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项久雨:用好守正创新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发布时间:2025-01-15
字体: 打印
分享:

  思想方法是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陈云说过:“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唯有正确掌握思想方法,才能准确深入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洞察全局、把握趋势,理清思路、找到出路。守正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基因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的理念原则。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守正创新根植于中华民族坚守正道、革新求变的文化传统,同时契合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历史演进审视之,守正创新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以现实发展审视之,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推进治国理政的关键抓手。只有用好守正创新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坚持从实践中把握规律性、激发创造力,才能以思想认识的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充分认识守正创新思想方法的内涵特点 

  “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一方面,“不变”体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秉持什么精神、奔向什么目标这一系列立场、观点、原则的根本性问题上,必须保持政治定力,绝不动摇,着力强基筑根、培元固本,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另一方面,“变”体现在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积极回应实践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识变,在变化中把握机遇,以时代为本、以实践为源,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科学应变,在改革中开创新局,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改革发展新突破,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主动求变,在顺应中占据先机,以革新的勇气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凸显了质量互变、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发展规律。 

  继承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一方面,“继承”体现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服务人民。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将其作为继往开来、攻坚克难的实践指南和行动坐标。另一方面,“发展”体现在灵活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持续焕发理论创新的引领力、创造力、感召力。与此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积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承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原则性体现在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探寻本质中把握根本原则,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做到不偏离正确方向、不背离理想初心、不犯颠覆性错误。创造性体现在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各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方法论支持和更加积极的精神动力。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两个结合”中完善与超越的内在逻辑。 

  自觉践行守正创新思想方法的实践要求 

  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在认识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守正是创新的基础,是确保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稳步前行的根本保障。而创新则是守正的深化与升华,是突破既有框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核心动力,两者是推进事物发展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一个贯穿总结经验、探索未知、揭示真理的持续过程。它不仅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精准把握,也是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更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洞察。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展现了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认识论逻辑,契合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认识论与发展观原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守正创新的重要主体。这一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的观点高度契合。只有运用好这一观点,才能在守正创新中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主体地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核心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思维是行为的先导,缺乏创新思维,就难以催生创新的行动。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具体分析中把握规律,提出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同时,创新是一个从主体到对象、从理念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从日常到专业的全方位、多领域、多措并举的系统工程。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制度,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创新成为个体行为习惯和价值导向。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实践运用中实现新突破。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运用好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提炼出的“真知”,它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必须守正的真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不仅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有科学性的新理论”与“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双向互动,需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探求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并将其运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时刻保持改革开放的战略清醒,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实。 

  党的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在科学的思想方法引领下,社会主义事业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反之,当思想方法出现偏差或缺失时,必然会导致事业发展的停滞和倒退。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用好守正创新这一重要思想方法,以理论突破引领实践飞跃,以实践成效检验理论发展,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奋力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1月13日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