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的位置 > 首页 > 国情调研
宋丽丹:精准脱贫攻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中西对比看我国精准脱贫攻坚的优势及其世界意义

 

 

 

脱贫攻坚是关系国家战略的宏观布局,精准扶贫是以“一户一策”为主要特征的具体的扶贫方略,二者有机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经过8年持续奋斗,2020123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1

 

一、精准脱贫攻坚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全方位围堵日益收紧,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发展格局问题。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精准脱贫攻坚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现在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基层治理混乱、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等。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农村市场严重萎缩,无法承接大量的工业产品。因此,我们的大量产能只能通过对外贸易疏解,而过剩产能又使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自我竞争、争相压价。一方面企业只能获得极低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只有通过压低工资来获取正常利润,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们生产得越多,利润越低,工人的加班越多、劳动强度越大……世界市场越大,这种自我压榨越加剧,对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外向型劳动密集产业令农民工长期停留在收入低、福利保障差的工作岗位上,无法积累足够的消费资金,在诸多因素的叠加下,出现了“国内消费市场长期落后于投资和外贸增长”3的现象,无法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因此,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首先就要以“三农”问题为突破点,着力解决农村消费市场的问题。

精准脱贫攻坚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从微观层面的“一户一策”、中观层面的产业布局到宏观层面的共同富裕,一步一个脚印,早就走在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上,可谓是提前实施了顺应历史潮流的谋篇布局。

第一,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通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物理阻隔,也就是流通(包括路网、电网、自来水网和通信网络等)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城市产品及服务进入农村、农副产品进入城市的问题,也关系到人员、信息和资源的流通。尽可能地消除因地理原因造成的土地级差,为农村发展创造尽可能好的外部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精准脱贫攻坚应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流通问题。从县县通、村村通、组组通和户户通,路网已将穷乡僻壤连接到了城市,电网、自来水网和通信网络也遍布农村,消灭了农村与现代社会物理隔离的落后状态。这为农村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一户一策”的政策设计使包村干部、包户干部、第一书记、“五人小组”成员等基层干部与村民不断地面对面交流、沟通,有利于他们摸清群众家底和农村基层治理的家底,很多经年累月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农村的社会治理有了相当大的改善。通过这几年的群众工作,党员干部、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这都为农村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组织和政治基础。

第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等多种扶贫方式,资金、资源和人才在不断地向农村聚集。通过精准扶贫,农民群众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党和政府的认可度也不断上升,加上扶贫干部的引领,在乡村振兴阶段引导农民走上重建新型集体经济体制的道路自然水到渠成。这种新型集体经济体制不同于人民公社制度,它是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制(村级)和公司制(乡镇级)的组织形式重新组织起来,建设小城镇,同时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4。这样就把农村、农业、农民和产业升级、小城镇建设和就地工业化等结合在一起,其发展前景就是共同富裕。

第四,精准脱贫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大干快上”造成的重复建设、生产过剩已经使我们认识到,不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三产联动”都需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中央、地方和农户可以在统一的战略布置下对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以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来服务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而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又反哺农村、农业,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可持续和高效的国内大市场。健康的城乡及工农关系必然形成真正供需平衡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才可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能更快、更好地构建。

 

二、精准脱贫攻坚凸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仅使我们在短短的数十年拥有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也让我们在解决贫困问题上有着先天的优势。

()脱贫成效高

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国的世界性难题。时至今日,世界各国都有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和行动,只不过称呼各异。西方“扶贫”的制度化雏形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德意志帝国,当时的德国皇帝认为针对工人的社会保障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5,企图通过为普遍贫穷的无产阶级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以维持社会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给了资产阶级很大的压力,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福利(social protection benefits)的投入。目前,西方狭义的社会保障福利主要由社会保险和贫困救济两部分组成,可看作一种扶贫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人和家庭,特别是穷人和脆弱者,应对危机和冲击”6,我们可以称之为“福利式扶贫”。

西方社会保障中针对穷人的“贫困救济”多数以现金、食品券和医疗补助等形式出现,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就可以获取,这种以物质给予为主的“扶贫”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穷人或者寄希望于多生育换取补助,或者为了保住救济不去工作或者不去找到更好的工作(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即要失去相应福利),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我们可以称之为“福利变形”),难免被人诟病。接受救济的人普遍被认为是不值得浪费纳税人金钱的“懒汉”和“失败者”,穷人因领取救济而遭人鄙视,他们既失去自尊,也容易失去前进的斗志。

另一方面,西方耗资巨大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多年,并没有解决贫困问题。欧盟关于社会保障福利支出的最新资料(2016)显示,欧盟28国社会保障福利的净支出接近欧盟总支出的92%,2016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1/4(24.9%)7。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社会福利支出占其GDP的比例最低,如2018年为4.9%(但绝对值不低,约为9820亿美元)8

总体来说,西方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少,但是,贫困仍然是西方社会挥之不去的阴影。譬如,美国的贫困率一般都维持在10%以上,如19902017年间,贫困率最高到15.1%,最低也是11.3%9,美国2017年的贫困率为12.3%,生活在贫困中的美国人总数为3970万人10。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贫困率最新数据(2016)显示,美国的贫困率遥遥领先(17.8%),其次为以色列(17.7%)、日本(15.7%),其他贫困率10%以上的发达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卢森堡等11个国家;在36个经合组织国家中,贫困率最低的是冰岛(5.4%)。但在被认为“福利橱窗”的北欧国家,其贫困率也不低,分别为瑞典(9.1%)、瑞士(9.1%)、挪威(8.2%)、荷兰(8.3%)、丹麦(5.5%)和芬兰(5.8%)。此外,社会保障支出处于发达国家前列的法国的贫困率是8.3%11

投入巨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资产阶级学者和政治家甚至把“福利国家”视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12。不过他们忘记了,在没有福利制度之前,西方的贫困问题更加严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基本矛盾才是贫困问题在西方社会无法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产业后备军则是这一矛盾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则使所谓的绝对贫困无法被消灭(因为长期失业者被排除在失业救济体系之外而处于赤贫状态),同时贫富差距却在日益扩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的存在是常态,“美国梦”或“欧洲梦”的终极目标是个人成功,而不是共同富裕。

就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裕、慈善业也很发达的国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无家可归者增加了61%13,未来四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经济衰退将造成美国无家可归者的人数大约增加两倍14,超过110万人将流落街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2020年有5000万人生活在饥饿中,这意味着1/6的美国人(其中有1/4是儿童)面临食物匮乏问题15。富裕中的匮乏,是社会的悲歌、人民的苦难。

由于主要从劳动者收入中获取资金来源(个人所得税),西方福利制度进一步加剧了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与不断扩大的生产趋势之间的内在矛盾,同时,不断膨胀的福利支出也使国家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号称“福利橱窗”的瑞典,福利制度就已经悄然开始改革。瑞典取消了住房补贴,改革了养老金制度,大幅度削减了医疗预算,增加福利政策的限制,对原国有产业进行私有化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瑞典已经全面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结构”。政府规模(以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计)持续收缩,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已经从1995年的将近80%下降到2010年的35%16。与此同时,瑞典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增加了约30%,其增幅高于经合组织成员的平均增幅水平17。所以,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历史年代,西方社会迫于与社会主义阵营竞争的无奈,才加大了福利投入,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本就无心也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西方社会采取了污名化福利制度的办法,让人们相信是懒汉拖累了社会,减少福利就能改革弊端,从而甩掉所谓的包袱。然而,西方对这种被动解决贫富差距的福利制度的弱化,必将带来更为严重的贫困问题。

西方社会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劳动者尤其是“中产阶级”的高税收,富人和企业的税率却相对较低。我国税收的特点则是国有企业的平均税负远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如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数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1%,却创造了34.4%的全国税收,29.4%的全国财政收入18。这些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巨额税收极大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家进行二次分配的能力19。基于此,我们才有充足的财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之中。30年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翻了3520,2015年以来,仅贵州省五年就投入扶贫资金超过1万亿元21

我国的精准脱贫是世界上涉及贫困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减贫行动,它每年减少的贫困人口达上千万人。不仅如此,贫困地区人口的收入还得到了较快的提高,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成就。中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十三五”期间,仅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就达960多万,相当于搬迁了一个中等人口规模的国家,成就了人类迁徙史和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22。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1%,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3。“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成就超过了文明史上任何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减少社会不平等政策的一项重要成就”等都是外界对中国扶贫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称赞24

()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

西方“福利式扶贫”存在多种弊端。首先,它的主要手段是“补不足”,即填补穷人等弱势群体在满足基本生存所需时存在的缺口,使社会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饿死、病死等极端情况。但这种“补不足”的手段不能突破和解决产生贫困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因此,贫困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其次,微薄的福利收入也不能使穷人实现财务独立,而且只要穷人的收入超出一定标准就会失去领取救济的资格。因此,为了获取稳定的救济,穷人宁愿失去一步步发展的机会。再次,没有“生产性”的帮助(指在就业和产业方面的扶助),一切物质性帮助都是暂时的。穷人得到救济只是暂时没有生存之虞,但并没有改变其在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位,因为他只是被动地获取救济,而没有得到生产财富的能力。因此,西方在实施多年的“福利式扶贫”后仍然存在稳定的贫困率,并且随着不平等程度的加深,“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阶级固化现象日益普遍。以上这些都是“福利式扶贫”的制度性缺陷。那么,中国的精准脱贫是如何避免这些缺陷的呢?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在农村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为确保农村不会再次出现地主与雇农的分化以及旧社会大规模土地兼并的现象打下了制度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会成为流民,也就不会出现拉美那种因失地农民进城而产生大规模的城市贫民和贫民窟的现象。稳定的土地制度保证了全社会的稳定,这是精准脱贫的前提条件。

第二,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将土地流转给个人或集体,自主地选择土地经营方式,这就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灵活的选择。如时任贵州省安顺市委书记的周建琨同志就赞同并支持塘约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走集体经营的道路,而这一道路成为塘约村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第三,精准脱贫的灵魂是“一户一策”。扶贫干部通过走访贫困户,调研了解其致贫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发展产业、技能培训、外出就业等手段,辅之以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教育补助、医疗救助等方式,将贫困户从困境中解放出来。脱贫不脱政策,力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相关内容后面我们会详加介绍。

第四,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已经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纳入宏伟蓝图。因此,精准脱贫攻坚不是终点,它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一步,共同富裕就是要消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的相对贫困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组织优势、动员优势明显

精准脱贫是在我国的工业发展到可以反哺农业的时候,党和政府通过全国动员、集中资源的方式进行“全国一盘棋”式的扶贫攻坚战役。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强大的组织优势与动员能力。

从资金上来说,国家提供了相应的配套项目和资金,为先“输血”后“造血”提供可靠的物质支持。以2017年数据看,建档立卡人口人均财政支出达6287.4元,接近建档立卡人口人均纯收入7486.4925。短时间内投入如此数额巨大的资金到扶贫领域,不仅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魄力和能力。

从部门来说,财政部、发改委、扶贫办、农业部、文化部、教育部等国家各部委及其下属单位均为精准脱贫提供了相关项目的扶贫补贴;从项目来说,不仅传统农业及其配套业态,均可以申请补助,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以及污染物防治等公益性项目也可以得到国家资助。在环保备受重视的今天,还有“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补助。项目资金额度从数千元、数万元、上千万到上亿元都有。可以说,我们的扶贫项目资金几乎涵盖了农业“三产融合”的各个方面,这样的扶贫力度和规模在世界上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在笔者参与精准脱贫调研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公共部门就动员了9200余名党员干部加入“尖刀班”。那么全国的数字是多少呢?可想而知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目。这么多人民干部走入乡村与农民一起战天斗地,与贫困作战,这是西方式“扶贫”想也不敢想、做也做不到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会有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来到农村,一遍遍地走访贫困户,为他们想出路、找项目和发展产业。这才是我们精准脱贫能够成功的底气所在。同时,精准脱贫还通过统一战线动员私营部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从而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人、财、物基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动员优势。

 

三、精准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是全方位、多保障的,不仅是“扶上马”,更是要“送一程”,可以说,社会主义的扶贫是“走心”,是为了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的福利发放是“走物”,暂时性“扶”一下贫困人口,并不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更别提致富了。

西方从人道主义出发,通过衡量收入等物质条件认证人“穷”,按其“需要帮助”的程度相应地发放钱、物、券等,以物的帮助为主,这种例行公事的资助,从发放到领取中间环节太多,缺少人文关怀和“一对一”的帮扶,不仅低效和浪费,同时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最重要的是,西方对领取救济有较严苛的条件,譬如美国规定失业救济金只能领取6个月,如果失业者在这之后还没有找到工作,就将从失业统计人数中“消失”,不再被纳入统计,也就没有资格再领取失业救济金。再以穷人领取的食品券为例。1996年克林顿政府的福利改革提出要“工作才能有食物”,缩减了穷人领取食品券的时限;奥巴马政府于2014年通过法案,要求削减86亿美元的食物券项目支出,对领取政府“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的1849岁的失业者作出了限制,规定如果这些人没有残疾或没有要抚养的幼儿,失业超过3个月就会失去领取该项福利的资格,受此政策影响的人达100多万。这里也埋下了我们前面所说的“福利变形”的肇因:一些人为了保住救济多生多育,造成贫困向下一代传递的悲剧。

2015年,英国政府推出削减120亿英镑福利支出的紧缩措施,并逐步削减每年2200亿英镑的福利预算。当时英国政府称,福利改革是为了保证福利制度能够提高个人责任感,是为了支持家庭从依赖走向独立,因为“没有社会流动性就没有社会公正”26。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2014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英国政府福利的削减已经使英国最贫穷的175万户家庭陷入更深的贫困,使更多的家庭更艰难地应付食品及能源帐单。英国最大的“食物银行”特鲁塞尔信托(Trussell Trust)的数据披露,20132014年有超过90万人通过它领取了救济,比前一年上升了163%27。丹麦政府继续延长退休年龄,把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从4年降低到2年,同样,芬兰也延长退休年龄,削减福利28。因此,西方的福利设计是从冷冰冰的数据出发,不考虑劳动者在市场上的困境,只是提供临时性的扶助,在劳动者快倒下时“扶”一下,使劳动力市场不至于因为失业工人饿死而停止运行。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并不是为了帮助人们走出贫困,它可以“扶一下贫”,但不帮助人们脱贫,更别提致富了。

但中国的精准扶贫、脱贫与共同富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使扶贫充满了人文关怀。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9。扶贫首先是为了真脱贫、不返贫,最终是为了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精准脱贫”要求真脱贫,有严格的标准:要满足“一达标”(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全国扶贫标准)、“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标准才算脱贫。“一达标”是脱贫的必要条件,“两不愁、三保障”在“一达标”的基础上更深化了扶贫工作的内涵,意味着扶贫对象的基本生活问题从基本解决到稳定解决再到更高层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需求也得到满足,才能真正算是脱贫。

同时,精准脱贫不追求短期的收入达标,而是有“十个不能脱贫”的条件,如住房没有达到入住条件的,饮水不安全的,义务教育阶段有辍学学生的,家庭成员患大病未治愈的,等等。这种脱贫标准考虑了人的全面、平衡发展需要,而不像西方“福利式扶贫”那样不考虑人的其他方面需求,只追求短期收入达标。

因此,中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是西方一刀切式的物质补助,而是力求“将贫困人口的脱贫需求同帮扶政策匹配起来。因病致贫的家庭可享受‘五道防线’‘两癌筛查’、免费体检、集中供养和兜底保障政策;因残致贫的家庭可享受免费婚检和孕检、产业扶贫政策;多重原因致贫的家庭可享受对应的多项帮扶政策”30

脱贫不能返贫。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困人困户困村政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31各地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尽快搞清楚现有贫困人口中,哪些是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哪些是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需要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的,哪些是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兜底扶贫的,哪些是因病致贫、需要实施医疗救助帮扶的,等等。这些措施和手段的特点就是彻底根治致贫原因,达到脱贫不返贫。

要脱贫更要致富。我国的精准脱贫非常重视发挥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一方面通过扶贫干部的政策宣讲、技术培训、思想启发等和群众共商脱贫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公益岗位、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补助等方式,从扶志、扶智到实践都能充分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暂时的物质帮扶确实能使贫困户短时期内收入达标“脱贫”,这种帮扶是“输血”,是西方福利式帮扶的终点。但它只是中国精准脱贫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迈向小康社会的、立志与穷困作斗争的“造血”,它的目标不仅是消灭贫困,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中国人民一道走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四、精准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那么国外是如何评价这一创举的呢?

第一,国外媒体、国际组织等对脱贫攻坚的胜利总体持肯定态度。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进程。2020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篇报道认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洪灾的叠加影响,中国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32。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之后,那些一向对中国持挑剔态度的西方主流媒体虽有质疑,但也不得不对精准脱贫的成果予以某种程度的承认33。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认为,中国政府派出了数十万名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农村家庭进行调查,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贫困标准——这本身就是一项壮举34

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其重点是到2015年世界贫困人口减半。中国仅用了5年时间就达到了这一目标。《经济学人》认为,造成贫困人口减少的一大因素是中国“在19812010年使6.8亿人摆脱苦难,将极端贫困率从1980年的84%减少到现在(2013)10%35

联合国副秘书长格埃格奈瓦克·盖图(Tegegnework Gettu)指出,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执行期,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四亿多,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非常赞赏中国减贫模式在非洲的应用,并认为中国是全球减贫的典 36。联 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领导委员会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项目投资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为消除全球贫困作出了贡 37。旨 在消除全球贫困的国际公益组织“博根项目”(Borgen Project)在其网站上发表的《中国脱贫创新》一文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改革使7.3亿人摆脱贫困,占这一时期全球减贫成就的近3/4。根据《联合国千年全球发展报告》,中国的政策使国际社会能够实现联合国将全球极端贫困减少50%的目标。中国的经济成功使中国能够解决城乡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差距。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婴儿死亡率都降至1% 38

总之,中国40余年来的减贫成效显著,脱贫攻坚的成就难以抹杀,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第二,发展中国家普遍对中国的脱贫攻坚持积极态度,并愿视之为可以效仿的“南方模板”。

在世界瞩目中国扶贫脱贫成就的同时,学习中国经验也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中国政府于20175月正式推出“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案例分享平台”,其中收集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行之有效的减贫模式和方案,服务于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39

格埃格奈瓦克·盖图强调,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通过“南南合作”以及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多技术援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Agi Veres)表示,中国的减贫经验对世界有重要启示,中国的许多创新做法非常值得各国借鉴40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认为,脱贫攻坚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模式最适合巴基斯坦41。总部位于安卡拉的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科拉科格鲁(Selcuk Colakoglu)表示,一些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正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没有停顿、很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42

巴基斯坦学者泽米尔·阿万(Zamir Awan)表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依旧采取了各种积极的扶贫措施,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43。南非主流媒体《独立在线》刊文称,非洲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中国赢下脱贫之战,是因为领导人制定明确的政策、切合实际的目标,动员全国力量全力扶贫44

第三,西方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完全依靠市场解决不了贫困问题,中国的扶贫经验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Xulio Rios)发文称,中国的成功放大了西方的失败。对市场和自由社会优点的宣扬,掩盖了西方对摆脱贫困的无能为力,西方社会的贫困不断增加,不平衡和不平等也一样在加剧,也许这确实是制度的本质造成的。在中国,这一重大成功是因国家的坚定行动而不是由市场主导获得的。胡利奥提出,西方应该深入学习中国的脱贫和发展模式。但很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一样,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偏见阻挡了对中国的认可。中国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并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而欧美的感染、死亡和饥饿人数却在不断增加。尽管如此,欧美还是执着于对中国发布的消息进行细节研究,并贬低其成就价值45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马文森(Vincent Martin)认为,精准脱贫的战略,以及创新的思路和做法,对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46。“博根项目”在一篇名为《向中国学习减贫》的文章中强调,中国发展了一个使许多人摆脱贫困的制度,而其他国家可以效仿这个制度达到同样的目的47

第四,国外政要和学者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总结。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关键。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姆贝尔瓦·凯鲁基(Mbelwa Kairuki)认为,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各级官员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经常深入贫困地区走访,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制定相关扶贫政策。这一宝贵经验值得世界各国,特别是同样处在减贫进程中的非洲国家认真学习和借鉴。”他认为,“减贫事业需要所有的领导者行动起来,脱离基层制定出来的减贫政策是行不通的”48

埃塞俄比亚总理首席经济顾问尼瓦伊·吉布里阿布(Newai Gebre-ab)表示,中国创造减贫奇迹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让大多数人民获益49。而后者只有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才能践行。

其次,目标明确、计划周密。盖图认为,脱贫攻坚的成功得益于其扎实的研究和周密的计划,更是实施精准脱贫政策的结果。精准脱贫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反复试验的成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战略意义50CNN的评论员认为,中国政府的扶贫规划大致分为两大战略——大的国家政策和小的地方干预政策51。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政府设定的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非常重要”,系统性前景规划让中国脱贫事业有清晰框架52

最后,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多主体共同参与脱贫事业53。中国的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政府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公益机构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工作。胡利奥·里奥斯认为,中国首先制定大量计划,利用独特的内部援助系统进行强大的公共投资,并让国内发达地区和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脱贫过程中发挥帮扶作用54。《斯里兰卡卫报》20211月的一篇文章指出,过去五年,中国政府向扶贫投入了近7000亿美元的贷款和财政拨款,约为每年经济产出的1%。这还不包括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的大量捐款,它们投入1200亿美元用于农村电力升级,并指派了7000多名员工从事扶贫项目55

当然,中国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譬如盖图预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移居城市,农村减贫将不再是最大的挑战。从长远来看,城市中的相对贫困问题更加值得关注56。发展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仍有待解决,但在这方面也出现了积极趋势: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继续缩小,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人口超过4亿57。认同并承认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广泛共识。

 

注释

1《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新京报》2020124日。

2颜晓峰:《在世界动荡变革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红旗文稿》2021年第1期。

3张占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学习时报》2020821日。

4这段话为2021123日原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文茂老师与笔者交流时所言。

5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2期。

6Social Protection,World Bank,http://www.worldbank.org/en/topic/socialprotection/overview.

7Social Protection Statistics - Net Expenditure on Benefits,https://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title=Social_protection_statistics_-_net_expenditure_on_benefits.

8Social Security Outlays and Forecast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00 to 2029(as a Percentage of the GDP),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17654/outlays-for-social-security-and-forecast-in-the-us-as-a-percentage-of-the-gdp/.

9Poverty R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90 to 2017,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00463/us-poverty-rate-since-1990/.

10Small Improvements in Poverty Rate,Median Income:Reactions to the 2018 Census Data,Spotlight on Poverty and Opportunity,https://spotlightonpoverty.org/poverty-day-2018/.

11Poverty Rates in OECD Countries as of 2016,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33910/poverty-rates-in-oecd-countries/.

12David C.Saha,The Welfare State during Times of Economic Crisis,http://bruegel.org/2012/09/blogs-review-the-welfare-state-during-times-of-economic-crisis/.

13Stasha,The State of Homelessness in the US-2021,https://policyadvice.net/insurance/insights/homelessness-statistics/.

14Jessica Goodheart,The Pandemic Recession Could Cause an Enormous Spike in Homelessness,https://www.fastcompany.com/90594670/the-pandemic-recession-could-cause-an-enormous-spike-in-homelessness.

15Mireya Villarreal,More Than 50 Million Americans Facing Hunger in 2020,Projections Show,https://www.cbsnews.com/news/hunger-50-million-americans-2020-projections-show/.

16刘允铭:《瑞典的福利国家神话》,http://opinion.caixin.com/2014-04-04/100661487.html

17和苗、付一鸣:《独家:瑞典争论如何重塑“北欧模式”》,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4/0918/500584.shtml

18胡鞍钢:《央企引领“一带一路”把“中国的”变为“世界的”》,《广西经济》2015年第12期。

19朱安东、孙洁民、王天翼:《我国国有企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经济纵横》2020年第12期。

20凌慧珊:《盘点国家重点扶贫县数据: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0年翻了35倍》,《南方都市报》20161022日。

21闵捷:5年投入扶贫资金超1万亿,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贵州篇章》,http://www.gzastv.com/news/tj/content_wap_124300.shtml

22《海外网评: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战,中国打赢了》,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0-12/06/content_76982978.shtml

23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15_1649231.html

24《海外网评: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战,中国打赢了》,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0-12/06/content_76982978.shtml

25郑新业:《精准扶贫报告:建档立卡人口相关财政投入达3.59/人》,http://finance.sina.com.cn/hy/hyjz/2019-03-16/doc-ihrfqzkc4301247.shtml

26Sophy Ridge,Tory Government's 12bn Welfare Cuts Agreed,http://news.sky.com/story/1505715/tory-governments-12bn-welfare-cuts-agreed.

27Katie Allen,Welfare Cuts Drive UK's Poorest Families Deeper into Poverty,Says Oxfam,http://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14/apr/22/welfare-cuts-drive-uk-poorest-poverty-oxfam.

28AFP,Sweden Slimmest Nordic Welfare State’”,http://www.thelocal.se/20140121/swedens-welfare-state-most-scaled-back-in-nordics.

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6页。

30郑新业:《精准扶贫报告:建档立卡人口相关财政投入达3.59/人》,http://finance.sina.com.cn/hy/hyjz/2019-03-16/doc-ihrfqzkc4301247.shtml

3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35页。

32Ben Westcott,Ending Poverty in 2020 was Going to Be Xi's Crowning Achievement.Coronavirus Might Have Ruined It,https://edition.cnn.com/2020/07/01/economy/china-xi-coronavirus-poverty-alleviation-intl-hnk/index.html.

33在不得不承认中国脱贫攻坚成就的同时,又会通过中国的人权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对中国加以讽刺。

34832个贫困县实现清零外媒:中国脱贫成就显著全面脱贫绝非终点》,http://news.china.com.cn/2020-11/25/content_76948358.htm

35Kimberly Quitzon,Learning From China to Reduce Poverty,https://borgenproject.org/china-to-reduce-poverty/.

36焦梦、高永伟等:《世界政要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http://f.china.com.cn/2017-10/17/content_50039105.htm

37《联合国高级顾问杰弗里·萨克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世界意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138407423390906&wfr=spider&for=pc

38Bilal Amodu,Innovations in Poverty Eradication in China,https://borgenproject.org/poverty-alleviation/.

39高伟东:《中外减贫案例库推出》,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05/28/t20170528_23300191.shtml

40焦梦、高永伟等:《世界政要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http://f.china.com.cn/2017-10/17/content_50039105.htm

41侯雅龄:《巴基斯坦总理:巴政府想向中国学习发展模式,以消除贫困》,https://3w.huanqiu.com/a/c36dc8/41M9we027ZI?agt=11

42On Poverty Alleviation,China Is on the Right Track,https://en.haberler.com/on-poverty-alleviation-china-is-on-the-right-track-1537322/.

43赵妍:《巴基斯坦学者认为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巴基斯坦借鉴》,http://news.china.com.cn/2020-11/27/content_76954508.htm

44杜华斌:《消除人类贫穷中国作出重大贡献——舆论称脱贫经验可供非洲国家借鉴》,《科技日报》2020521日。

45《西媒:西方应深入学习中国脱贫模式》,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11/29/c_1126800357.htm

46焦梦、高永伟等:《世界政要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http://f.china.com.cn/2017-10/17/content_50039105.htm

47Kimberly Quitzon,Learning from China to Reduce Poverty,https://borgenproject.org/china-to-reduce-poverty/.

48焦梦、高永伟等:《世界政要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http://f.china.com.cn/2017-10/17/content_50039105.htm

49焦梦、高永伟等:《世界政要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http://f.china.com.cn/2017-10/17/content_50039105.htm

50焦梦、高永伟等:《世界政要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http://f.china.com.cn/2017-10/17/content_50039105.htm

51叶开:CNN:中国的扶贫规划大致分两大战略任务分解到基层》,http://f.china.com.cn/2020-02/27/content_75747411.htm;Ben Westcott and Serenitie Wang,Xi Jinping is Determined to End All Poverty in China by 2020.Can He Do It?,https://edition.cnn.com/2019/04/19/asia/poverty-alleviation-2020-xi-jinping-intl/index.html

52熊茂伶、檀易晓:《专访:中国减贫成就为贫穷国家带来希望——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http://www.gov.cn/xinwen/2020-12/07/content_5567770.htm

53熊茂伶、檀易晓:《专访:中国减贫成就为贫穷国家带来希望——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http://www.gov.cn/xinwen/2020-12/07/content_5567770.htm

54《西媒:西方应深入学习中国脱贫模式》,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11/29/c_1126800357.htm

55Secrets:China Free from Poverty,http://www.srilankaguardian.org/2021/01/secrets-china-free-from-poverty.html.

56焦梦、高永伟等:《世界政要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http://f.china.com.cn/2017-10/17/content_50039105.htm

57《西媒:西方应深入学习中国脱贫模式》,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11/29/c_1126800357.htm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1年第1

 

发布时间:2021-06-29 1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