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贾彩彩 刘芳: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现实要求和实践要点

发布时间:2024-12-15
字体: 打印
分享: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这是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面临的现实要求,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 

  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现实要求 

  应对风险挑战,建设负责任的科技强国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某些科技领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正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将开拓更多科技新领域、新赛道。前无经验可循,后有科技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伦理风险,如果处理不慎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甚至安全危机。确保科技向善,势必伦理先行,必须回答好“是否应该做”“应该怎样做”这一根本价值问题。特别是进入大科学时代,科研活动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技伦理问题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更加广泛和深远。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总结中国伦理治理智慧,以一个负责任的科技大国的责任意识、前瞻意识和引领意识,在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科技伦理体系,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 

  参与国际竞争,争夺科技伦理话语权的迫切要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环境,越来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要求我们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其中重要一环就是抢占科技伦理的制高点,赢得制定科技伦理治理规则的主动权和在科技伦理治理领域的话语权。西方现代科技伦理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早,长期占据优势地位。随着科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是西方科技伦理对他国的强势输出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文化差异带来科研伦理治理的不同处理方式,不利于国际科研合作,也会给调查科研不端行为造成困难;某些科技发达国家进行“伦理倾销”,故意到伦理规范尚不健全的国家开展违背科技伦理甚至危害当地安全稳定的研究等。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是我国更加深层次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迫切要求。要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的同时,以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科技增进人类福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把握创新方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确保科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正在铺开。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及时有效将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嵌入其中,强调科技活动中人的主体性,从科技、人才、教育三重维度把牢科技进步方向,确保科技进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顺畅、精准到位地转化为领先的社会生产力和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实践要点 

  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包括从理论上构建科技伦理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从实践上完善当代科技伦理治理框架两个维度。从整体来说,在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价值。《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科技伦理原则的第一条即是增进人类福祉,提出科技活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价值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内在统一性。我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离不开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源自中国共产党人对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高度自觉,这是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不断造福于民的坚强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将是覆盖科技创新全领域、科研活动全过程的综合性体系,将会形成统筹协调管理部门、企业、机构、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利益主体的动态机制。这就更要求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党领导下的治理体系,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健全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发挥制度优势,形成适应中国需要、符合中国特点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科技创新的方向盘都牢牢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 

  理解把握“两个结合”抓准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特点、满足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伦理体系。抓准中国特色,一方面应立足中国具体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科技工作,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中汲取思想精华,坚持科技进步为全人类服务,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应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继承传统科技伦理和伦理治理智慧。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指导人们在科技活动中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道驭术”的技术伦理强调技术的社会效应;器物制造中的“物勒工名”制度不仅使制度伦理责任转化为技术道德荣誉、商业道德信誉,更体现出科学技术活动的监督机制等。以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丰富当代科技伦理治理的思路和方法,为科技伦理实践发掘良方,贡献中国智慧。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着力点把握发展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当前国家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创新成果将迅速应用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这给科技伦理治理带来更多未知和变化。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就是要加强前瞻性规律性研究,及时进行必要的伦理校准、调适和引领。科技研究及应用造成的伦理冲突的滞后性,中西文化冲突带来的伦理新课题,以及层出不穷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等,都要求伦理治理必须加强预判研究,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尽快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敏捷治理。 

  以开放合作为重要原则统筹治理格局。全球化进程中科技越来越呈现出资源全球配置、活动全球管理、成果全球共享的特点。科技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尽管不可避免带来风险挑战,但并不能因此故步自封,要在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张力中,寻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步推进。要保持开放,对国际普遍关心和共同面对的科技伦理问题,与有关国家合作开展伦理教育和伦理研究,积极借鉴西方科技伦理有益治理经验;参与全球性科技伦理问题的治理,就重要和紧迫的科技伦理问题开展全球对话和商议,才能充分吸收利用人类的一切有益成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增进全人类福祉的科技发展道路。 

  作者:贾彩彩(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刘芳(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医学伦理学会理事长)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网络编辑:慧慧