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在重庆大学成功举行
2025年6月14日,以“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题的第十五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在重庆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重庆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公平正义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80余所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大会合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陈志刚,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俊,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处处长李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李林齐,重庆市社科联规划评奖办主任王黎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谢昭明主持。
陈志刚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应增强理论自觉、坚定理论自信,强化担当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新问题、新课题、新实践出发,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目标,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俊强调本届论坛汇聚全国知名学者,聚焦“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大议题,彰显了学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动意识。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指示,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
李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两个结合”,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贡献。她还强调,理论强则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李林齐介绍了重庆教育系统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科建设的成效,肯定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理论阐释与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担当,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重庆建设教育强市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王黎明指出,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深刻把握世界大势与国际格局新动向,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实际,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各种社会思潮、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思想舆论之间的关系,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守主阵地,打好主动仗。
主旨报告环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金民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陈志刚,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冯秋婷,分别围绕“关于‘两个结合’的若干理论问题”“‘第二个结合’是两种差异性文化在高度契合性基础上的融合创新过程”“‘第二个结合’何以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提升党的领导力”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阶段由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颜利主持。
本次论坛设置了三场主题报告和五个平行分论坛。在第一场主题报告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熙国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传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研究员、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刘玄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贺新元研究员、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俊华教授,分别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古今中西之争的破解”“论‘思想材料’意义的‘第二个结合’”“略论‘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与时代追求”“从大历史观的维度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理论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脉络的四重维度”“‘两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法与科技理论中国化”作主题报告。本场主题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楠教授主持。
第二场主题报告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南京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明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丰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富胜教授、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彭海红研究员,分别围绕“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主体性和主导性”“文明叙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叙事范式革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建设:一种综合性的阐释”“数字文明的生成逻辑与基本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科学体系的范式意蕴”“文化主体性:基于社会理性视角的分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作主题报告。本场主题报告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部长何绍辉研究员主持。
第三场主题报告,重庆师范大学原校长孟东方教授、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教授分别作题为“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路径研究论纲”“‘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哲学思考”的报告。本场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贺新元研究员主持。
分论坛研讨聚焦“‘两个结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两个结合’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沿问题”等,与会学者踊跃发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思想交锋。
分论坛一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张润峰、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妮、临沂大学徐彩勤、山东财经大学吴爱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邱素钇分别代表五个分论坛汇报了研讨成果。分论坛总结汇报环节由《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编辑张丹主持。
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贺新元研究员作大会总结,介绍论坛举办十五届的发展历程,总结本次论坛取得的主要成效,展望论坛发展方向。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教授作论坛总结,指出本届论坛规格高、收获大,感谢主办方、志愿者和会务人员的辛苦付出,感谢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闭幕式由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鲲教授主持。
闭幕式
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论坛主题鲜明、研讨深入、成果丰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常规性论坛,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增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常态化机制,已经成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品牌,希望论坛办得越来越好。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彬彬;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瞿杨溢、钱婷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