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擦亮党的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发布时间:2025-08-04
字体: 打印
分享:

    

  编者按: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举办了“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论坛。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党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会议,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党的作风建设研究”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以下是部分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发言摘要 

    

  不断深化新时代作风建设规律性认识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小理 

   

  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的作风建设的突破口。坚持从严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需持续深化新时代作风建设规律性认识,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力量,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体系化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回答了为什么要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如何看待中央八项规定、怎样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党对作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加强这一重要论述的体系化研究,不仅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学术回应,更是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需要,有助于全党准确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规律,增强贯彻落实自觉性。 

  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的学理化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产生的影响广泛深远,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成果。科学总结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显著成效,深刻阐释“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坚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坚持心系群众、情系百姓”“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动真碰硬、久久为功”“坚持明确责任、压实责任”等宝贵经验,有助于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更好指导新时代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加强对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系统化研究。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培育并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作风。加强对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系统化研究,不仅是深刻把握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研究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构建起系统完备、逻辑严密、指导有力的理论体系,有利于为新征程上以优良作风凝聚奋斗力量提供历史智慧和理论支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战略意义

  邓纯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要就是要整治好“四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战略意义要认识到以下三点。 

  一、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前提、起点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的报告都明确了我们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了党的建设任务。无论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都以作风建设为基础、为起点。同时,作风建设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一个前提条件。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要确保党“不变色、不变味、不变质”。从实践逻辑来看,做到“三个不”体现的是作风不变。从一定意义上说,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的任务的完成。 

  二、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全部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取得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成就。为什么可以在物质条件落后的条件下取得如此多的伟大成就?这是因为我们党有自己的独特政治优势。优良作风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政治优势的其他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把软实力概括为共产党人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有了伟大的人格力量,就有了伟大的软实力。这使我们党获得搞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最大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凶恶的敌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确保革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三、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 

  建设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百年大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非常重要的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处处表现出自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人民信任党、信赖党,就会坚决地跟党走,我们党就获得了长期执政地位最深厚的根据和基础。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认识 

  柳建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的阐述,标志着我们党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其直接目的是将学习教育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机贯通,真正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自觉,推动从个案整改向系统治理深化、整改成效向制度机制固化,真正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提升一个领域。其长远目标和战略考量则是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其根本利益,以及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有机链条,始终贯穿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有正确理论彰显的真理力量,还有优良作风彰显的人格力量。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而当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持久纠治“四风”,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抓出成效,化风成俗,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永恒的课题。目前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会把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深入,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刘靖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有气质和风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党风”和“党的作风建设”等一系列概念和范畴,构建形成了系统完备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而且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成为区别任何政党的显著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于作风建设规律性认识。比如,关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对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作风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关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对于作风建设的本质属性和内涵的认识;关于以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深入纠治“四风”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举措和重点任务的认识;关于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党的作风建设路径目标、制度保障的认识,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领悟核心要义,把握实践要求,夯实持之以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 

    

  论党内法规执行力 

  ——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例 

  刘红凛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中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对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刻认识党内法规在管党治党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党内法规制度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依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做法。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行依规治党,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新时代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中国共产党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加强管党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制度支撑,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 

  深刻把握党内法规的道德标尺与内在层级。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来源于对它的底层逻辑和执行力标准的认识。党内法规的底层逻辑体现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目的与价值归依,也是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的底层逻辑。从道德境界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执行力、执行力标准有所不同,不同名称、不同层级的党内法规的道德标尺、执行标准与执行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立足于党内法规的底层逻辑、先进性要求与道德境界,对党内法规进行基本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党内法规的内容要求与基本特点来确立不同类型的党内法规的执行要求与执行力标准,才能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深刻回答“中央八项规定”为什么能的重大问题。“中央八项规定”为什么能?根源在于它体现了严字当头、真抓实干、令行禁止的态度和要求细致入微、有的放矢、不留死角的方式与方法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以身作则的路径与线路抓住关键、从严治吏、一视同仁的重点与要害由表及里、立竿见影、标本兼治的策略与步骤从点到面,层层推进,力求全面的内容与范围严明纪律、严明规矩、划清底线的规则与底线建制立规、扎紧笼子、规范权力的制度与治本。“中央八项规定”呈现的立体式、全方位、多层级的科学方法,为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实质 

  丁俊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中央八项规定作为简洁明了的具体行为规范,是党在新时代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由中央八项规定延展而来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性质。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实质,是确保其各项要求有效贯彻落实的重要前提。 

  通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修订版本,以及其他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发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丰富内涵主要聚焦于廉洁自律、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密切联系群众这四个方面。其中,廉洁自律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清正本色的政治基石,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赓续中华优秀传统的红色基因,务实高效是中国共产党锤炼真抓实干作风的实践准则,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执政本色。 

  通过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丰富内涵,可以发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特有的性质亦即实质所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实质就是淬炼党员党性、约束政治权力运行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旨在通过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日常监督,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淬炼党员党性的“熔炉之火”,是约束政治权力运行的“制度铁笼”,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清风正气”。 

  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阶段和关键历史节点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有重大价值。它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党的建设注入严的基因,在新的历史阶段为塑造党的良好形象提供有力支撑,在关键历史节点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要求,必将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逻辑 

  宋进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从逻辑起点、逻辑展开和逻辑归宿这三方面逻辑进路,是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一个重要视域。 

  其一,逻辑起点一是重大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600多字的中央八项规定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号角,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是“开端”、“破题”和“第一步”。二是基本要求,八项规定是基本要求,不是最高标准、最终目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三是历史传承,即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除了基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江西还体现在如1933年12月15日署名主席毛泽东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第26号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苏区干部十带头歌、闽北苏区的《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及至28字苏区精神等,正如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时指出要饮水思源,并具体提出4个“不要忘了”。 

  其二,逻辑展开:一是上与下,中央八项规定从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始示范到全党展开,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所指出的:认真查摆、深刻剖析,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气氛严肃活泼,收到预期效果。二是正与负,即正确与错误、纠正与树立,是“纠树并举”,促进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三是知与行,中央八项规定明体达用、贯通,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党性的表现,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其中,党性置于思想(理论)与实践之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 

  其三,逻辑归宿:一是前与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越往后执纪越严”,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二是政治与社会、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由风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有机一体,“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以新风正气振奋人民群众发展信心。三是由为了谁、为什么能到落脚于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由八项规定为了谁,到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从八项规定为什么能、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中国共产党为了谁、八项规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落脚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100年党史的决议所概括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逻辑、历史、思想(理论)、实践、效果和价值于一体。 

    

  学习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 

  臧秀玲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陈云同志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树立和坚持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弘扬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陈云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陈云充分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于党员思想作风塑造的重要意义,并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考察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即“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第二,坚强党性原则。陈云向来把党性原则看得很重,经常强调“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作为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 

  第三,求真务实作风。对实事求是,陈云践行了一生。陈云说:“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他认为,只有“从具体的中国情况出发”,才能真正发现“革命工作的广大园地”。 

  第四,朴素公仆情怀。陈云指出:“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对此,他躬行实践、形端表正,长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始终将克勤克俭作为党的重要传承。 

  第五,勤奋学习精神。陈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具备了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陈云要求全体党员自觉主动地学习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政治远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再学习”;同时鼓励全体党员在繁忙的工作中自觉、主动争取学习时间,坚决“反对那种不愿学习或者对学习没有信心的现象”。 

  对老一辈革命家们最好的纪念,就是学思践行他们的精神风范,把他们未竟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当前,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为“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要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奢靡之风、廉洁从政、工作作风务实。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作自觉自律的赤诚者;理论联系实际,做砥砺前行的实干者;以人民为中心,做锲而不舍的为民者;开展自我批评,做优良传统的继承者;永远艰苦奋斗,做民族复兴的奋进者。 

    

     (供稿:“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论坛组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