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党的建设有了新要求。除党内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怀疑党领导的错误倾向。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重大问题。围绕新时期党的领导和建设这一重大时代问题,邓小平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形成了邓小平党建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方向。
一、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根本原则
邓小平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论述,主要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角度展开。
首先,邓小平论述了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性意义:“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事实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有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纪律的先进无产阶级队伍。“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个道理已经得到证明,将来还会得到证明。”“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其次,邓小平论述了党的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心任务。“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他强调:“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
邓小平还从保持和巩固政治环境稳定、凝聚各方力量和确保正确发展方向等角度出发,具体论述了党的领导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一心一意地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提倡不起来;没有党的领导,真正又红又专、特别是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队伍也建立不起来。”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现代化团结奋斗。邓小平指出:“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历史警示人们:“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针对一些人“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邓小平尖锐指出:“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总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而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这是邓小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规律的揭示。
在充分阐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邓小平鲜明地提出要改善党的领导。1980年1月16日,针对新形势下党的组织状况、纪律状况、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工作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命题,他强调:“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对于如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一是明确党的领导的内容,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即按照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二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邓小平强调:“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包括罚款、重税一类经济武器)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三是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邓小平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四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正确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做到各司其职。邓小平强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二者联系紧密、辩证统一,是党的领导的两个方面。坚持是改善的前提和归宿,改善则是为了更好地坚持。邓小平关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
二、以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鲜明导向
党的建设是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推进和发展党的领导,必然要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为保证党的建设取得成功,首先必须为党的建设树立正确目标。
1965年,邓小平指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同时,也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探索回答。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他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指的就是党的建设目标。
邓小平强调,执政党的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1983年10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在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这一新的党建目标被明确规定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党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开始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善于重新学习,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行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工作;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邓小平强调:“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执政党的建设和党的中心任务同先进性紧密联系起来,创造性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应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上第一次完整、准确、鲜明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
三、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根本方针
党要管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管党员,就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管干部,就要坚决执行党的干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权限做好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贯彻党要管党的原则,必须认真执行从严治党的方针。邓小平认为,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必须贯彻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意味着存在一个管党治党的问题。邓小平提出,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要防止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有“左”反“左”,有右就反右,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并且在反对一种错误倾向时,不能放松对另一种错误倾向的警惕和斗争。要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对所犯错误的性质要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是什么性质,就说是什么性质,犯了什么错误就说是什么错误;在党内不搞“人人过关”的政治运动,但对各种错误思想,都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进行严肃的认真批评。邓小平提出,要靠改革和制度建设走出一条不搞运动的路子,这一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思路被写入党的十三大报告。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一是全党都要按照党章办事,维护党章权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严格遵守党章。二是必须严格维护党的纪律,而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三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按照实事求是原则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克服软弱涣散。四是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监督,即要把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四、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各方面建设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关系党的全局,对全局起指导作用,因而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方向。邓小平领导全党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强调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进行,把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建设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来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开展党建工作,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党建工作成效,在服务、服从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总结和创造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根据这一指导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一是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邓小平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他强调:“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
二是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邓小平指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从保证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政治路线的高度,提出和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和干部问题。他强调:“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围绕培养选拔接班人,邓小平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把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领导班子;全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这当中具体包括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等。此外,邓小平还就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做了论述。
三是以密切联系群众、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邓小平强调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党离不开人民”的历史结论。他指出:“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邓小平指出,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党成熟、有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和标志。党之所以有力量,在于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强调,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四是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邓小平强调,制度问题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建立和健全党的各项制度,如民主集中制、代表大会制度、党委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要不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如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党的领导体制和活动机制。邓小平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的改革主要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第一,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第二,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第三,实现干部新老合作与交替,保持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的活力;第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第五,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邓小平特别强调发扬民主,坚持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巩固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邓小平强调,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纪律。
五是以加强教育、严格纪律、健全法制为重点开展反腐败斗争。邓小平十分赞同陈云提出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强调“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他明确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并重申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的一段话: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邓小平高度重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反腐败斗争,认为腐败现象迅速滋长“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1986年1月,邓小平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他强调:“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要作为全党大事来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惩治腐败,并体现我们不但不会改变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且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关于党风和廉政建设的主要手段,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要加强对全体党员和干部进行崇高理想的教育、党纪国法的教育、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教育,坚决抵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邓小平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领导机关是重点。要先从党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抓起。“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把群众的意见和利害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怎么能要求群众信任和爱戴这样的党组织的领导呢?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群众对领导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在廉政勤政上作表率,才能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好风气树起来。邓小平强调反腐败的长期性问题:“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邓小平表达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决心。他说,贪污腐化、滥用权力等腐败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也不可能靠几个人讲几句话就见效。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逐步克服并最终消除这些消极现象”。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支持,一定能够逐步克服腐败现象,这是从历史高度作出的科学结论,完全符合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充分反映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邓小平党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党的建设的新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尽管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些不同,但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是连续的,党的建设的规律没有改变,党的建设也依然面临类似问题。因此,邓小平党建思想所蕴藏的重要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新征程上,我们应认真学习邓小平党建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坚持和落实: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党要管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紧紧围绕政治路线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作者简介: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