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红:善用“三面镜”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长期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兴调查研究必将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调研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须抓住调查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善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破解发展难题。
确立调研选题须善用“放大镜”:发现问题又直面问题
欲治其病,先把其脉。开展调查研究,选题是成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把脉就是找问题、发现问题、确立选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善用“放大镜”,通过自我对照“找”、走访群众“听”、谈心谈话“点”、基层组织“提”等方式,敏锐捕捉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进而确立选题。选题不能照葫芦画瓢,只改个名字或换个抬头,一味选择虚问题、小问题、老问题,那么调研工作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反映真正的问题所在,影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要想发现真问题就要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揭短亮丑,敢于深挖根源,不遮掩、不推脱,不回避,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真问题、大问题、新问题,把问题导向作为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案》中提到的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等12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成为调研的重点选题。针对这些问题,分辨轻重缓急、厘清先后顺序,由问题来定主题、从难题中选课题,才能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进而选好题、选对题,推动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调研过程须善用“显微镜”:细致入微又走深走实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了解真实情况、剖析问题、探寻原因的过程。只有把情况察实,把问题找准,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解决问题。想要搞清楚问题所在、症结所在,就要善用“显微镜”。在调研过程中“擦亮双眼”,不放过任何一处地方、一个细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撸起袖子,深入田间地头,将调查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和思考。在选取调研方式上,要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开展调研,多一些突发奇想,少一些“规定路线”,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不以网上调查问卷、做收表式调研取代走到一线去、走到现场去、走到群众身边去深入一线的实际调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本本主义,防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这样才能掌握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提出调研对策用好“望远镜”:立足当下又谋求发展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研的根本目的是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文以载道,以用为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调查研究既要努力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更要把对策提实,切实解决。要坚持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路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调研对策的提出既要坚持把握全局、立足长远,不仅考虑本地本部门未来一年、三年的情况,也要看看未来五年、十年;不仅要看全省情况如何,也要看全国乃至世界的情况如何。又要立足当下的发展,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要向多方问计寻策,不仅要向本单位学,向本部门看,也要向基层问。通过多学、多问、多看,围绕问题, 逐条提出应对之策,具体的办法和路径要切实可行,政策和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促进调查研究在解决问题中推动进步、实现发展。
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深刻领悟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工作能力,在调查研究中不断破解实践难题、增强工作本领,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