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2023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调研内容、方法步骤等作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
一、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抓住牛鼻子、打好主动仗,开创改革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继续推进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联动性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新征程上开创改革新局面。
一是在调查研究中把准改革方向。方向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首次赴地方调研就选择广东,强调“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正确处理改革的“五大关系”。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发出“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的动员令。2023年4月,在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广东考察调研,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改革的生动实践证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把准改革方向、明确改革重点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方法。
党员领导干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标看齐,将调查研究作为改革决策的必要前提,贯穿改革决策全过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效,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决心,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本地区本部门发展优势,在改革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把准改革方向,服务改革大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进行思考谋划,确定改革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具体路径,确保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是在调查研究中落实改革任务。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后,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先后召开38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365个重要改革文件,确定357个重点改革任务,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先后召开27次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余次,党的十九大以来,到基层考察调研60余次,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并将调研当中的所见所思所想上升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重大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为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以抓调查研究推动改革任务落实的生动实践,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党员领导干部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就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目标,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督查式调研,深入实地查看重大改革任务是否落实到位,成效到底如何;围绕重点改革任务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蹲点式调研,扭住问题不放,深入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准症结,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围绕重大改革项目,开展跟踪式调研,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发挥调查研究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的重要作用,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在调查研究中推广改革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调查研究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坚持的工作习惯、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更是治国理政的领导艺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和推进重大改革,总是首先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鼓励改革试点和基层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探路领航。比如,从2013年起,福建三明市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改革成效显著;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专门听取三明市医改情况汇报,要求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当年8月,全国医改推进现场会在三明市召开,24条医改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2019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对三明医改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三明医改经验推广是党中央在调查研究中推广改革经验的一个缩影,对党员领导干部抓好改革调查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党员领导干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注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对改革试点地区或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进行蹲点式调研,善于“解剖麻雀”,从基层实践智慧和鲜活经验中升华新认识,从基层创造和工作革新中提炼新经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基层探索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总结推广到更大范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由“一花独放”变为“满园春色”;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把实践成功经验转化为推进改革的科学理论和政策举措,更好指导改革实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准症结、迎难而上,谱写发展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十分复杂的挑战和困难,必然会遭遇许多绕不开、躲不过的卡点瓶颈,迫切需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前置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等。特别是当前,虽然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是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这些都是各地带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具体到每个地区和行业,存在不同的表象。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地区实际和部门职能,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共性问题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具体表现,找准本地区本行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特别要摸清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影响的关键性问题,把对策提实,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通过深入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开展蹲点调研,找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找准供给侧存在的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据此提出增强供给质量的有效对策;聚焦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搞清楚需求侧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可行对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二是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党的二十大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本地区发展优势和短板弱项,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创新探索出符合实际、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在这方面,各地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比如,湖北省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发展的内在要求、湖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有利条件,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发展目标,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培育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和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台阶,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GDP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三是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复杂性、紧迫性、艰巨性、重要性并存,需要把各方力量和资源聚集起来、协同起来,形成强大合力。要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总结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增强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要求的认知,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各地区各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部署落实情况,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地各部门积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通过调查研究,聚焦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拿出治本之策,进行靶向治疗,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速度和质量等重大关系,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安全和稳定面临风险挑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形势、防范未然,构建新安全格局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迫切需要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是分析把握安全形势。谋划和推动工作,首先应当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所面临的形势,为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提供依据。当前,我国安全稳定形势总的是好的,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集聚,甚至呈现联动叠加效应,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把握国际形势及其对国内的影响。健全国际信息来源渠道,加强对各类外部信息的分析研判,科学把握国际形势和风险隐患,重点掌握其对国内的传导影响情况。比如,世界经济疲软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外贸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遏制打压造成的压力、国外社会思潮对国内公众的影响,等等,对整个外部环境及其对国内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要摸清国内安全风险底数。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渠道,收集分析各方面数据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摸清国内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要掌握地区和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安全稳定风险,每个地区、每个行业甚至每个部门都存在。要强化问题导向,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摸清楚。
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矛盾化解、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要压实安全稳定责任。通过调查研究,既推动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要部署落实,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扛起安全稳定主体责任;也摸清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健全完善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的战斗堡垒,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也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依靠力量。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堡垒作用。要努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要通过深入调研走访,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拿出务实之举,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要建立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体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创新基层服务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是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调查研究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先手棋,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在构建新安全格局中展现担当作为。要提高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始终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部署,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一丝不苟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要增强风险预判能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到困难多、矛盾多、安全稳定风险大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培养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通过细小的变化,科学预判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防患于未然。要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面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重大风险,要旗帜鲜明,敢于斗争,果断决策,抓住要害,及时阻断,坚决避免各领域风险交叉感染,坚决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性风险。
(作者简介:赵斌,湖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