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显著优势,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本色。古代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统治阶级尽管有延续王朝的强烈愿望,但受限于阶级立场和认知局限不可能实现集团内部的自我革命;西方现代政党亦有长期执政的政治期望,但选举型体制及其背后的阶级立场和政党利益决定其只能自我调适而无法自我革命。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自我革命的现实意义、深远价值、实践举措和比较优势,对自我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相对不足,本文拟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社会认识论:自我革命生成论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政党,这一根本性质赋予了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基因,在百年航程中与人民同舟共济,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以社会存在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以认识论为遵循,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推动党不断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同时,又充分肯定社会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性。自我革命永无止境,是因为问题和矛盾永无止境。革命领导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进程,社会存在以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形式决定着每个历史时期党自我革命的主题主线,自我革命又以精神的觉醒和意识的塑新主动回应社会存在,推动社会革命一次次取得成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方位、国情世情、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性,自我革命被赋予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次革命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中国社会风雨飘摇,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寻求先进理论,凝聚革命力量,进行有效的社会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这一历史时期赋予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历史任务。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春风吹入中华大地。“批判的和革命的”政治基因,以及“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意识,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前提。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安定政治局面开始形成,党和国家正常秩序逐步恢复,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因此,党以“富起来”为目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自觉革新精神样态,激活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综合国力,深化了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以来,中国一方面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世界不稳定因素剧增,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另一方面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瓶颈仍待突破。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党的领导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挑战。党的自我革命要求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提高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以“强起来”为目标,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夯实自我革命物质基础,提升自我革命主动精神,致力于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
社会革命的推进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每个历史时期自我革命的基本任务。党内呈现出的时代性矛盾、阶段性问题直接决定了每个历史时期自我革命的主题主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党组织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存在动机不纯的党员混入,以及一些“左”、右错误思想的滋生等,党内生态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强化思想建党进行了自我革命的初步探索。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全国执政的新考验:一是党能否尽快具备领导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新本领,巩固新生政权,管理好国家;二是党能否经得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明确“党要管党”、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进行自我革命刻不容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方面我们党成为世界“特大型政党”,管党责任更加艰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潮,腐败问题滋生。新挑战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党着重从严治党,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新时代以来,党内既存在过去未能彻底清除的痼疾,又面临着各类新问题新挑战,表现在党的建设方面,部分党员信仰出现危机,党内存在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盛行;在党的领导方面,一些地方制定的政策脱离群众、执政能力严重不足、执行政策马虎应付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问题,成为党必须要破解的四大风险。围绕迎战四大考验和破解四大风险,中国共产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清除顽瘴痼疾,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以能动论为依据,党的先进性本质要求党勇于自我革命
社会认识论不仅强调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高度肯定认识的能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秉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建党学说,重视思想建党与纪律建设,锤炼“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党特质。自我革命以革命意识的铸就、革命思想的凝练、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胸襟眼光的开阔,为社会革命注入强大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科学指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起了党的建设自我革命的战略目标。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员〉发刊词》中指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探索自我革命新路径,通过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及时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等,对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大规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三大作风”“两个务必”解决了党内的思想矛盾,实现了党内新的团结和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以思想建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崭新路径,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初步展示了党自我革命伟大工程的建构与实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自我革命主题从“建党”转变为“管党”,着重加强对党组织的管理。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1950年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严格整顿全党作风。从1951年到1954年,共有41万人被开除出党或被劝告退党,增强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并通过严格入党要求增强党组织活力。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要求全党要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并成立了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我革命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顺利执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重任,以从严治党为主要抓手,推进自我革命深入开展。首先是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制度治党新路径。从党的十二大开始,制度治党就成为历届党代会的重要议题,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党章。其次是规范党规党法,治理不正之风,查处腐败问题大案要案,督促干部廉洁自律。再次是重视主题教育,提升执政能力,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党内集中学习,涵养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提升了自我革命本领。以创新精神为内驱的自我革命,将“改革”“革新”等精神样态融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使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为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党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成功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群众史观:自我革命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体现了深刻的群众史观,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群众史观运用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自我革命是内在自觉,要求主动践行初心使命,不断适应人民需要;民主监督是外在约束,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人民性。
(一)人民立场是自我革命的价值前提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的根本立场和原则。《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秉持人民立场。坚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保障,坚定人民立场才能赢得人民支持和拥护、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其一,要正确认识到人民主体地位和党自我革命的有机统一。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自我革命是相互促进的,党的自我革命能够增强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同样会促使党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提高执政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其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基础和最关键的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以党务公开为契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丰富民主形式,扩宽民主渠道,为人民了解党内事务、行使权利奠定制度基础,确保党的自我革命进程能够最大程度反映人民意见,体现人民诉求。其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自我革命是为了通过内部革命处理好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建设性要求和建议,及时作出调整,不断增强人民在党自我革命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人民利益是自我革命的价值导向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力量之源。我们党的自我革命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利益”为基准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要践行初心和使命,就要理清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提醒自己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我革命的奋斗目标和检验自我革命效果的试金石。
回应人民关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在自我革命中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以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与此同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并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党的二十大还将“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写入党章,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反对特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评判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评判是有前提的,“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邓小平以“三个有利于”标准评价各项工作是否正确,其中一项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习近平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中国共产党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自我革命效果的标准,把提升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自我革命的推动力。
(三)群众路线是自我革命的基本生命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执政成功的“生命线”。尽管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但党的自我革命始终以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为基本生命线。
依靠人民群众将自我革命推向纵深。我们党执政地位之所以不断巩固和加强,并且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在于“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人民群众对党内的突出问题往往发现更及时、看得更透彻,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是自我革命强大的动力源泉。“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这意味着:其一,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党的自我革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切实有效开展和推进。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执政党,从风雨飘零中壮大变强,既要做到在面对赞誉时保持谦虚,更要做到勇于面对人民的批评,(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与群众的良善互动中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深入。其二,要正确对待群众监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靠的是百年奋斗中探索出两个答案。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是有机统一的,“人民监督是外在约束,要求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人民性;自我革命是内在自觉,我们党的性质要求必须主动践行初心使命、不断适应人民需要”。由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健康肌体,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实:缺乏自我革命,民主监督就会失去作用效果;缺乏民主监督,自我革命就会失去实践检验。只有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和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才能有效解决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自我革命成效的重要尺度。党的自我革命是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成效如何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党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需要不断完善党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服务制度。尤其是充分利用好网络阵地,发挥群众监督对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作用,丰富人民群众参与党自我革命的反馈路径,将人民群众的期待转化为对党的持续肯定和认可。
三、实践辩证法:自我革命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从实践辩证法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波澜壮阔征程中的历史活动,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政治实践中诠释真理的客观性与社会历史性,并锤炼出观照现实的“生成性思维”,在自我批评与长期斗争中彰显历史主动性,在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中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
(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效统合
历史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世界史本身,除了提出新的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因此,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历史性成就的“成功密码”,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基本遵循。
问题导向是自我革命的鲜明特征。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擦亮发现问题的慧眼,练就识别“真问题”的政治眼力。在时代变革形势下,人们难免陷入识别“伪问题”的陷阱,其根源在于缺乏调查研究与识别能力。因此,要发现问题,(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要练就“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善于摸清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掌握分析问题的本领、提高解决问题的魄力,培养踢走“绊脚石”的历史自觉。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要解决现实问题,必然要求人们回顾历史,善于从历史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到“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不能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不能健忘失忆”。
目标导向是自我革命的价值旨归。一方面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明确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并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五年计划、改革开放时期的“三步走”战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阶段性目标,将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之间的辩证张力转换为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以自我革命带动人民参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表明党必须始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锤炼自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凝聚起全社会最大合力,领导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自我革命是内源性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处理,以革新自我的魄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坚持自我革命,要求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自我净化,就是要提高政治免疫力,“立”“破”并举。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严的主基调,落实自我监督的责任,坚决祛除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自我完善,就是要着眼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防源头、治苗头,着眼于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政策。自我革新,就是要把好“解放思想”这一党内自我革命的“总开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自我提高,就是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我们党始终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就是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从历史经验和实践淬炼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合,要做到统筹协调。在二者的结合中,要克服两种认知误区。一是反对“片面论”。既要反对只顾局部、忽视整体的片面倾向,又要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倾向,更要杜绝只看过程、不顾结果的错误倾向。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鼠目寸光”的做法、“只为做了,不为求好”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二是反对“躺平论”。共产主义不是土豆烧牛肉,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做到追求远大理想与现实运动的辩证统一。
(二)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坚持自我批评与敢于斗争有机结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论断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批评、坚持敢于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理论武器,体现了党自我革命的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的重要差别。要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是要培养革命精神,培育思想自觉。二是要保持谦卑姿态,树立开放心态。如毛泽东所言:“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是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就能虚心接受。三是要自觉开拓视野,增强借鉴意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还有善于从其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历中借鉴经验与教训的胸怀。
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是实践支撑,是党自我革命的强大发展引擎。实践辩证法认为,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敢于斗争,就是要有“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有“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斗争意志;善于斗争,就是要有“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的斗争本领。中国共产党从红军长征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到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新时代的“三大攻坚战”,无不体现出对于斗争智慧的探索。要做到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的统一,就“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天地,要处理好批评、斗争与团结奋斗的关系。批评、斗争只是手段,团结奋斗才是目的。批评不是全盘否定,不是恃强凌弱,而是善意提醒、正确先导的改进途径;斗争不是盲目排外,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团结奋进、求索真理的关键一招。团结奋斗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提供强大合力,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为团结奋斗提供基本保障。
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前景展望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要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需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世界其他政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同时,制度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物质生活产生反作用,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制度能够规范人类行为、维系社会秩序、推动实践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一是以体系化建设强化自我革命的制度引领。完善自我革命的制度体系,就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二是以高质量人才增强自我革命的实践动能。制度体系服务于人,其完善也需要高质量人才来推动。中国共产党人要准确把握党在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弘扬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引导人们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以严格监督完善自我革命的底线保障。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推动自我革命走向正轨。
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需要注意规避两种倾向。一是反对自我革命“不足论”。当前,部分党内同志患了不愿自我革命的“软骨病”、不敢自我革命的“恐惧症”、不会自我革命的“无能症”。然而,历史发展是辩证的,原有的弊端得到调整、新的体制逐步建立后,社会才能充满前进和发展的活力。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二是警惕自我革命“过头论”。从辩证法角度看,历史是在连续性和转折中前进的,历史阶段之间不可分割,不能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环。革命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要手段,在自我革命中要反对“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不能“乱自我革命”。“任何把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都不可能理解改革开放是在什么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要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中实现自我革命,反对绝对的或对立的观点。
(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党的建设是方向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建了无产阶级政党,并且一直努力建设和发展这个政党,列宁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革命政党的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新表述:“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作为自身规模超过9000万、团结带领14亿多人民的大党,(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正面临大国执政、一党执政、长期执政和全球化时代执政的多重考验。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漫长的探索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自我革命中提升统筹协调的执政能力,在自我革命中练就稳中求进的务实精神,在自我革命中锤炼沉着应战的政治定力,防止陷入“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瓶颈。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进一步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为世界政治制度提供更加优化的“中国方案”,也为世界其他政党政治发展提供新范式。
(作者简介:代玉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学术界》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