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新型集体经济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暨第三届乡村振兴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21日,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新型集体经济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暨第三届乡村振兴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新型集体经济研究分会主办,主题是“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旨在深入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交流研讨。
开幕式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建新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新型集体经济研究分会会长龚云研究员,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侯为民研究员分别代表分会代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新型集体经济研究分会、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致辞。
樊建新首先对主办单位与参会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目前学术会议多,但这样的主题“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少见。此次会议旗帜鲜明、勇气可嘉,具有重大意义,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能否顺利推进。
罗文东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发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会议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会议提出,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希望本次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尽快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龚云认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础,是关系农业农村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关系农民共同富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是推进“三农”工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有效举措。在思想认识上要正本清源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来重视集体经济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对集体经济研究关注不够,希望广大青年学者将集体经济研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富矿”不断挖掘和传承下去。
侯为民认为,集体经济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前提,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集体经济支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有效手段、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作用。重视集体经济研究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不变的传统与坚守,希望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持续关注和研究关系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主旨报告环节由龚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建新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原党组书记朱有志教授(线上参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传利教授先后发言。
武力认为,新型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于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创新发展转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对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保证党的基层领导力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继承和发扬历史经验,不断发展、完善和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建设之路。
樊建新认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和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巩固党的农村执政根基、重建新时代农村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朱有志认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本质上是激活红色资源、红色资金、红色资产,壮大市场资源、市场资金、市场资产。新型集体经济越发展,我们党领导农民、服务农民、凝聚农民的能力就越强。这也是党对农村的领导力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的具体表现。
杨春华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改革的底线和方向,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高度关联、相促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加快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乡联动、综合施策,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王传利认为,个体化、碎片化经营容易导致农村经济失序、文化失序、社会治理危机和社会保障危机;集体经济是农村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源地,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基层党建的内在要求。只有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克服小农的自发性、散漫性,走向组织性,落实党建工作。
主题报告第一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新型集体经济研究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彭海红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杨团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教授、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严海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教授先后发言。
杨团认为,新型集体经济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主体,在乡村地域内外市场发展的多主体参与、多方式建构、多样化存在的经济形态,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乡村内外市场统分结合的多种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新形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集体财产的经营者和保全者、小农户权益的保障者,是各类经济主体的带领者和地方经验的创造者。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太弱、不注重能力建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要坚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质量,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浪潮奠基。
宋朝龙认为,工业化发展的核心是以工厂劳动作为劳动基层组织单位,取代血亲共同体的基础地位。“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所有制结构的制度设计,其以空间为基础作所有权的划分,对当下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解决工业产业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危机、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上升到所有制结构层面,以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为前提。
段春亭回顾了近年来南峪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强调未来南峪村将进一步激发基层发展活力、提升基层发展成效,通过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统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发展股份合作经营,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严海蓉从资源整体性和整体性生产力两个概念切入,对新型集体经济进行了学理阐释,认为整体性生产力是一种新质生产力,是新型集体经济的优势。她以西藏嘎措乡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为例,指出嘎措乡集体经济的发展极大拓展了整体性生产力的内涵,进行了生产与生态内嵌,带来了成员主体性和积极性;突破了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元的生命共同体,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张晖认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集体经济建设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实现经济收益与福利最大化,还应注重综合效能提升,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朝着可持续、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她从政策把握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平稳增收能力、合理分配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什么能、如何来领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侯为民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江宇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刘建进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陈义媛教授、河南农业大学赵意焕教授、湖南省郴州市贵阳县和谐村党总支书记黄凯(线上参会)先后发言。
赵智奎以天津市蓟州区毛家峪村、黑龙江甘南县兴十四村、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浙江省杭州市塘西村、上海市崇明区瀛东村的相关调研为基础,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成效、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尤其要讲好中国乡村发展的故事,要加强新型集体经济的对外宣传。
江宇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展集体经济划清了底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供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接大市场的途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解决巩固集体所有制和加强集体经营的问题,坚持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逐步引导农民走上组织化、集体化道路,这是发展高水平集体经济的可行路径。
刘建进认为,研究新型集体经济,不仅要注重其外延研究,更应注重其内涵研究。新型集体经济是指产权制度改革后衍生出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集体经济新形态,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秩序稳定、增强资源流动性和社会开放性等多重意义。
陈义媛从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对村社再组织化的重要意义。她认为,小农生产条件下,最重要的是通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烟台市某村通过党支部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生产统筹,解决了小农户的生产困境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难题,带动农民增收、树立党员威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重建了村庄内部的公平和秩序。
赵意焕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集体成员福利增长的关系就是生产与分配、消费的关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集体成员福利增长,在物质上有利于劳动生产力、劳动效率的有效提升,有利于劳动生产力变革和劳动成果合理分配;在精神上有利于实现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科学结合,有利于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个人富裕与集体富裕的关系,坚持按劳分配,逐步增加集体福利供给,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黄凯以“党建引领促振兴,文旅融合促发展”为主题,分享了湖南省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近年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做法和成效。和谐村以“党建引领、村企联盟、产业发展、群众受益”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由内至外做优服务、抓住机遇串珠成链,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党建模式,创办支部农场,组建成立了强村公司,并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企业进行捆绑,形成村企联盟“共同富裕”的新模式,使村庄人居环境更优美、村民生活更富足、乡村治理更和谐,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议题开展学术研讨,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共识,并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问题上提出意见建议。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张建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科研处干部刘海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卢凤仪、中共临邑县委党校副校长郭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佳琦分别代表各分论坛做小组汇报。彭海红研究员做论坛总结。
(卢凤仪 岳小凤 彭海红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