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论坛暨毛泽东思想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成功举办
2025年7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论坛暨毛泽东思想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山东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理论探讨》《观察与思考》《毛泽东思想研究》等期刊的编辑代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主持开幕式,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党工委书记仇道滨研究员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辛向阳研究员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仇道滨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近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情况,表示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认识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力,实现新发展。
辛向阳院长致辞并以“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点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辛向阳院长指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主题展开探讨,旨在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重大贡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寻现实路径。在主旨报告中,辛向阳院长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大历史观、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题主线,深刻阐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主要经验、重要原则、现实路径等,不断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创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由中国社科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楠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邓纯东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杨明伟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薛广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志明研究员、北京大学孙来斌教授,分别以“深入理解从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毛泽东论实现强国目标的几种精神状态”“从‘相结合’透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题作主题发言。
第二阶段主题报告由《马克思主义研究》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任洁研究员主持。武汉大学项久雨教授、吉林大学吴宏政教授、南昌大学陈始发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蓝汉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余斌研究员,分别以“‘现代性’悖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历史境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历史演进”“坚守汉语言文字血脉,巩固文化主体性根基”“从‘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看人工智能”为题作主题发言。
第三阶段主题报告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沐夕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贺新元研究员、兰州大学蔡文成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关锋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康晓强教授,山东大学段光鹏副研究员,分别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第二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逻辑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三维凸显与‘两个结合’”“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话术’转换陷阱的破解”为题作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共设五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等交流研讨。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郝书翠教授主持闭幕式。新疆大学韩泊尧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国龙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姜林宏老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简皎洁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刘弘雨同学代表各分论坛作汇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刘志昌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发言。
(供稿人:张悦,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组织员、党务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