年第二次青年专题研讨会在科研大楼1237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工作组、科研处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院长、党委副书记崔唯航研究员致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主任、青年工作组组长杨静研究员主持会议。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青年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思维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等期刊媒体应邀参会。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上,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指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举办系列青年专题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高翔院长关于青年人才培养的指示要求,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思维方法”为主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青年学者以此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崔唯航研究员指出,此次研讨会主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针对性,青年学者成长成才必须掌握好、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树立使命意识,发扬担当精神,坚持学术报国。 

   研讨会开幕式 

  在上午的主题报告中,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陈志刚研究员全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创新发展,指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从“两个结合”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王虎学教授作了“‘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主题报告,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维度阐释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强调“两个结合”作为新时代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原理性贡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本身也要“相结合”一方面,“两个结合”是一体两翼、各有侧重的,“第一个结合”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个结合”主要是“魂脉”与“根脉”的结合;另一方面,“两个结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入乡随俗、成风化俗”的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周丹研究员在全面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哲学视角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方法体系具有丰富内涵和严密逻辑,其根本方法主要包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及“六个必须坚持”;其思想方法包括战略思维谋大势、历史思维鉴古今、辩证思维增智慧、系统思维观全局、创新思维添动力、法治思维促改革、底线思维控风险等。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方法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的系统表达,奠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既是实现全党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的理论基础,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研讨会主题报告 

  在上午的青年学者发言中,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西华副研究员提出要运用历史思维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根溯源,为坚定“四个自信”夯实理论根基、提供科学方法、明确价值核心、提供基本遵循。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洋助理教授在梳理青年马克思研究进路的基础上,揭示其对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启示,认为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必须树立主体意识,发扬批判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秉持开放态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方涛副研究员探了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系统思维,从生成逻辑、系统特征和系统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罗文东研究员、陈志刚研究员、王虎学教授、周丹研究员分别对三位青年学者的发言作了点评。 

  在下午的主题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从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实践论四个方面阐释系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贡献,指出系统观念集中体现了系统方面的“人类知识的总和”,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理论的系统性与实践的系统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贺新元研究员从战略思维视角切入,运用大历史观深刻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论断的战略意蕴,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并从价值引领、实践平台、国际秩序、治理原则、道路选择、指导原则、安全保障等方面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在下午的青年学者发言中,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陈永盛副研究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及其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刘影副研究员从哲学视角出发,从战略起点、战略主体、战略价值、战略方法、战略视野、战略成效六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战略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路子达助理教授从全局统筹、全链条管理、多元主体协同三个维度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所蕴含的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陈妮助理研究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增强问题意识的基本内涵、本质意蕴和逻辑进路。崔唯航研究员、张云飞教授、贺新元研究员分别就这四位青年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闭幕式上,崔唯航院长和罗文东书记先后作总结发言。崔唯航院长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发言各具特色,围绕原理和方法、特殊和普遍、战略和策略等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展现出思考的高度和认识的深度,体现出青年学者的锐气和朝气。罗文东书记用“三个三”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一是具有老中青相结合、院内外相结合、报告点评相结合的鲜明特点;二是取得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良好效;三是要求青年专题研讨会继续做好学术会议筹备、报告提质增效、研究成果化等工作。青年工作组继续提高青年学术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组织性,青年学者要志存高远,严于律己,敢于创新,尽早成才。 

  供稿人:马研院陈妮、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