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王树荫 耿鹏丽: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历史必然、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4-06-24
字体: 打印
分享:
  精神自觉反映了历史主体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中,在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所呈现的自主性的思想觉悟与价值判断,集中体现了主体积极主动、自立自信、自主抉择的一种精神状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决议》深刻总结与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独立自主精神的高度自觉状态。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他进一步从文化自觉、话语自觉、理论自觉的高度阐释精神上独立自主的重要性。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历史必然、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对持续推进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开创未来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历史必然
  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长期艰难探索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保持的独立自主精神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成为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以及引领时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命力所在,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人追寻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创新过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探索的精神自觉。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才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创造性的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有志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命运,在艰难斗争中徘徊不前,而“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先后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和第二次结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并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的伟大设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时代与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直面时代和实践之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以独立自主精神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自觉保持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的高度警惕,自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风气,才为中国共产党人持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独立自主地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遵循。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百年奋斗道路的题中之义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百年奋斗道路的精神自觉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如何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奥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矢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大革命的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重要性,为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从回答“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到自主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再到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次生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事业逐渐形成了规律性认识,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徘徊中坚定立场,推动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在摸索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如何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道路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经验,为新的历史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相比“苏联模式”“固定模板”,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独具特色,而且独具优势。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立足文明主体性,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相互共生的关系,并“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从“长征”到“赶考”,再到“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风险挑战,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独立自主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自信与底气。近代中国国力衰微、饱受欺辱,正是全民族坚持抗争的独立自主精神,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我们自己的命运完全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掌握”的自信赢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迈向复兴之路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改革开放是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抓住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契机,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更好地为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中国共产党人以更为主动的历史自信全面审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继续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更加自信。正如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而且“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和现实基础,并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胜信心,才能使“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核心要义
  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是党在百年历史实践中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呈现了党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自觉内含着自信、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状态,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开创历史伟业的前进定力、根本依托、使命担当和精神品格,既融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度。
  (一)自信——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强大底气与定力
  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铸就的精神气质,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拥有独立自主能力的信念与信心。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笃行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都成为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前行的动力源泉。从历史维度看,自信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指出:“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从建党到建国,从革命到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国内外战争的残酷考验,也面对过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封锁与制裁,但无论中国共产党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现实维度看,自信生发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指引着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从未来维度看,自信承继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立足中华民族的广袤土地、文化养分以及民族凝聚力之上,“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独立自主精神所蕴含的强烈的主体意识,既造就了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自觉自信的优良品质。这种自信心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增强,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协调,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精神能够立得住、站得稳。
  (二)自立——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根本依托与支撑
  自信才能自立,自立强调了自我独立,不依靠他人的力量。自立彰显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光复旧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自立的能力是促进中国共产党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本源力量。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军事上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原则,还是经济建设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力量。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自觉坚持自立?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物质承担者。中国共产党抓住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力量,即信任和依靠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依靠中国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经历千辛万苦,战胜许多艰难险阻才取得的。”二是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内因决定外因,内因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抓住了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的决定性力量,即人民群众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性。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只有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出人民群众独立思考、创造创新的能力,中国才能真正拥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透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精神自觉与科学立场之间的逻辑进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自觉自立的内在规律,即“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三)自主——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坚定立场与担当
  自主主要是指遇事有主见,不受外来力量的控制或支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达到自主的精神状态,需要具备独立掌握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能力和权利,具体体现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具有独立判断、选择、决策、行动的权利。一方面,自主就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自觉保持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独立性,牢牢把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不受别人的控制与支配。毛泽东强调,“那种丧失信心,以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中国人自己,因而一切依赖外国的援助,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回顾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自主对于维护国家尊严、掌控民族命运、保护人民利益至关重要。无论处于哪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都要自觉建构和宣示独立自主的领导地位、话语体系、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另一方面,自主不是孤立隔绝,而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包容自信,既要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还要不丧失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习近平指出:“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因为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就会丧失本民族的主体性,进而“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回望历史,从独立探索救国救民方案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制度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独立研发“两弹一星”到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从锐意进取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到守正创新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对外摆脱外力控制,寻求和平发展之路;对内根据时代需求推进自我革命,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这种强大的自主性使党领导人民推进事业更加有底气、有力量、有保障。
  (四)自强——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精神品格与禀赋
  自强强调了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坚毅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内驱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勇担大任的担当精神等,都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深度融合,诠释了自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保持高度精神自觉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看,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让中国共产党人掌握了精神上的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禀赋,以及建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中得到的反复锤炼都有着深刻关联。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在建设中焕发出强大的创造热情与创新能力;在改革中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百年来接续发挥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逐渐挺起民族脊梁,使得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发展中孕育而成的精神品格,相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体内在精神的关照,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其更为深厚的精神内涵,不仅增强主体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在力量,而且强化主体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使命与担当。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主,自主才能自强。因此,扎根中国土壤,方能有源头活水;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张力,才能够不断强大振兴。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时代价值
  独立自主精神自觉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精神根基和实践基础,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总结历史、回应现实、走向未来的独特精神状态。新时代,应以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主动的科学历史思维,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时代价值。
  (一)坚定历史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坚定的历史自信,源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共产党拥有的独特的指导思想、制度支撑、文化标识、发展样态等,都是不断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而奋斗的结果。习近平强调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独立自主探索中所积淀的历史自信,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而“四个自信”也成为我们党继续自觉弘扬独立自主精神的力量源泉。一要增强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的决心,贯穿于党的各个历史时期。“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二要增强守正创新发展理论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充满自信。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保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三要增强不断完善制度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和优越性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保持自己的定力与主张,无论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是有效化解风险挑战,都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四要增强传承发展文化的自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满自信。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几千年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以独特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实现了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从中华文明到人类文明的跨越,“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我们党要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自信,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二)把握历史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蕴含着主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悉、科学把握与能动运用。把握历史规律,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开拓前行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知与把握,“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立足当下,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要以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为指向。这也是我们党基于对“三大规律”的深刻认识、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独立自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就我国所探索的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性质,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有着社会主义性质、独立自主特性和文化传承特质的现代化,作为我们党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探索,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规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发展逻辑置于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中加以考察,以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三)增强历史主动,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主动担当使命的自觉性。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需要增强历史主动,顺应历史趋势,不仅要主动引领历史的发展方向,还要积极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迈向新的征程,我们党自觉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审视中国在历史进程和世界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主动应对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及其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下我们党将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与人类进步的共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来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到人类文明新形态,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承担大国责任的强烈历史主动精神。尤其是我们党自主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它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撑。而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坚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文明间的差异性,事关人类文明和平发展与进步的问题。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应该求同存异、交流互鉴,是我们党对待人类文明一贯坚持的立场。正如习近平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来观察世界和引领时代,以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担负起引领方向、促进发展、凝聚共识的责任,为应对全球挑战、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强大的中国力量。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传承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启示我们,一是要将坚守正道与创新发展相结合。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坚持事物发展的本源与根脉、规律与方向是前提,不断实现创造性发展是方向,守正而不固步自封,创新又不迷失方向。二是要将传承历史文化与融合现代文明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精神自觉的根与魂,坚持“两个结合”,吸纳人类优秀文明,才能不断拓展自身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三是要将解决中国问题与胸怀天下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将初心使命与人类命运相融合,“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强大,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依然需要以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觉激发历史主动精神,书写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耿鹏丽,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战线》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