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刘凤义: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必然要求

发布时间:2024-04-25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工作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政治和经济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党作为上层建筑诸要素中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对经济基础产生直接和有力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尊重政治和经济辩证关系的必然要求。
顺应社会化大生产规律
  现代社会之所以采取政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密切相关。社会化大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品社会化。这种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仅仅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交换方式满足社会的需要。二是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在社会化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不再归个人或家庭使用,而是归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大批劳动者集体使用。今天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更是打破了以工厂为界限的生产资料使用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程度。三是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化生产条件下,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社会分工体系下完成的,这就要求生产者之间必须进行协作,协作使得生产者之间成为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能否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就成为能否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的实质是资本家阶级狭隘的利益界限与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经济社会调节以及公共利益范围的扩展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科学揭示表明,资产阶级政党无法协调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除了不断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外,还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发达国家陷入政治、经济、社会、价值观等系统性的危机之中。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要求。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客观上要求生产的协调性越高。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全社会范围内的中长期规划和重大比例关系安排,保证和引导产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为社会化大生产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推动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企业内部可以保证生产的协调性和有组织性。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能够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重大部署得到真正贯彻和执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障。可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顺应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但对价值规律的具体运用和把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显著区别。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产阶级宣扬自由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自发起作用,资本充分利用价值规律追求自我扩张,哪里赚钱就奔向哪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是尊重和运用价值规律,同时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克服价值规律局限性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我们党坚持把注重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如何有机结合发挥作用,努力在实践中破解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这些要求和部署,有利于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实践上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从理论上看,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好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也要提高党和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驾驭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二是必须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提高宏观经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通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由此可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探索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必须在利用好市场经济的长处和驾驭好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是每一个追求现代化国家的执政党要探索和回答的问题。提起现代化,人们容易囿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这是因为人类现代化确实始于西方。长期以来,人们对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以工业化发展水平为标志来构建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但却难以反映这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在西方现代化中存在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两极分化等问题,与人类追求的现代化梦想背道而驰。因此,必须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对现代化发展规律,必须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结合本国国情加以探索。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对一系列现代化之问作出回答。执政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理念等,都直接关乎现代化的性质、目标、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需要思考和解答的问题。第一,关于推动现代化的根本力量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二,关于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现代化道路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因此,追求现代化的国家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各自的道路选择。第三,关于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人类现代化发展过程不应是零和博弈而应是互利共赢,因此,各国走向现代化应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携手同行。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不渝探索现代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一,有利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二,有利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力量。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能够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精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把全体人民的智慧汇聚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第三,有利于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经济日报》2023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