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燕连福: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广阔的前景

发布时间:2025-01-10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过去一年改革开放迈出的历史性步伐,明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进一步锻造坚强的领导力量、凝聚磅礴的奋进合力,也要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 

  1.激励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的改革开放才能啃下不少硬骨头、闯过无数大难关,才能有力应变局、化危机,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才能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行。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着力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员干部都冲锋在前,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为此,应持续完善相关激励和惩戒机制,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方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全力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切实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真正激发党员干部创新创造、建功立业的精气神,进而团结带动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主角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全面深化改革回应民生关切,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1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2012年实际增长94.4%,年均实际增长6.2%。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从教育公平到医疗保障,从就业促进到住房改善,从养老服务到生态环境治理,改革成效惠及民生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每一份成就的背后,都镌刻着人民的奋斗足迹;每一段历史的跃迁,都承载着人民的力量与梦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最强大的底气和最澎湃的动力。新时代以来,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的有序展开,再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从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都市,到诗意盎然的田园乡村,亿万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一项项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深情寄语:“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对每一位奋斗者的深切呼唤,也是对每一份努力与担当的崇高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奏响了新时代激荡人心的奋斗乐章。在新时代的浩荡风云中,唯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扎根人民,以人民的期盼为改革的航标,以人民的福祉为发展的归宿,才能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伟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而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3.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 

  唯有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能于风云激荡中行稳致远,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行至改革的深水区,我们必须以创新驱动点燃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以绿色发展夯实生态文明的永续根基,以精准施策呵护经济运行的强劲活力。 

  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例如,东部沿海地区聚焦科技创新,催生高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引领未来的创新高地;中西部地区加速资源密集型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厚植动能转换的磅礴力量;边疆地区立足生态和文化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全面振兴,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唯有持续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潜能、优化发展布局,方能厚植发展根基,壮大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驱动力。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要向“绿”而行。推进高质量发展,全社会应树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价值共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全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蔚然成风。依托改革创新,强化生态治理,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污染防治力度,确保“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美丽画卷更加鲜明生动。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释放生态红利,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胜势转化。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新征程上,应以改革为基、开放为翼、政策为帆,以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为此,应强化政策精准性,聚焦改革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政策协调性,形成发展合力,坚持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统筹经济与非经济政策,防止政策间相互掣肘。通过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激发内外联动新活力。 

  4.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并作出重要战略安排,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要求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为在新征程上形成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对外开放格局,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更深、更广的发展空间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改革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准确把握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一方面,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依托自由贸易港和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坚实支撑,确保国际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从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到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持续提升开放力度、深度,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同时,让改革开放创新红利更多惠及世界。 

  以改革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也是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开放。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一方面,应推动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不断塑造全球发展新动能。在主动走向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我国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为不少外资企业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长足发展。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顺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合作新平台。另一方面,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互动中,既增强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也赢得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继续致力于探索改革与开放、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言:“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作者:燕连福,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0日 06版)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